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解决社会对法律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在借鉴美国J.D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法律硕士教育。经过多年发展,法律硕士(非法学)取得了长足进步。2009年我国建立了全新的法律硕士(法学)教育类型,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开始走向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并列的时代。但是由于法律硕士(法学)出现时间晚,人们对它的认识有限,从而导致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而需要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育人模式等多方面予以完善,从而保障法律硕士(法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既不同于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也不同于法学硕士研究生,但究竟如何定位,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实务中都比较模糊。基于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法学教育过度扩张等现状,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培训,根据我们调研问卷的结果,将法律硕士(法学)人才定位为高层次、精英化、专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是比较符合社会需要和法学教育的内在特点的。增加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这一类别有利于提升我国硕士法学教育.培养法律职业人。  相似文献   

3.
日本法科大学院是培养职业法曹的核心性教育机构。设计该制度时,它充分考虑了与司法考试、法学本科教育、法学研究生教育之间功能的合理配置,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及授课方式上也注意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方面对我国法律硕士制度完善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法律本科教育被定位成通才教育,加之知识层次、社会阅历等因素,本科毕业生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法学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学术训练,在实践能力上也存在欠缺之处。因此,培养大量高层次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的任务便压在法律硕士教育的身上。法律硕士JM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职业人才。本文针对法律硕士教育的这一特点,对法律硕士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发展作一探索,以期对培养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有所裨益。一、培养模式法律硕士教…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开展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四所地方性高校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总结了地方高校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实践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短缺;实践平台建设力度不够;缺乏实践能力提升保障机制、评估和反馈机制;缺乏特色。在此基础上,从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实践平台、完善保障和评估机制、凝练自身特色五个方面对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随着高校规模扩张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招生人数不断膨胀,造成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出现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师资配备与教学方法不得当等诸多问题。因此,借鉴异域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理念,重新设计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必要。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域外法治国家考察,总结了其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值得借鉴的培养模式和制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安排,优化革新教学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外法学教育的经验,构建出我国的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当前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法律实践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认为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应适当提高实践教学课程及课时比例,转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授课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强化毕业实习实践指导效果,以提高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对复合型法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属于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法律硕士教育是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法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在培养法律硕士研究生职业技能素质、激发法律硕士研究生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本法硕”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本科起点法律硕士培养问题引发人们对法学教育基本问题的重新思考。现有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导致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无论从法学教育的内在规律,还是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角度看,"法本法硕"有望成为法学人才培养的主导形式。法学教育应当以"法本法硕"为契机,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站在研究生教育的延长线上重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此背景下,国家推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加,但国内现有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途径难以满足社会对其多层次、实用型的要求。因而应从几个方面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推行模块化理工课程,培养知识产权双学士;开设知识产权管理专业(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完善法律硕士培养方案,开设知识产权法律硕士方向;单列理工学生的研究生推免指标,培养知识产权法硕士。  相似文献   

12.
中国研究生教育正经历着精英教育大众化的过程.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加,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教育理念不够更新,师资状况不够理想,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现状正困扰着当前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导师、研究生自身、学术氛围与科研条件、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与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因素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从上述因素出发,找到适应时代特征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是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政策的放开。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开始显现。导致研究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法律硕士为例,分析指出:需要科学规划和安排法律硕士三年学习生活,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导师、辅导员的育人作用和就业指导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从1996年开展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法律硕士作为我国高等法律教育体系中的新生事物取得了长足发展.法律硕士教育的开展,一方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高层次法律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又给我国法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法律硕士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教育与培养方式具有区别于传统法学教育的特点,法律硕士教育的影响将渐行渐深.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法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大为增加,造成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教学资源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学习选择权受到一些不合理限制等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从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课程安排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以扭转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6.
以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法律硕士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取得相当成绩,但在培养方式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对法学教育进行重新认识与定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在功能定位、课程设置、教师配备上都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律硕士培养现状的剖析提出若干改进建议,并认为法律硕士培养必将成为法律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在功能定位、课程设置、教师配备上都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律硕士培养现状的剖析,提出若干改进建议,并认为法律硕士培养必将成为法律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法律硕士教育已成为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培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保证与提高法律硕士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法律人才培养和法治现代化建设事业。然而,这一“热”现象却仍然存在“冷”问题。为此,本文结合法律硕士培养的实践经验,从法律硕士和法律硕士教育的本质着眼和思考,认为教育的过程性仍是法律硕士教育的核心、要求和期待,并对过程性作了制度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设立已有十年时间。这十年期间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发展中又出现了哪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法律硕士的培养理念、培养方法以及法律硕士的实习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