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和体成分变化的特征,为柔术项目亚高原训练数据化监控和精准化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14名柔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进行监控。结果: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女子运动员网织红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男子和女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肌酸激酶均显著下降,男子运动员血尿素显著下降,睾酮值显著升高;男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体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去脂体重略有上升,女子运动员的体重、体脂肪含量、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显著下降,去脂体重无变化。运动员左右肢肌肉量均衡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各部位肌肉量百分比均有所增加,女子运动员节段脂肪均显著下降。结论:亚高原训练可促进柔术运动员携氧能力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提高;柔术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中机能状态良好,男子运动员合成代谢能力优于女子运动员;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均出现了下降,女子运动员下降更明显,且更多的是体脂肪的减少;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监控中需注意身体机能和体成分的变化,关注营养状况及水分的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2.
对2名国家竞走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进行身体机能监控,综合分析其高原训练期间血清睾酮(T)、皮质醇(C)、睾酮/皮质醇比值(T/C)和血尿素(BU)变化特点,探讨赛前高原训练中运动员体内物质代谢调节与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第1阶段T水平上升,后3个阶段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C整体呈上升趋势;T/C值逐渐下降,且运动员a较运动员b下降明显;BU水平呈先下降后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受运动负荷控制、运动员个体差异和高原饮食的影响,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对机体物质代谢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备战2014亚运会期间,国家女子水球队身体成分、专项身体素质和战术训练动作强度分布特征与能量摄入的关系。方法:除守门 员外,备战2014亚运会中国国家女子水球队24名队员,(22±4)岁,(23.0±2.3)kg/m2,按水球战术训练角色分为中锋(n=6)、防中锋(n=10)和外线(n= 8)3组,进行连续6天的膳食调查,同时采集该周全部战术训练动作强度分布数据,专项游泳成绩和身体成分于膳食调查前一周测量。结果:(1)外 线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去脂体重显著低于中锋和防中锋,体脂%无组间差异;(2)防中锋运动员10×200 m泳速显著慢于外线,中锋运动员10×50 m泳 速显著快于防中锋;(3)战术训练中,外线运动员低强度动作持续时间和训练时间比重显著高于中锋和防中锋,中、高强度对抗时间显著低于中锋和 防中锋;(4)外线运动员的日能量摄入总量显著高于中锋;(5)受试队员体重、体脂重量、去脂重量、BMI 和体脂%与日能量摄入总量呈显著负相关,宏 量营养素摄入量与日能量摄入总量呈显著正相关,专项游泳成绩、低强度战术动作训练持续时间和训练时间比重与能量摄入总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战术训练不同强度动作分布特征而非身体成分和专项身体素质,是决定重大比赛备战期间国家女子水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能量摄入的重要 因素。  相似文献   

4.
优秀游泳运动员形态与机能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四川省游泳队训练运动员的形态与机能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身高、臂展、胸围、肺活量、关节柔韧性、力量、水中浮力较好,其体重和体脂(%)大于体操和径赛运动员;宽肩、窄榄、身体呈流线形,有较高的血色素和血睾酮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国家男子柔道队59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InBody3.0多频分段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测试仪(韩国Biospace公司)进行身体成分的测定,采用30s Wingate测定无氧代谢能力。结果: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点为低体脂率,高瘦体重;体脂百分比、瘦体重和肌肉重量等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体重级别特征;与拳击、跆拳道、摔跤等项目运动员相比,体脂百分比较低,瘦体重,体重、肌肉重量,体重比值较高。同时,健将运动员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均优于一级运动员;体重、瘦体重、肌肉重量和蛋白总量都与PP、AP和Pd呈高度正相关,同时肌肉重量与PP和AP表现出更高的相关性。结论: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同时运动员的最大做功和运动能力与肌肉的体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李宁 《四川体育科学》2012,(1):30-31,60
目的:研究我国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身体成分与身体机能特点,为水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研究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BODPOD空气置换法,对自我国5支省代表队的55名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进行体成分与身体机能测试,并按照运动等级的不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名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为24.02±4.86;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的体重、握力与台阶指数都明显较大,差异具显著性(p〈0.05),其它机能指标不具显著差异;我国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高。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些反映女子水球运动体质要求特点的测试数据;发现女子水球运动员有较高的体脂含量,应控制身体脂肪含量;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体重更大,有更强的心肺功能与上肢力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验法,对国家花样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在调整期的生理生化指标:运动心率、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血睾(T)、皮质醇(C)、血乳酸(Bla)、尿酮体(UKET)、尿蛋白(UPRO)及身体成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国家花样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在调整期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较好,训练供能方式主要以有氧代谢为主,有利于运动员的恢复;瘦体重较大,体脂百分比较低,BMI指数在正常标准范围内,但有个别队员有轻微缺水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8周高原训练对竞走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IB)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以43名专业竞走运动员为受试者,分别测试其在低海拔地区(T1)、8周高原训练初期(T2)以及末期(T3)3个阶段的肺功能、呼吸道炎症因子及上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等指标。结果:8周高原训练末期,(1)竞走运动员EIB的阳性率由高原训练初期的16.3%增至34.9%;(2)运动员整体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率显著升高(T1(4.08±5.79)%vs T3(8.25±6.38)%,P=0.007),但是,男性运动员的变化不显著(T1(5.42±5.06)%vs T3(7.85±5.88)%,P=0.250),女性运动员的FEV1下降趋势更明显(T1(3.26±6.54)%vs T3(8.73±6.91)%,P=0.003);(3)嗜碱性粒细胞(P=0.002)、中性粒细胞(P <0.001)以及血清IL-6(P <0.001)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上皮细胞损伤标记物CC16(P=0.001)也显著增加。结论:高原训练会刺激呼吸道炎症产生,加剧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导致FEV1下降率和EI...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以湖北省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16名男子青年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近2年本地平原训练和海埂(1888m)、多巴(2366m)2次赛前为期4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身体成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了解湖北省男子青年篮球运动员本地平原和高原训练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研究方法:2年间均每周一清晨测定Hb、CK、血尿素、身体成分等指标,评定运动员训练身体状态。结果与结论:2次高原训练虽海拔高度不同但结论基本一致。(1)高原训练时期,Hb明显升高;训练中,当训练负荷加大时Hb下降;Hb浓度下高原后与上高原前对比显著升高。(2)运动员高原训练强度不及平原,CK值对比平原有所下降。(3)整体晨起平均血尿素在刚上高原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浓度与负荷量变化一致,适应高原后血尿素变化保持平稳,可以反映运动员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情况。(4)运动员的体重在高原有下降趋势,但去脂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在高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高原训练对女子竞走运动员循环与呼吸机能的影响.通过仪器测试及对比分析可见,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多指标广泛得到明显提高,表明高原训练对提高女子竞走运动员的循环,呼吸系统的机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中日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10名世居高原(2260米)的中国竞走运动员和10名居平原(10m)的日本竞走运动员在多巴(2366米),作4周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后期与前期、高原与平原相比,观察到有益的代偿性改变。如运动后的恢复心率(1分至1分10秒)下降加快(13次/分降至105次/分);在负荷心率相近条件下,步速加快(3.61m/s增至3.80m/s),无氧阈速度加快(中方,3.01增至3.22;日方,2.78增至3.30m/s);左室功能有改善(SV:日男由85.4→98.1ml;C1:中男由3.10→3.28L/m~2·min);乳酸—速度曲线右移(日男由7.2→5.4mM,中男由6.2→5.6mM);缓冲系统的能力有改善(女子:BE,—4.7→0.2mM;HCO_3,18.6→25.2mM);肺通气功能有所加强(MVV:中方,108.6→113.5L/min,日方,139.8→146.6L/min)。高原训练后,下平原比赛,中日各有8名队员提高了本人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中日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心率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中国(世居高原),日本(世居平原)各10名竞走运动员在海拔2366m和海拔10m训练期间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变化的研究(其间采用了短期去3200m和1570m的训练)发现,经高原训练,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的良好变化与运动成绩的提高是一致的,心率变化可作为评价运动员在高原的适应情况和检验高原训练效果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高住低训对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确切了解运动员在高住低训过程中身体成分的变化,本研究将14名大学生分为:高住低训组(HiLo组)和高住对照组(Hi c组),每组7人,每天低压低氧(2500m模拟高度)暴露12小时。HiLo组每天在常压常氧环境下进行一次3000m跑训练;Hi c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运动训练。实验为期4周。结果表明,高住低训组体重、体脂重量和体脂百分比明显下降(P<0 05),其他指标稍有降低,但变化不明显(P>0 05)。高住对照组体重、体脂重量、体脂百分比明显下降(P<0 05),其他指标几乎没有变化。模拟高住低训组和高住对照组体重明显降低,瘦体重和肌肉重量无明显变化,而体脂重量和体脂百分比明显降低,说明体重的降低是体脂重量降低的结果。本实验采用的高住模型对蛋白分解作用无明显影响,但机体却选择性利用脂肪供能。而2500m间歇低氧暴露结合训练具有轻微的促蛋白分解效应。  相似文献   

14.
“减肥”已经成为大众人群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在大众人群中,很多人无法区分体重变化与体成分的变化。不同的运动锻炼方式,不同的锻炼强度、时间和频率等,对体重和体成分的影响都有所不同。科学的减肥方式和目的应该是:通过运动锻炼和适当的饮食控制,使体脂减少并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去脂体重。体育锻炼对体成分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有氧运动对体成分的影响;力量练习对体成分的影响;锻炼强度对体成分的影响。本文也将从这三方面阐述运动锻炼对体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毽球运动对中青年妇女的体重、血脂、体重指数及身体形态等指标的影响,探讨毽球运动对中青年妇女的健身作用。实验对象:13名健康中青年妇女。运动方案:毽球运动3个月,每周5次,每次1.5-2h。结果: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体重、BMI、体脂百分数降低,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HDL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TC、TG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腰围、腰臀比下降,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小腿围显著性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个月毽球运动可改善中青年妇女的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有助于改善中青年妇女的体形和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校正在学习传统体育项目的二年级大学生的体脂含量和胖瘦观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习传统体育项目的大学生体型分布呈正态分布,课堂上的运动强度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体脂含量。虽然大学生重视体重对健康的影响,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体型胖瘦的标准并不清楚。男大学生中仅有58.7%对自己的体型有正确的认识,女大学生中仅有56.8%对自己的体型有正确的认识。一些体型偏瘦或过瘦的男生没有意识到自己体型偏瘦或过瘦,一部分体脂正常的女生则认为自己偏胖。体育教学中有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胖瘦观念和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我国优秀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检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的身体成分进行调查,并按照性别以及运动员级别的不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肌肉、骨骼发育水平良好、肌肉增厚以及骨骼和关节较大,身材不太细长身高每单位重量大,四肢重量相对大身体形态偏向瘦小;运动员身体较为强壮、体质好,骨骼肌的收缩有力、运动员有氧耐力和运动能力较高、运动员身体皮下脂肪含量较大;其身体成分变化以身高体重的不断增加、瘦体重小幅递减后的快速增高、脂肪重量和体脂百分比快速递增后的平缓下降为主要特征。同时依据研究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提出加强体能训练;调整饮食结构;完善训练计划等建议,为促进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冯磊  庄洁 《体育科研》2014,(2):48-51-55
目的:观察肥胖青少年在4周有氧运动减肥前后其身体形态、血脂和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的变化.方法:以15~17岁肥胖青少年32人(男女各16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进行4周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结合适当饮食控制的运动减肥训练,并分别于入营第一天和出营前一天测定受试者身体形态、血脂和LPL等指标.结果:4周有氧运动后,肥胖青少年体重、BMI和体脂率显著下降;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空腹血清LPL的活性明显提高.结论:4周中低强度有氧运动结合适当饮食控制能够明显改善肥胖青少年身体形态、血脂代谢水平,显著提高LPL酶活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肥胖患者的脂代谢状态,对中小强度有氧运动有效促进脂肪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体重及能量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体重、体成分、能量摄入及静息代谢率的变化,初步探讨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体重变化与能量代谢变化间关系。方法:经过适应性训练筛选出的50只SD大鼠平均分为5组,保证每组大鼠体重基本一致,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常氧限食组、常氧训练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训练组。训练组大鼠采用水平动物跑台进行耐力训练6周。试验期间每周称量大鼠体重,每3天称量一次大鼠食物摄入量。试验前、试验1周、3周、5周末测定大鼠静息代谢率,试验后处死大鼠并剥离其肾周、腹股沟脂肪及腓肠肌,称量其重量。结果:低氧训练组大鼠体重增幅除在第6周末与常氧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外,均显著性低于其他试验组,试验前3周其体重出现负增长。试验后低氧训练组大鼠肾周及腹股沟脂肪总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而腓肠肌重量与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低氧训练组大鼠试验期间总食物摄入量较其他各组大鼠低,尤其在前3周。低氧训练组大鼠静息代谢率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至试验3周末时仍高于试验前值,试验5周末时降至低于试验前值(差异不显著),而除低氧安静组外的其他组大鼠静息代谢率则持续下降,至试验5周末时均显著性低于试验前水平。结论:从减缓体重增加幅度及对体成分的影响角度看,低氧训练减体重的效果优于限制饮食、耐力训练及低氧暴露。低氧训练过程中食物摄入量减少及静息代谢率增加可能是大鼠体重增长减缓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不同健身形式对女性体成分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代毅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106-108
探讨不同健身形式对女性体成分和骨代谢的影响。150名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9个健身组。9个健身组进行6个月的健身运动,测试运动后的体重、去脂体重、肌力、心功能、血AKP、ACP、E2。结果:1)有氧运动与肌肉力量锻炼相结合可使去脂体重和去脂体重/体重指数明显提高,有氧运动能提高心功能,提示,体成分可作为健身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2)经6个月的锻炼,9个运动组的E2浓度明显升高,有氧运动结合肌肉力量训练的AKP活性升高,ACP活性下降,表明,有氧运动对E2的浓度、有氧运动结合肌肉力量对AKP、ACP水平的影响较大。建议健身者在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时,应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以提高去脂体重和骨代谢水平,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