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科技论文审稿意见分歧的实证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同一篇科技论文文稿送不同的专家评审,有时意见是不一致的。产生意见分歧的原因何在?对此,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审稿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专家的学识水平、审稿态度、审稿的侧重点和学术观点等的不同,是产生意见分歧的重要原因。文章对所速案例给出了处理办法,提出编辑人员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审稿专家的意见,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编委会的作用,在编辑工作中发挥主动性,使评审意见有分歧但又有一定创新价值的论文也有发表的机会,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医学期刊专家审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审稿时间冗长、审稿意见简单、意见结论相左、审稿人数不足等,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如增强审稿专家的责任意识、明确和规范审稿标准、对审稿专家进行必要培训、扩大和优化审稿专家队伍以及充分发挥编辑在审稿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际地震动态》审稿中曾出现的问题,诸如审稿人审稿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审稿意见过于简单,或因社会职务过多不便审稿,或不能按时返回审稿,或因专业不对口拒审等,据此该刊采取:从选题组稿入手,提升期刊的学术性、权威性,加大期刊的宣传力度,适当提高审稿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多种方式选择审稿人;建立动态专家库;采用现代化通信工具送审稿件;与审稿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种种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做到了审稿快捷、及时而且审稿意见中肯、全面,为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专家审稿意见是宝贵的学术资源,编辑应深度挖掘利用其价值。基于专家审稿意见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了地理学科技论文出现的文题不符、引言不全面、方法不清楚、数据不一致、图件不规范等常见问题及具体表现形式,并给出编辑和作者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提高专家审稿质量的编辑措施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基于编辑实践,提出科技期刊编辑为提高专家审稿质量应采取的几项措施:①加大初审力度;②提高文稿的成熟度;③设计高质量的审稿单;④选准审稿专家;⑤切实做好匿名审稿工作;⑥与审稿专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机电工程》杂志审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部分审稿人审稿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审稿不及时,审稿意见简单、模糊、意见空洞;还有些审稿意见虽有学术评价,却无具体修改内容,缺乏参考价值;审稿意见不能突出重点,针对性不强等等.以上问题曾经使杂志社处于无法主要依据审稿专家的意见来判定稿件取舍的尴尬境地.针对上述问题,本刊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系列措施,主要包括:重视量化审稿和规范稿件评估;建立动态的审稿人数据库,对审稿质量、审稿快慢等情况进行定量评价、档案登记;不断扩大审稿人队伍;适当提高审稿费,加大刊物宣传力度,让审稿人乐于审稿;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审稿人的积极性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提高本刊的审稿质量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设计审稿意见书的一次尝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国内外共33种期刊的审稿意见书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吸取了各刊审稿意见书的优点,设计了审稿意见书。该审稿意见书是以表格形式分8项设计的,审稿人评审时只需逐项进行评阅,提高了审稿质量和审稿速度;排除了审稿意见太简单、过含糊的情况,这对编辑部准确地评价作者的稿件,加快稿件的运转,提高期刊质量都有益,同时,第一份审稿意见书都可以作为一份原始材料,用来建立审稿人库,以不断扩大审稿人库。  相似文献   

8.
建立审稿人档案 优化审稿队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审稿工作则是保证刊物质量的中心环节.中外许多期刊已将编辑学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对同行审稿(peer review)的标准制定和质量控制上.1989年和1993年在美国分别召开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同行审稿的国际会议.1995年3月16日在意大利世界医学编辑学会成立大会上,与会代表呼吁:应对审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制定了标准化的流程.发表的有关审稿的论文数也在增加[1].我国学者对审稿制度、审稿方法、审稿系统的特点和评审途径的优化,编辑在审稿中的作用等,也作了不少研究[2~8].笔者根据在<林业科学>10年的工作经验,谈如何建立审稿人档案.  相似文献   

9.
专家审稿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由于审稿时间仓促、委托审稿机制的不完善、缺乏监督约束机制、专家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部分专家审稿不充分、不严谨,审稿意见的可用性、可参考性不强,评判结果客观性、公正性缺失,学术尺度把握不准等情况,从创造有利于专家审稿的环境、建立健全审稿工作的检查监督机制、建立编辑部一审稿专家的互动交流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科学的办刊措施,预防互联网时代频发的伪审稿事件。【方法】 确立期刊的稿件评价标准,明确符合评价稿件的同行专家资格,在互联网投审稿平台系统各个环节中执行稿件的评价标准。【结果】 期刊疏于管理将引起伪审稿事件;为了淘汰低劣稿件,期刊编辑既要博学,又要善于管理和使用网络平台系统及各种先进的防伪工具;为了公平公正的评阅稿件,编辑必须以稿件评价标准严格初审稿件,充分权衡同行评审意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结论】 同行评审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基石。预防伪审稿必须严格执行期刊的稿件评价标准,杜绝第三方代投、代评和代写稿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医学期刊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医学期刊专家审稿环节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指出缩短审稿周期、进一步完善审稿制度、优化审稿单的设计,切实提高专家审稿质量。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审稿偏倚及其控制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审稿偏倚是影响审稿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类型一般有选择偏倚、审稿态度偏倚、道德与情感偏倚、审稿心理偏倚等。完善和优化审稿队伍,建立健全审稿的运行机制,实施地域交叉审稿、专业主体交叉审稿、盲法审稿和审稿标准化等,是控制审稿偏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专家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科技期刊编辑应对专家审稿意见进行适度加工。从编辑工作的具体要求、审稿人的选才旱、专家审稿意见的管理等方面,提出科技期刊提高审稿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试论当前高校学报先进的编辑意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匿名审稿”提出了不同意见,提倡采用真名实姓审稿。建议采用四结合的审稿制度内审与外审相结合;专家推荐与专家审稿相结合;对交叉学科稿件,相关学科审稿人相结合;网上审稿与邮寄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同行审稿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失范现象,提出"双向匿名审稿—作者申诉复审—审稿人公开署名"的审稿质量复合控制机制,并论述其在保证审稿质量方面的合理性及优势,以期有助于审稿规范化和同行审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我国科技期刊界审稿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对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界审稿方法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指出审稿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审稿机制、文稿学术价值评审以及文稿技术性问题评审。今后编辑审稿方法研究应加强信息方法和系统方法的研究。编辑审稿方法的理论突破将以编辑审稿实践的积累为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界审稿方法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指出审稿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审稿机制、文稿学术价值评审以及文稿技术性问题评审。今后编辑审稿方法研究应加强信息方法和系统方法的研究。编辑审稿方法的理论突破将以编辑审稿实践的积累为条件。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不对称对编辑审稿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审稿过程中存在众多信息不对称现象,这对编辑审稿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要想消除这些影响,一要不断提高期刊编辑的信息意识;二要不断提高期刊编辑的知识素养;三要建立有效的信息获取平台和提高编辑的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19.
缩短学术期刊专家审稿时间讨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缩短科技论文专家审稿时间,选取100篇外审论文,统计了审回所需的时间,60天内,有88.68%的审稿单返回,76%的论文审稿意见全部返回.提出通过收集审稿专家详细信息、缩短邮寄时间、提供方便专家审稿的审稿单和编排格式、掌握网络技术等缩短时滞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审稿人的权利与义务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科技期刊的审稿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不断完善科技期刊的审稿机制,探讨审稿人的权利与义务。从法学和编辑伦理道德的角度,阐述了审稿人、编辑部和投稿人各自享有的权利与义务及其相互的关系,强调从单盲审稿、双盲审稿逐步过渡到公开审稿的法学依据,为科技期刊编辑部改革审稿机制提供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