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化评分法对绵阳市县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显示:绵阳市县域整体的“两化”发展水平比较低,城市核心区涪城区与其他县(市、区)的差距较大;在工业化水平整体不高的情况下,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新型工业化水平;新型城镇化水平内部的梯度变化不尽合理。最后,依据各县域“两化”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是推动"四化同步"的关键环节,也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构建反映二者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进行测评。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两化"关系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总体上表现为农业现代化滞后于新型城镇化,但全省各市(州)"两化"互动关系与耦合机理呈现明显差异,不能用农业现代化滞后城镇化发展一概而论,有必要明确辨析多维度要素差异性对"两化"互动结果的影响,并据此因境制宜、因地施策地优化发展模式,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四川"两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以"集聚新疆人口、维护戍边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特征的新疆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够协调的现实,使得探析"两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2-2017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剖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互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2)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是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3)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正向显著,但贡献度不高,目前规模化企业的建设体系不够庞大,整体效应未能充分展现。因此,参照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短期与中长期因果关系,提高城镇化的建设质量,依靠社会投资和政府支持提升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力度,才能有效促进"两化"相互协调、融合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7,(3):42-46
城镇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以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和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作为基础,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对我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得出50个县级城市的BP神经网络曲线拟合,表明优化的BP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根据我国各县域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情况,提出了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构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公共服务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以及城乡一体化5个维度,运用熵值法对广西2003-2012年的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用主成分回归对广西新型城镇化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其中经济城镇化水平提高最快;影响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依次为行政力、产业集聚力、市场力和外向力。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四川民族地区县域城镇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民族地区县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关性检验,依据检验结果剖析了其城镇化的动力及矛盾约束:产业结构作为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与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社会经济条件对城镇化的基础性推动作用与社会经济基础整体薄弱的矛盾;政策等因素对城镇化的外部推动力与内部阻力的矛盾;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城镇化的保障与硬件条件薄弱的矛盾;资源环境条件对城镇化的显著作用与约束等。据此进一步分析提出四川民族地区县域应走特色化城镇化、绿色化城镇化、内源式城镇化以及城乡互动的城镇化道路。要推进民族地区县域城镇化健康发展,产业转换升级是根本,壮大经济是基础,政策导向是前提,城镇体系及道路等硬件条件建设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川南城市群工业化进程总体上处于中期阶段,城镇化进程缓慢,低于全省及全国水平,而且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两化"互动协调性较差,较全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政府应在系统研究"两化"互动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规划引领"两化"的互动发展,同时继续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指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两化"内部协调基础上,使"两化"在时间上同步、在空间上一体,在布局上按功能分区,三大产业相互融合,并在发展阶段、目标、政策、速度上有机配合,使之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最终推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状况对于黄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构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指标评价体系,在运用熵权法对二者进行测量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二者在空间上均存在差异性,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呈现出“高耦合、低耦合协调度不平衡”的特征;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类型从2019年由同步发展型转变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型。基于此,黄河流域省份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创新城乡融合机制,促进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高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7,(1):93-97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采用主观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构建一个包括9个准则层、32项指标层的综合评价体系,对2010-2017年安徽省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工业化发展的进度和水平逐步增加,但新型工业化仍处于中级阶段,总体进程较缓慢。未来要从推动两化融合、改善投资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加快安徽省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民。新农民是具有新观念、新文明、新素质和新人际关系的现代农民。国家应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造就和培育一代代的新型农民,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新农村建设强烈地呼唤着新农民,因为新农村建设代表着时代前进的方向,反映着广大农民的心愿;新农村建设亟须先进生产力,这就是具有全新综合素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特点,仍然是当代世界的重要组成部份,并在当代世界中占优势和主导地位。肖爱民先生的新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在广泛参考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好书。  相似文献   

14.
贯穿于新会计准则中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月1日起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其他企业比照执行。因此掌握准则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是贯彻实施好新会计准则的关键。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中体现的新理念进行剖析,包括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会计信息真实与公允兼具以及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汉语教学的新变化、新问题、新任务、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教学(包括华语教学)自2005年以来有了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给汉语教学在现有的汉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现有的汉语教材、现有的有关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现有的汉语教学评估与汉语测试手段、现有的汉语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要大力加强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增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意识,适应发展的需要,树立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英语教学任重道远,而作为英语教师,要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脱颖而出,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就需要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所以,广大英语教师,需要做到“五个学会”:学会挑战,学会学习,学会包容,学会等待,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新形势的出现,很多方面都对教育管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发展思路。传统的教育管理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体制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与学生实际需要不相符合,而且也不能实现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高效、高质量的管理。因此,本文讨论了新形势下教育管理学发展新要求,并且针对这些发展新要求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新思路,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利国利民,农村职教在目标定向上,应面向“新农民”、面向“新农业”、面向“新农村”,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时期以来,现代汉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新义新用法,本文选择了时下极为常用的10个词语,对其使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传统的以选拔人才为教育目的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和评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