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起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有人会认为,“评改”应该让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去完成,这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可以形成学生“改”的能力以及修改文章的习惯。甚至有的教师会因为批改作文太耗费精力,便以“让学生在评改文章中得到锻炼”为借口,自己则因此少改作文.不改作文,让工作变得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章不厌千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修改是写作的一部分,一篇好章的形成,离不开改的功夫。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教学方法却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作教学只注重写作指导,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作评改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作评改能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素质,  相似文献   

3.
刘淑芸  徐艳夏 《教师》2008,(20):36-3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作文评改教学更是令语文老师头痛的一件大事。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评改文章的实践中学习作文之法,历来受到文人们的重视。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目前,作文评改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绝大多数老师选择的教师评改,另一种是学生评改。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师评改,虽然教师付出的很多,但是收效甚微。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背着学生改作文是“徒劳无功”。而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改是指导作文的延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推卸的一项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提高学生对作文评改认识,教给学生修改作文方法,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5.
在20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甚感为难的是批改学生作文。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兼管班主任工作,有时还要教其它科目,一次作文好几十本,不知要付出多少“夜行军”。然而,学生只是看看分数了之,真是吃力不讨好。改进作文评改方法,势在必行。若干年来,我尝试采用教师当堂评改、师生集体评改、学生小组互改和学生自己修改等多种评改方法,特别在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方面,收到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也是一样,多写才能妙笔生花,可是学生的作文写多了,教师的评改就成了问题。长期以来,家长、学生和社会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总是把教师的“精批细改”与“负责”、“有水平”等美称划上等号。事实上,教师呕心沥血、挑灯夜战勾划出的鲜红一片,换来的是大多数学生的“漠然置之”,感兴趣的只是作文本上的分数,细细琢磨者寥若晨星,“出力不讨好”的感受我深有体会。如何解决中学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与评改的矛盾,显得日益重要。在思索与实践中,我辟出了一条小径,愿它能成为中学作文教…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标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作文批改方式和新课标精神是背道而驰的。笔者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打破教师一手包办批改作文的格局,从“教师为主”的方式转向以“教师为导”。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经常跳出自己天地来思考,向自己挑战.莫贪恋熟悉的模式套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本文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人们常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可见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一个多么重要的步骤。在提倡让学生主动作文的今天,我们认为让学生主动地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对养成其严谨的写作态度,形成良好的作文能力,都是很有意义的。而这恰恰又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处很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的地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中,评改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小学生的作文,不可能落笔成章,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传统的作文评改,往往全由教师包办。错别字由教师找出来,病句由教师画出来,文章在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与劣、得与失,也都由教师以评语的形式写在作文本子上。进入新课程,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教师评改的要求在逐渐淡化,学生自我修改的要求越来越高。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同时新课程理念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作文修改是作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云:“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但是许多学生对修改不够重视,认为自己作文主要是写。改。是教师的事情,因此学生每当把作文写完,不管好与差,一交给教师“阅读”,就算万事大吉了。教师历尽千辛万苦地将批改后的作文发给学生,学生看看分数.浏览一下评语。心不在焉地听听教师的评价,就随手翻过去.开始了新的一篇写作。结果上次作文的症结依然如故,这样的作文教学可称得上事倍功半,教师的批改成了“纸上谈兵”,导致作文评价常流于程式化。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评改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有效的评改方式,引导学生从主题、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评改作文,通过他评(包括教师评、学生评)、自评等形式,不断积累写作的经验和技巧,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当前的高中生作文.在语言、书写、结构、认识乃至思想等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而作文评改方法依然是教师改,学生看,教师告知学生如何去改,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去修改自己的作文,最终教师评改累死累活,学生改得文不切题,学生没有积极性,思维得不到锻炼,写作经验积累不多,写出的作文没有情感,缺乏个性,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为此,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优化作文评改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作文批改以及对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批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自改作文的能力,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互改,让学生自己掌握评改作文的权力,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写评语的讲究,注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灵活处理每一个学生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传统的作文评改,往往全由教师包办。错别字由教师找出来,病句由教师画出来,文章在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与劣、得与失,也都由教师以评语的形式写在作文本子上。进入新课程,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教师评改的要求在逐渐淡化,学生自我修改的要求越来越高。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同时新课程理念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中,评改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小学生的作文,不可能落笔成章,学生的写作修改应该与写作训练同时进行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一、中学作文评改的现状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教师费时费力地全批全改、精心评改,而学生拿到评改后的作文,却只是扫描一下作文的分数和评语,随即就把作文搁置在课桌里了,很少考虑教师在作文评改中为什么这样评改,等到下一次写作练习,摊开纸、笔,学生依然无从下手。如此循环,形成了目前众所周知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教师的“高耗”与学生的“低能”。  相似文献   

17.
提起作文,在学生中常常会听见“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而语文教师也常常面对一篇篇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的作文无从下笔评改。在提倡让学生自主发展的新课程改革阶段,如何找到一种有效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作文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18.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要尝试让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能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9.
学生互改作文是作文评改的一种途径,这种评改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作文评改的时效性,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升,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互改”的作用呢?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笔者认为“五读”在作文互改中最起效。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改变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享受写作过程、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又能把教师从沉重的评改劳动中进一步解放出来呢?从专家得出的经验和《课标》精神不难得出结论,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改作文,即把作文的评改权交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把作文批改看成是自己分内的事,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从而提高其作文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