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通过查阅相关武术文献资料,在首先分析了国家体育总局重新提出“以人为本”的体育新理念的社会背景下,对“以人为本”的体育新理念进行诠释,并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武术的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以推动现代武术走向奥运;促进传统武术及健身武术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对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中学武术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武术教学一方面应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加强武术文化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高雅气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新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曹卫 《体育科学》2004,24(3):67-6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育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就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后奥运时代"武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的“后奥运时代”即将来临。未来武术的发展不单是要进入奥运会,更应该关注竞技武术进奥以后具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以及整个武术体系的完善性重建,最终目的是推广一种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基石,在健康体育领域展现自身魅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弘扬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求思政与武术教育的契合点以及融合的有效措施。结果显示:新课改下的课程思政要坚持以课程为“育人”的载体,让学生不断受到教育与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坚持“以德树人”理念,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坚持为人处事原则,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确立完善的武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促进武德与思政内涵的协同育人,更好地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体育选项课程对大学男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验、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对体育舞蹈、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体育选项课程对促进大学男生的体质健康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选项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男生身体素质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篮球比乒乓球课程更能发展学生爆发力素质;武术比体育舞蹈课程更能发展学生力量素质;体育舞蹈、足球课程比武术课程更能发展学生呼吸系统的机能;对其他素质和机能、形态的促进与发展无显著性差异。建议进一步探究体育选项课程对学生体质特征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的原因和内在规律,以期为体育选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统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3):345-347
通过对目前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并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发展的方向,提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措施。为武术文化在新世纪得到更好的发展、为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的进步、为高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教育思想视角,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对武术在中国近代社会背景下彰显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想进行爬梳。研究认为,武术“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是中国武术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下,尚武教育之风开始盛行。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重视,被认为与国家兴衰、民族危亡密切相关。武术“强种救国”教育思想开始滋生。在自然体育观影响下,武术“健身强体”教育思想开始繁衍。近代中国开始从注重武术技击功能向挖掘武术体育意义上的健身功能转换,开始用新的理念、整理与研究武术。  相似文献   

9.
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4,25(1):8-10,14
异化,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有力的理论武器,倍受当代理论工作者的青睐为扬弃武术现代化中的种种异化现象,本文以马克思异化理论的4个维度对武术现代化进行了一次理论性探索:本质的异化——套路异化为体操、舞蹈、戏剧的“奴蜱”,散打异化为拳击和摔跤的“竞技场”,竞技武术异化为金牌的“牺牲”;对象的异化——“输血”后的武术异化为其他范式的“混血儿”,武术现代化异化为长拳的“一枝独秀”,竞赛规则异化为“制裁者”;过程的异化——对武术的解释异化为“随心所欲”,武术现代化的发展动力异化为外在于武术的东西;关系的异化——武术系统内不同范式的竞争,其他体育范式与武术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人文体育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构建新的体育理念,成为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契合点。坚持“全民健身”论是人文体育的根本;弘扬“综合功能”论是人文体育的中心;树立“终身体育”观是人文体育的关键;贯彻“可持续发展”论是人文体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标枪技术实验教学按照"结构-定向"化教学原理,以构建学生完整的标枪技术心理结构为核心,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动作的掌握有一种预先的心理指向,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自觉性,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实验证明:运用"结构-定向"化教学理论组织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只注重动作外显模仿形式,而忽视心理活动过程的传统练习方法,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标枪技术实验教学按照“结构-定向”化教学原理,以构建学生完整的标枪技术心理结构为核心,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动作的掌握有一种预先的心理指向,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自觉性,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实验证明:运用“结构-定向”化教学理论组织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只注重动作外显模仿形式,而忽视心理活动过程的传统练习方法,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教师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从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为优秀体育教师有其成才的基本规律。研究专家型体育教师有助于发现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从而缩短从任教到成为专家体育教师的过程,有利于在高等学校中培养优秀体育教师。目前对于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为优秀体育教师的基本规律缺乏研究。文章从这方面进行探讨, 为培养优秀体育教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培养面向 2 1世纪人才的基地 ,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战线的共识。要完成这一任务 ,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因此 ,提高学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北疆城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的精神文化要素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的发展影响较大,体现了体育隐蔽课程的功能;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语、表情对自身体育学习比较有帮助;教师的教学领导方式、工作作风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学生希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民主的教学指导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快乐体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快乐体验是人类情绪中的重要正情绪,是激励人类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巨大力量。“快乐”蕴含在体育教学之中,通过快乐体育教学为学生创设快乐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中、欢快愉悦的心境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背景下,从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结合的教育价值观出发,纵观体育教育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专业素质突出的复合型人才”。遵循“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走“优化”与“重塑”之路,即要体现卓越体育教师培养的卓越性,体现体育教师教育的实践性,体现社会需求的导向性,体现现代科技发展的前瞻性以及体现地方差异的特色性,以实现培养卓越体育教师所必备的专业知能、专业情意、专业思想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规训的社会批判理论,探讨在学校教育中身体动与静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在破除身体规训中的价值与意义。在学校中,学校体育是对抗身体静态的教育机制,是生命动态的补救与挽回,是身体规训的主动解蔽。学校体育是平衡身体静态的方法与途径,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还是人"动与静"和谐统一且全面发展的实施渠道与路径选择。让体育回到学校教育的学科中心,就需要彰显动态生命的鲜活魅力,需要学校体育在教育时间的嵌入和教育空间的敞开,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生命的动态挽回中,学校体育对教育异化的克服,对娱乐至死的否定,对童年消逝的赎回,是让人成为自己的教育承诺。健全的人格、完整的生命,应该是身体动与静的结合,不应该有丝毫的排斥、诋毁与否定,学校教育应该寻回生命和谐发展的动静合一,学校体育是拯救完整人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孙氏武学产生于本世纪初,是孙禄堂先生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卓绝的研究与实践形成的.孙氏武学首次历史性地使武术从一种搏斗技能升华为一门修身实学,孙氏武学对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对孙禄堂武学进行研究,以期更多的人了解孙式太极拳,了解孙式太极拳的武学思想,为孙式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