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6—67页例1、例2.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相似文献   

2.
“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7—68页例3,练习下十七的第3、4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毫米、分米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2.会进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毫米间的简单换算.教学过程:一、预习.1.提问: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师:米和分米是相邻的长度单位,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也是相邻的长度单位,你们想一想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教师注意检查学生表示的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3.
教学第五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认识另外两个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及它们的实际长度;记住“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实际测量能力与水平。为落实这些教学要求,教师应准备好不同厚度的硬纸片3块(分别编为1、2、3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60~61。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的长度,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让学…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60~61页。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很抽象,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三册第10~11页例1~例3。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2.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正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三册第72、73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学会用直尺画定长(整厘米)线段.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表述与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8.
“毫米、分米的认识”这一小节,教材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告诉学生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遇到测量要求比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让学生观察直尺认识毫米的长度,通过数一数1米有多少毫米来使学生掌握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关系,通过“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正确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学习“米、厘米、毫米”的认识时,虽然接触过一些长度的问题,但对于1米、1厘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对几厘米、几毫米的大约长度都缺乏感性认识。由于学生对长度单位并不熟悉,所以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容易出错。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自学情境——建构毫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 师(诱问):通过看书,你们知道了什么?大家交流一下。 生1:毫米比厘米还要小。 生2: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生3:1毫米很短,1厘米=10毫米。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三册第72、73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学会用直尺画定长(整厘米)线段。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表述与交流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量、画定长线段。教具准备:米尺、学生用直尺、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卡片(课前发给小组长)。学具准备:每人一根学生用直尺、白纸若干张。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小组长拿出卡片…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毫米。2.了解1厘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和几厘米、几毫米的大约长度。3.记住1厘米=10毫米。4.理解1厘米=10毫米的道理。5.掌握用米尺量小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60~61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很抽象,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页~第10页.教学目标:建立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长度概念,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巩固长度  相似文献   

15.
十二、光学实验(一) 1.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1) 实验用具与材料: 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30厘米×20厘米)、蜡烛、火柴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把两张硬纸折成“”形,使纸能立在桌面上。 ②在每一张硬纸上各钻一个直径约2毫米的小孔,使小孔距桌面的高度与蜡烛的长度大致相等。 ③把两张钻有小孔的硬纸前后相距10厘米左右立于桌面上。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社版)第二册第12—14页例7例8和例9。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学会量整厘米长的线段。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物理这门学科单位的换算非常重要,以下方法也许能帮助初学者快乐地渡过难关,跨入物理学的大门。以长度、体积、面积单位为例: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2.面积单位:米2、分米2、厘米2、毫米2;3.体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毫米3。通过观察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米、分米、厘米、毫米是10进制,面积是平方即102=100即百进制,体积是立方即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87—7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学会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个规律.教学重点:掌握“移”和“变”的规律.教具:分别写有4567、45.67、4.567和0.004米的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1 .学习理解课文第 4— 8自然段 ,知道乌鸦是怎样上当的 ,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好话 ,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狐狸是怎样使乌鸦上当受骗的。教学准备 :微机、录音机、贴画、头饰。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二、自学第 4— 7自然段。1 .质疑问难。2 .自由发言。三、具体学习。 (主要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一 )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狐狸骗到了肉 ?1 .理解“叼”、“钻”,说明狐狸动作快 ,早有准备。2 .多媒体演示 ,加深理解。(二 )狐狸是怎样骗到肉的 ?1 .用“”勾出狐狸说…  相似文献   

20.
为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本质特征,可制作下述教具进行演示.材料长80厘米、宽35厘米、厚1~1.5厘米的光滑木板一块;开有凹槽的厚1厘米、直径分别为3、4、5、6厘米的大小轮子各1个;直径为2~3厘米的小轮子3个(自己做或到圆木店买);长1.8~2米纱绳一根;长4~5厘米、宽2~3厘米的尼龙搭扣和所需图片若干;直径2~2.5毫米、长3~3.5厘米,两端有螺纹和螺帽的螺杆若干根.制作在木板左右两边分别钻1个2~3毫米的小孔,用螺杆装上小轮子,如图中的(1)和(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