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小学体育教育的深刻革命对一线体育教师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提出了大专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练用合一”的新思想,进而构建了全新的、系统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和社会服务“四赢”局面,初步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师范教育办学规律又具有体育教育特色的专科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新路了。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着五次变更,探寻培养方案的历史沿革,发现与社会发展和全民健身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成长的需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息息相关,为更好的突出“多元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要体现培养方向多元化、指导思想明确、培养定位准确、体现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广东同类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专家、中小学教师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广东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基本得到学生的认可,但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偏差,与用人单位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提出:广东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加强课程体系等改革,突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具备“一主二副全知晓”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中介与载体,新的时期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有必要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美日两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有较好借鉴意义。在借鉴美日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发展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发展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根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总体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和探究卓越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针对核心素养培养优化与重组课程体系提出建议,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应从卓越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根据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包括卓越体育教师培养需要的根本价值、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继承与发展价值、人才培养的特色价值,以卓越体育教师培养标准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形成为主线,由基础性课程到模块课程,自上而下,分解统一;同时对原课程体系整合重组时,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知识点布局的全面性,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注重实践课程的设计,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喻坚 《中国学校体育》2014,(4):29-31,4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以"运动技术技能"为取向的体育教师专业性定位,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体育教育的"隔离",导致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忽视,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所培养的体育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为此,提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应作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征与演变规律,是呈现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历史的需要,是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和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规模、专业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体育教育专业经历了学习与移植、探索与挫折、混乱与恢复、开放与改革、提速与跨越、实践与创新的演变过程。表现出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培养目标由单一向多元发展、课程设置逐渐模块化和弹性化、选修课和实践课学时逐步增加、总学分缓慢降低、人才培养模式多样、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等特征。这些演变是基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历史缘由。当下,专业认证已全面铺开,坚持"一流专业"建设是培养卓越体育教师的根与本。  相似文献   

8.
徐杏玲  季敦山 《体育科技》2011,32(2):106-107,121
通过对“3+l”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跨世纪体育教师的“摇篮”,同时又是培养社会体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工作母机”,而田径课程又是它的主干课之一,探讨和研究它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对高等体育专业田径课程与教学的分析认为: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及社会的需求产生了偏差,可能与它的定位有关,并提出相应的设想建议,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寻求思索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供有关决策部门和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对基础教育教学的需求,重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基础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的需求分离,整合措施包括:应对基础教育教学的需求,重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学习;全面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做到与时俱进;青年体育教师入职后较快进行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1.
审视当前体育教学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发现在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与促进体质增强、教师主导作用与对学生刻苦学习锻炼要求、特有教学规律的遵循、合理的必要的运动负荷安排、传统教学方法、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客观教学评价、体育教师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等方面都与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出现了一些缺失。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正视修正,这对推进学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体质增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目的,全面分析了体育心理学在体育科学及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面向21世纪人才需求,体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该是:开展以修订教学大纲、优化及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和提高实验教学地位;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3.
简论改革时期我国体育的变化与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各领域相互渗透、融合,向着更加开放性、社会性方向发展。本文分析了这种变化对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发展的影响,认为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必须深刻了解、认识变革时期我国体育的变化,应当积极适应这种变化,改革与培养人才目标不相适应的诸多方面,培养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各种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对未来高等专业人才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而社会对大学生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心理素质的期望值更高。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改革应面对大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探索加强体育教育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结合型教学模式和方法。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做相应的调整,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讨和实践结合型教学模式,使体育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析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具有社会体育指导能力。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结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分析社会变化与体育人才结构对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的新要求;社会发展要求体育人才应具备社会体育能力;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能力发展途径。从社会体育人才角度,阐述高校体育师范生社会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认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德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将体育和德育、智育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创建良好和谐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加强引导开发,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倾向性,充分利用教学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剖析美学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美学的表现,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以促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它集中反映了时代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体育教师培养摇篮的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必须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将不同教育体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国家的体育课程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指导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康体魄实用型中等人才为宗旨。“三自”式教学改革模式,让学生掌握一种或者几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快乐健身、进行终身体育锻练的理念。改变了学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其体育课程的构建提出新的要求,依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预防"职业病"形成的现实,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关注发展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两个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既有常规的体育课程,又有丰富多样的课余体育课程以及校外的体育活动,从而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