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信度研究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涉及到传播的各个环节.目前中国医疗广告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医疗广告面临被取缔的困境.本文从医疗机构、广告公司、媒体和受众四个方面来谈怎样提高中国医疗广告可信度,促进医疗广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璐 《科教文汇》2007,(7X):211-212
可信度研究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涉及到传播的各个环节。目前中国医疗广告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医疗广告面临被取缔的困境。本文从医疗机构、广告公司、媒体和受众四个方面来谈怎样提高中国医疗广告可信度,促进医疗广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临床医生,经常被那些铺天盖地、无孔不入、故弄玄虚、不攻自破的医疗广告弄得寝食不安、啼笑皆非。这里我想对那些不实的医疗广告简要点评,我接触过的不负责的医疗广告大致有下列几类。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华 《现代情报》2016,36(12):164-169
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不仅有助于发展与完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而且有助于提高社交媒体舆情监控、社交媒体搜索、社会化推荐等方面的效果。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社交媒体信息研究、信息可信度研究、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指出国内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存在的研究面窄、定性研究多、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提出应对中文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进行系统研究、进行自动评估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移动社交媒体中健康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健康信息可信度提供理论借鉴。[方法/过程]借鉴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Hilligoss提出的整合信息可信度评估框架,基于用户感知视角,结合社会诚信现状引入社会背景维度构建健康信息可信度的研究模型,以微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健康信息媒介可信度和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越高,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越高;健康信息源可信度对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的影响不大;健康信息接收者的自身特征会影响健康信息源可信度、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和健康信息媒介可信度的感知,从而间接影响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对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感知;社会背景对健康信息接收者自身特征有显著影响,其次是健康信息媒介的可信度和健康信息源的可信度,对健康信息内容的可信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子溪  朱鹏 《情报科学》2017,35(8):94-100
【目的/意义】微博作为主要的社会化媒体,微博话题可信度评估以及从认知角度了解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 因素对判别信息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现有的详尽可能性模型对信息可信度的研究,从微博 内容、微博作者、社交网络传播三个维度,对影响微博话题可信度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微博内 容信源的可信度对内容可信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内容可信度对微博信息话题可信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作者专业 知识对作者可信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作者可信度对微博信息话题可信度存在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应急信息源呈现用户需求导向、系统复杂性和重要性。借鉴工程化思维和WSR系统方法论,对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范式与体系构建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工程化思维下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构建WSR三维结构,从理论路线、科学知识、工具方法和应用研究3个方面总结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以提高应急信息源可信度质量,提高应急事件管理能力,减少应急伤害和损失,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作为背景,构建了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信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所得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来源可信度、传播渠道可信度、信息内容可信度、传者专业权威性、传者可信赖性、网络依赖以及信息客观性正向影响公众对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信任度的评价,评论质疑负向影响公众对突发事件信息可信度的评估,网络使用和信息完整性对突发事件信息可信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刘逶迤  逯万辉  丁晟春 《情报科学》2012,(10):1556-1559,1565
网络商品评论信息的可信度对用户的购买行为有重要影响。对国内外网络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基于文本挖掘的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测评模型,详细分析了商品评论信息的可信度特征,并对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改进的CODA模型来分析研究个体观点可信度及倾向性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模拟并揭示群体观点极化的演化条件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高可信度(ρj=0.7-0.9)演化情况下个体最终形成集群,而低可信度(ρj=0.2-0.4)个体观点呈现分散状态。高、低可信度的差值越大,网络观点演化效率越明显;高可信度个体推动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而当低可信度值低于0.2时,也会出现群体极化现象。进一步探讨了网络群体极化的现实效应,针对高低可信度的演变边界,提出了网络舆论的干预方案,防控网络群体极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在用户参与的本体协同构建中,用户行为可信度是评价其创建本体质量的依据之一,而目前对此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分析用户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借鉴生态学中种群的概念,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用户行为可信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引入优秀种群,分别从用户直接知识行为和评价行为两个指标综合用户可信度,并详细讨论了用户单个直接可信度和评价可信度的动态计算方法,最后对其进行模拟分析。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控制本体协同构建中低质量行为对用户的可信度影响,动态的、较全面的表示用户在多领域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网民对不同网络公共危机信息可信度的评价情况及其差异,研究了网民的网络经验、信任倾向、人口变量与网络公共危机信息可信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网民对政府、媒体信息的可信度评价显著高于普通网民信息;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时期信息之可信度要显著高于地震前的;网络新闻之可信度要显著高于论坛信息和即时通信信息;网民对网络公共危机信息可信度的评价与其网络经验、信任倾向显著相关,而与性别、年龄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赖胜强  唐雪梅 《情报杂志》2013,(2):152-155,185
用户生成信息是搜寻者依赖的重要信息,但不同形式的用户生成信息可信度存在差异。基于信任的理性机制和关系机制,我们提出关系强度、生成者专业性会正向影响信息可信度,负向信息比正向信息具有更高可信度的假设。通过2×2×2的三因子实验,研究证实了上述假设。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面向作战概念研究与装备论证阶段如何保证体系对抗仿真的装备功能级模型可信度问题,从支撑装备论证的体系对抗仿真目的、仿真模型体系分析入手,分析影响功能级体系仿真模型可信度的因素,研究提出了结合仿真目的,从组合模型所表征的能力特征角度,对功能级仿真模型进行可信度评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杨海娟 《现代情报》2017,37(10):42-48
文章从信息性社会影响和规范性社会影响视角,构建综合性问答网站用户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可信度和信息有用性对用户信息采纳意愿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信息可信度的作用更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视角,发现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是影响用户感知信息可信度和信息有用性的关键因素;从规范性社会影响视角,发现信息一致性对信息可信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评级正向显著影响信息有用性,而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倩倩 《情报杂志》2015,(3):181-185
本研究以信息采纳模型为理论支撑,将文本型评论与数值型评论的一致性进行量化,与其他可信度影响因素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的排序方法,对淘宝中买家给出的评论按照可信度大小进行排序。结果能够反映淘宝中信誉评价的真实情况,帮助买家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17.
李虹韦  钟涨宝 《资源科学》2020,42(9):1657-1667
农地确权是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制度基础,而确权制度的可信度则决定了它能否有效发挥效果。本文构建了“农地确权—确权制度可信度—农地转出意愿”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以及确权制度可信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确权有利于明晰和稳定农地产权,对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确权效果的显现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确权时间越长,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越强烈;②确权制度可信度在农地确权时长对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确权制度可信度越高的地区,农地确权时长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有效影响越强,反之则越弱。因此,通过农地确权促进土地流转,必须充分考虑地方农户对确权制度可信度的集体认知。在确权制度可信度较高的地区,进一步加强确权制度与相关配套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快培育和规范农地流转市场,巩固和强化农地确权效果;在确权制度可信度较低的地区,则要继续稳定农地承包关系,提高确权制度可信度,为确权制度发挥效果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相似文献   

18.
宋晓晴  孙习祥 《现代情报》2015,35(1):164-169
网络零售环境中,在线评论对产品销量和消费者购买决策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在线评论的内容和范围做出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消费者采纳在线评论意见的3个方面:有用性、可信度和其他调节因素,得出评论有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量、长度、星级、语言风格和内容离散度、内容一致性等,评论可信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价、论证质量、评论人可信度和评论人的专业度等,调节因素则主要为消费者已有信念、介入度和文化因素.最后,提出值得未来研究深入探讨的在线评论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学术信息获取可信度感知的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合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信息获取全过程三阶段影响因素,研究了用户信息行为对网络学术信息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的影响与作用,提出了用户可信度感知判据指标.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网络学术信息获取取决于用户的可信度感知,可信度感知的认识程度支配用户的信息行为,用户的信息行为决定网络学术信息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专家可信度的同行评议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燕玲  孙绍荣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70-172
本文从分析同行评议法的程序和特点出发,对同行评议法的局限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专家可信度的同行评议法,由此达到利用"专家可信度"这一新指标来完善和补充同行评议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