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旦教育论坛》2006,4(6):95-96
2006年第1期(总第19期)通识教育也要不断创新/本刊评论员(1)“元培计划”与通识教育/李克安(5)通识教育,抑或专业教育的补充?——对北京大学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的分析/刘钧燕(8)美国与台湾研究型大学普通教育之比较研究/符碧真(14)作家少读中文系——关于通识的思考札记之一/周洪林(20)试论通识教育与大学改革/陈小红(23)通才教育要寻求合理定位——与张汝伦教授商榷/浦家齐(26)复浦家齐教授/张汝伦(28)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其出路——张汝伦教授在上海“世纪人文论坛”上的讲演/张汝伦(29)论现代大学制度的结构特征/王洪才(32)初论现代大…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教育》2007,(13):92-9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期刊编辑委员会主办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19818258 21世纪的挑战:大学的使命、通识教育与师资选择(美)哈里·李维斯《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3期6600字19818259职业教育对就业增长的作用与贡献机制分析杭永宝《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3期4400字19818260我国高等教育政府评估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罗建国《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11600字19818261高等工程教育:迎接学科交叉融合的挑战——从工业界诉求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向与策略马涛何仁龙《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3期7800字1981826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价值论杨云峰…  相似文献   

3.
创造的权利     
当前,苏联围绕《合作教育学》问题正在进行着热烈讨论。 本刊第四期登载了苏联《教师报》1986年10月18日发表的题为《合作教育学》的座谈纪要。这里继续公布苏联教育舆论界对《合作教育学》持扬赞态度和反对态度的有关材料:(1)《教师报》1986年12月13日编辑部文章“创造的权利”:(2)《教师报》1986年12月18日苏联教育科学院8位院士的联名文章“科学与实践的结合”;(3)《真理报》1987年4月4日社论“学校的革新活动——希望、欢乐和担忧的源头”;(4)《苏维埃教育学》杂志1987年第2期Ю·K·巴班斯基的文章“教育科学与教师的创造”。 这场讨论仍在继续中,讨论结果必将对苏联普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开放大学首创的价值已被整个教育体系采纳。但是,在新环境下重新诠释开放性的职责依然在开放大学。你们应该是对开放的理念能高瞻远瞩的人,你们应该是革新开放大学理想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事务助理总干事、英联邦学习共同体总裁约翰·丹尼尔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第18届年会上主题演讲的结束语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从主题报告、平行专题研讨到社区访问、“开放大学与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辩论赛,11月28日至11月30日,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与机构的3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管理决策者会聚上海参加本届年会。本届年会由上海电视大学首次独立主办。主办是“人人享有优质教育——开放大学新的使命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以“创新与合作:为远程教育的明天共同行动”为宗旨的2003世界开放大学校长会议(2003WorldSummitofMega-University,直译应为“2003世界巨型大学峰会”),于2003年11月6~7日在上海电视大学举行。此次会议是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和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为探讨开放大学承担的使命,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而召开的。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一、会议概况———“巨型”“峰会”的来龙去脉本次会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批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CNCUNESCO)、中央广…  相似文献   

6.
一、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有的学者也将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初的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大学教育与通识教育联系起来。此后,这一思想首先受到美国东北部八所名牌大学(长春藤盟校)的重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社会和教育实用主义盛行,对物质文明盲目崇拜,荒芜了理性原则,导致了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与此同时,在大学教育理念上,许…  相似文献   

7.
面对我国大学的离位、异化的问题,眭依凡教授的新著《大学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以下简称《大学》)围绕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在丰富的实践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冷静、深刻的思考,发出了理性的呐喊:“大学要向理性组织回归”,“大学要牢记使命”,“大学要对国家负  相似文献   

8.
日本、新加坡和我国台湾的大学通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二战”后,作为西方教育一项重要传统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又称为普通教育、通才教育或自由教育)先后被引入到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领域。在亚洲,日本于1948年在高等教育中引进通识教育课程称为教养课程;我国台湾地区各大学于1984年开始全面推行实施通识教育课程;新加坡于1999年夏为部分本科生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尽管通识教育的价值在19世纪中后期科学教育兴起以后不断受到质疑,但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大学重新认识到通识教育在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所发挥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通识教育"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中由于学科与专业的细化导致了“造器型”教育的产生,而“通识教育”越来越远高大学教育,井出现了以哲学类课程与工具类课程替代“通识教育”的倾向从而使通识教育成了大学教育的育点,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使教育目的中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失衡。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对于新世纪大学教育的改革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14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国际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中外几所大学的校长和嘉宾围绕“大学的新功能:文化融合的催化剂”展开讨论,纵论大学使命,研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探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大学通识教育核心是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的教育。面对全球化和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新时代,大学通识教育必须要担当起新的责任和使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应植根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发挥科研作用,培养科学思维;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历史担当;融汇世界文明,培养世界胸怀。  相似文献   

12.
论点摘编     
《山东教育》2004,(18):64-64
我国通识教育的理论误区。陈媛在《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第6期上撰文说,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学者们所注目。但是,审视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状况,在理论上不同程度存在着误区:通识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等同于通才教育;等同于泛泛的知识教育。针对这些误区,作者提出了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对策,即将通识教育提升为一种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高校(如哈佛大学)已实施多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中国却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重视、本世纪初方开始实施的新理念。因此,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需借鉴国外大学(尤其是哈佛大学)的经验。复旦大学作为中国的重点大学,在吸收哈佛等国际重点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设了核心课程,实行“模块固定、学分必修、课程选修”的模式。但在现行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是否应进入核心课程,而且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通识教育的精神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在广州举办的“2010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中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通识化的理念,可能成为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通识教育概述着手,分析我国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探讨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所应担负的教育责任及大学英语教师所应具备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元宇宙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与各类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性突破。如何与时俱进地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素养,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提出了一套AI赋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新体系,从学生的能力目标出发,创建了融合计算与智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知识体系,设计了面向“四新”专业的“宽、专、融”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编程贯通、大模型驱动的“多模式”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包括“认知、设计、创新”的三梯度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了贯通计算与智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基础教材。  相似文献   

16.
2007年6月11日至15日,在德国多特蒙德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德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联邦工作委员会(The Ger-man Network for Academic Development/AHD)和多特蒙德大学(University of Dortmund)共同主办了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研究”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德高等教育论坛。由各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的15位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在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谢安邦教授的率领下,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议题为:(1)大学重点建设政策研究,(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对策研究,(3)大学通识教育或国际性课程研究,(4)高校收费与大学生资助政策研…  相似文献   

17.
通识课程的力量来自历久弥新的经典名著.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N大学通识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经典名著融入通识课程中面临的问题.研究据此提出,高校应该理性审视“经典名著”通识课程的现实价值,从教学文本、教学方式、教师资源、考核模式等方面予以建构健全,更好地推进经典名著与大学通识课程的有机融合,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分会于2005年9月1-5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了主题为“构建和谐社会:高等教育管理使命、挑战与对策”的学术年会。来自全国30多个学术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和谐社会中大学的功能与责任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加拿大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9月15日至9月28日 ,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凤泰为团长的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几所大学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院两级领导以及教育部有关人员一行12人赴美国和加拿大 ,对两国高等学校实施通识教育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美、加两国大学通识教育概况通识教育 (generaleducation)也译作“普通教育”。19世纪之前 ,整个西方的大学教育 ,是在自由教育思想支配下的非职业和非专业的教育。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旬刊2010年第32期焦点刊发了一组关于通识教育的文章,读后深有感触。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学,不仅要培养大批的专业性人才,更应塑造出睿智的灵魂。由于哈佛地位特殊,美国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经验被借鉴的最多。现在许多大学往往都盲目地标榜仿效哈佛1978年通过的《核心课程报告书(19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