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金王芳 《中学教研》2004,(9):46-48,F003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突出了能力立意,一些以研究性学习为背景的问题逐步引入了高考试题之中.这不但为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考复习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探析高考中的研究性试题背景,本文试想通过对一些高考试题背景剖析,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研究性学习试题提供一些事例.为学生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些线索和资料.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命题又有许多新特点 ,其中一个特别醒目的亮点是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开始进入中考试卷 ,研究型试题开始崭露头角 !前几年 ,主要是 2 0 0 0、2 0 0 1两年中 ,各地试卷中出现一批探索型试题 ,但是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浅显 ,多数题型都以选择题、填空题、简  相似文献   

3.
王恒富 《中国考试》2005,(10):34-36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试题在高考试题中不断出现,对于进一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加强自主、探究式学习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掌握其特点,找到适应这种题型的规律和方法,应该是复习备考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相比以前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这一点在高考中也有充分体现。通过对最近几年新课程省份高考试题(含模拟试题)的分析,可将地理研究性学习试题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2004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第20题是一道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产物的实验题,虽然题目难度不大,仅仅考查了SO32-和SO42-的鉴别问题,但是透露给我们一些启示:重视研究性学习,重视未知到真知的发现过程.相似的探究型试题也出现在2001年和2003年上海市高考试题中,这些信息都清晰表明:我们不仅要掌握结论,更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这样的探究型试题,体现了高考正向能力型、开放型、研究型等方向拓展,因此探究型习题是我们在学习和高考复习过程中值得关注和探讨的一类新题型.  相似文献   

6.
刘锦钦 《福建中学数学》2004,(3):34-35,F004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因此如何把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基本特点的研究性学习渗入高考,便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2001年9月,国家考试中心一权威人士在一次报告会上强调过:数学高考将更注重考查探索精神,开拓展现创新意识的空间.并指出:开放试题是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特别是考查学生探索的很好题型,高考试题要适当增加开放性和探索性试题.下面探讨一下近两年高考数学研究性试题. 例1 (2002年上海考卷第21题) 己知函数()xfxab=的图象过点(4,A 1/4)和(5,1)B.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记2lo…  相似文献   

7.
课题研究类试题是以研究性学习立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以课题为主要研究形式,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类试题.近年来,课题研究类试题在上海生物高考卷中频繁出现,已成为生物高考的一个新亮点.课题研究类试题的出现,有利于培养和发  相似文献   

8.
2001年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并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在这一举措的影响下,2001年的上海高考首次出现了“研究性”试题,这无疑对研究性学习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下面就2001年的上海化学高考题26题,谈谈“研究性”试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实施后,研究性学习成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每周安排3学时,获得15学分。而在高考试题中,也出现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式试题。这些都从导向上显示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搞好研究性学习,是每一位高中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以“活动”代替原有的作业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在新形势下的高考地理命题中,渗透探究性已成为其一个较显著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地理研究性试题的研究。地理研究性学习试题的类型很多,如漫画类、写作类、生存能力类、地理实践类、作图类、方法类、想象类等,下面就列举一些经常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典型题例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涉及先秦时期的宗教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教育、生活方式等等各个方面,甚是丰富。就教育来说,《论语》谈的也是很全面的,提到有关"学"的字眼就有40多处,体现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原则一直泽被后世。"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主要是从教育目的这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发觉古人在学习的内容、心态、方式方法及其最终目标上与现代人差异甚大。古人那种超越功利而又直指内心,为着完善自我人格的纯正的"学",与我们现代人讲效益、求快捷、重物质的"学"可谓是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2.
于理性精神和宗教传统的基础上,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尊重"他者"为特征的现代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渗透进西方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和经济等各个领域,成为西方现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由于封建宗法制度和自然经济的持久影响,发展出了以等级观念和宗法意识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规范,缺乏对一般"他者"的关注与尊重,这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社会公德困境的深层文化根源。建构尊重"他者"的伦理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变革,需要各个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应该从尊重学生入手,努力培养学生尊重"他者"的观念和习惯,以期有助于整个社会现代伦理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向纯液体中加入其他溶质时,往往会伴随着溶液温度和导电性能、溶剂凝固点和沸点的改变,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也常利用这些现象为生活和生产服务,如在汽车油箱中加入含乙二醇的防冻剂;大雪纷飞的严冬,向路面上撒食盐防冻等.  相似文献   

14.
那年8月,离新学期开学还有几天,突然接到校长的电话,要我赶快去校长室一趟。原来,校长在分班时遇到了麻烦,在本届新初三学生中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吵客”——林华,据说只要他在哪个班级,哪个班级就“遭殃”。他被安排在三(1)班,可三(1)班的班主任一口回绝,没有商量的余地;无奈之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正经历着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而尴尬的现实处境使人们认识到,法治的实现更多地依赖于民众的观念支持,尤其是个体公民在法治建设中对自身角色的正确定位。“待救”是传统化积淀的思维定式,而“自救”是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多元化法治社会的需求。实现“待救”向“自救”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需要我们创造积极的政治、经济、化条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从"形成性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考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提出后,其内涵不断发展,使用的术语也有所变化.在其历史发展中,使用的术语发生了从"形成性评价"到"形成性考评",再到"为了学习的考评"的变化.这个术语变化的过程也承载了相应的涵义发展,即评价从关注课程开发的效果,扩展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关注中,也从诊断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结果发展到经常性地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证据并用于反馈学习和调整教学,再在促进学习的核心价值下融通不同的评价方式,并持续性地与教学过程相融合,着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限制边茶以制之”是明朝以“以茶驭番”经济手段促使并强化藏区政治内向的重要而富有特色的政策之一。明朝无论是茶禁立法还是执法实践都恪守严惩把关将吏和茶商违禁。它的形成是与明朝整体的边疆治策和具体的治藏手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2004年7月以来,由"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造的不粘锅的安全问题受到质疑,在全球(特别是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文从化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介绍了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性能与应用,尤其是其在不粘锅使用方面的安全问题,并对"塑料王"、全氟辛酸铵、杜邦公司等遭遇的挑战进行了绿色化学研究与教育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着研究对象空泛、研究方法空洞、对教学实践缺乏有效指导等方面的不足。"微观教学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些缺憾,因为它的研究主体以一线教师为主,它的研究对象以"教学"为主,它的研究方法以"实证"和"体悟"为主,它的研究目标以指导教学实践为主。"微观教学学"对提升大学教师特别是研究者自身的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管理学》案例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其目的是促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更有实效,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