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健身科学》2011,(6):37
随着年龄的增加,眼睛也会像腰部、脚部一样老化、衰弱,老花眼就是身体老化现象之一。眼睛的老化是由于水晶球机能减退。本来眼球无论大、小都能对正焦点,但由于眼球老化,使得眼球膨胀,因此才有很多人认为上了年纪就不中用。但是事实上五六十岁还不花眼,能正常生活的人很多,这些人根本不用老花眼镜。与这些人相同年纪,却要戴老花眼镜者,很明显,他们正在衰老。  相似文献   

2.
袁维恩  娃娃鱼 《垂钓》2010,(9):52-54
这是我第一次钓大鳊,每次只要一想起大鳊,就仿佛看到它临近岸边时,像潜水艇一样拼命地向水底挣扎,出水后白白的肚皮、弯弯的身体那副倔强的模样!  相似文献   

3.
程功 《健身科学》2014,(7):14-15
很多年轻人都看到过他们的父母和朋友在一起的情景,并为这些老年人看上去是如此相像而感到震惊。他们饱经风霜的外貌,穿戴的衣服,偶尔有些僵硬的身体活动,以及讲述往事时所流溢出来的快乐,这一切是多么相像呀。事实上,大多数人都认为当人的年龄大了之后,就无一例外会呈现身体和心理全面衰老的状态,这也是各个国家的老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被要求退休的主要原因,几乎没有人考虑过很多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岁的老人仍然像盛年时一样能干。对于人类来说,衰老虽然不可抗拒,但人和人并不完全相同,那种认为“所有的老年人都一样”的观点,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ESPN杂志的《身体艺术》特刊激发了很多人的好奇心——这次谁将在公众能接受的尺度内全裸亮相?当然,也许会有人像我一样存在疑问,除了帮助卖杂志之外,这些照片还能起到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身体哲学视角出发对武术文化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身体哲学角度来看,人的根本差异性在于人的身体,这是人的本源。身体是武术起源的基础和发展的灵魂,因为武术的产生首先满足的是个体身体的需要。武术的博大精深也从反向证明了身体的差异性。形神统一与身心合一是武术修炼的哲学基础。武术现代化、国际化最终要解决的就是全世界人类身体的不同,武术改革最终要直面的是身体的不同,武术最终是要回归于身体,因为身体是武术发展的永恒终点。  相似文献   

6.
纸上练功     
什么是文字与身体内知觉的联系?看见“热”这个字,身体并不会立刻就热了起来,就像看见“冷”这个字,身体也不会马上就冷了下去,要不然冬天不须电暖器,夏天不须空调机,只要在屋内,大大挂起一个热字或冷字,身体体温就会像变魔术一样自动调节。若真是看见“热”就热,看见“冷”就冷,铁定会被当成特异功能对待。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7,(3):21-26
身体的历史无疑经历了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人类伊始,当然要以身体为本。而自奴隶社会起,奴隶的身体就异化为牛马不如的工具。从此,身体便开始受到至上性精神的控制。直到19世纪倍受凌辱的身体才开始觉醒,逐渐将"解构主体、解放身体、以身体为准绳、进到生命之心"的呐喊变成令人惊异的思想和行动。今天,伴随人类身体观念的巨大转变,已在全世界掀起呵护和提升身体地位的热潮,使愈来愈多的人既激烈反对伤害身体的战争和各类暴力,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投身体育事业,仰慕体育英雄,践行体育人生,并将美化身体、美化心灵、美化人格升达为体育之魂,掀开用身体之美来撰写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4,(3):6-9
青奥会不仅要确立体育即艺术的理念,彰显青年人的身体之美,还要全力提升参与者的审美意识,打造一种唯美主义的体育形式。要确识只有这种迷人高雅的身体艺术才最美丽、最真实。它不仅令人感动和振奋,更能够激励人、锻炼人和磨练人。它的身体美、姿势美、曲线美、动态美和两性美令人陶醉。它展示的精湛技艺、优美动作美不胜收。它践行主体的意志和精神;尽情地释放人的欲望、激情和本能。它不断地追求健康、美丽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肉体和灵魂的融合;真正地体现了人性的本真和完美。  相似文献   

9.
木子 《中华武术》2008,(10):25-25
这位连续四届获得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铁饼金牌、来自开姆尼斯的大力土被认为是“德国力量”的象征。 拉斯·里德尔对于德国的意义就好像艾尔·尔特对于美国的意义一样,他们都是有着像金子做成的胳膊的人。就身体条件来讲,里德尔非常适合进行铁饼运动,他身高199米,体重110公斤,臂展竟然达到了2.12米,而且力量和旋转速度都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10.
食品是燃料。正如一辆汽车需要燃料来发动一样,人的身体也需要燃料来发动。没有足够的食品,人的身体就会发生诸多变化,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功能,其中包括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西方身体社会学对体育现象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强调的是身体与心理经验在个体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育是身体的展演,身体社会学对于体育现象有一定的解释性,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身体社会学的理论梳理以及西方身体社会学对体育现象的解析,使我国体育学者对身体社会学有完整的了解,为解释体育现象提供一种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国10所普通高校学生体质调查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996年各年龄组身体形态、机能指标均呈增长势头,但身体素质绝大多数指标呈下降趋势。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对60名女大学生进行16周的有氧舞蹈训练,研究有氧舞蹈对大学女生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后女生的体脂百分率和腰臀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体重变化不大;800m、立定跳远、1min仰卧起坐存在显著性差异,坐位体前屈无明显变化;肺活量和最大吸氧量指标显著提高,呼吸频率降低。结论:有氧舞蹈能促进女大学生体内多余脂肪的燃耗,减少体脂肪;发展腰腹部力量以及腿部力量;锻炼呼吸器官的功能,提高心肺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1993年8月13日-9月8日,中日首次在青海省多巴训练基地(海拔2366m)进行了为期26天的高原训练合作研究.本研究对中日各10名(其中男女各5人)竞走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以及在高原训练期间的体重、体脂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中日竞走运动员身体形态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即中方队员较为细高腿长、上下均匀,略呈桶状形体型;日方队员较为矮粗腿短、上宽下窄(肩宽骨盆窄),略呈倒园锥形体型特点。2.在高原训练期间,双方队员的体重、体脂变化规律也有所不同:日本队员体重下降、体脂也下降,从围度指标上也表现了下降趋势,体重的下降,主要是体脂的减少,从而使瘦体重增加,相应使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而中方队员(世居高原人)体重增加,体脂也增加,反映了适应高原训练及身体消耗方面稳定性的特点。在高原上进行训练,训练强度对体重的影响较大,应注意适当调整运动员量和加强营养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人体体成份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少华  侯曼 《体育科研》2004,25(6):35-39
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现有的人体体成份检测方法发展状况进行概述,显示:人们对人体组成成份的研究随着近年来检测仪器和设备的迅速发展而进一步深入,测量结果也越来越精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与苏北农村男性居民体质健康状况非常密切的身体成分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身体脂肪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苏北农村男性居民的体脂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并呈阶段性变化。成年后,脂肪增长是体重增长的主要成分,约占69%。身体脂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增龄性变化,主要是向心性聚集,全身脂肪55%左右含量聚集在身体的躯干部位。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身体政治角度探究民国时期中国武术运变的逻辑机理。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在尚武强国的身体觉醒中得以重新出场,期望通过中华新武术的身体正名、体育化武术的身体博弈和学校武术的身体训育达到改造国民身体的目的,实现了从末技到国术的话语蜕变、从拳师到教师的身份重构、从工具到符号的价值跃迁,由此完成了身体的“国族化”实践,彰显了中国武术的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因此,深刻理解民国时期中国武术身体政治的底层逻辑,对准确把握中国武术发展的认知理据、实践进路和价值旨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早期科学的选材是将具有从事武术专项运动特殊能力的儿童挑选出来,进行早期专门化训练,使其先天的武术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高水平的竞技水平,提高武术人才的培养效益和速度。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运动中,身体扭转动作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开发了体扭转力和体扭转功率测定装置。通过测试,证明体扭转力和体扭转角度有关,一般男子向左扭转力大于向右,扭转力矩为50~140N.M,投掷运动员为80~180N.M。  相似文献   

20.
健美操教学对改变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成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 17- 2 0岁参加健美操体育教学课的 16 5名女大学生进行健美操体育教学课前后两次身体素质及体质测试 ,结果表明 :经过一学期 18周 36学时的健美操体育教学课 ,受试者弹跳力、腰腹肌、上肢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