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帆船项目与赛艇项目均为有氧项目,对于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都非常重视。目前帆船项目还没有适合自身项目规律的测功仪,帆船的体能测试指标还相对较少,尚未建立体能评价体系。使用赛艇测功仪对国家队帆船470级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验证使用赛艇测功仪作为帆船运动员体能测试手段的可行性,进而分析两个项目对体能需求的相关性,对1998年以来国内外国家队和部分省队的多名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与轻量级运动员进行赛艇CONCEPT II测功仪的60min功率测试,并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实验研究与观察法等将测试结果与赛艇女子运动员进行分析比较。从测试的结果来看,两个项目在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非常的接近,说明两者在体能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赛艇与帆船在体能结构方面的相似性,借助于赛艇项目非常完备的测功仪测试数据,通过统计和分析赛艇体能结构,可促进完成帆船相关评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有氧能力是赛艇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也是决定赛艇运动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对于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训练计划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2 000 m最大能力和三级递增负荷测试的方法结合血乳酸、心率和功率等指标对5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能力特别是对无氧阈情况下运动员的功率、心率和血乳酸值进行评价。所用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价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无氧阈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为以后教练员安排训练计划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无氧能力在竞技训练与比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研究仍然薄弱、局限性强.鉴于此,归纳与梳理了最大氧亏积累测试、最大血乳酸水平测试、运动后过量氧耗测试、临界功率测试与总效率测试等无氧能力评价方法的原理、可靠性及有效性.认为,最大氧亏积累测试、最大血乳酸测试和临界功率测试可以作为定性评价运动员无氧能力的有效方法;运动后过量氧耗受众多因素影响,在评价无氧能力方面存在较大误差;在对运动员无氧能力进行调控时,总效率测试能够表达运动过程中有氧与无氧能量的分配问题,同时该方法考虑了长时间运动过程中能量利用率降低的问题,对于进一步理解疲劳与评价运动节奏是有利的;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及项目专项性特征,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五种测试方法在测试过程中不能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4.
肌脂率与女子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相关性未被研究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法,对北京女子赛艇队18名优秀赛艇运动员进行测试,探索肌脂率对女子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肌脂率与测功仪500 m、测功仪2 000 m、水上2 000 m、水上8 000 m等赛艇专项能力成显著负相关;与平均拉桨功率成显著正相关;肌脂率通过影响赛艇运动员的拉桨功率、技术动作、源动力和有氧能力而影响专项能力。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探究赛艇项目2000 m比赛过程运动员机体的能量代谢特征和能效特点,选取某省女子赛艇运动员21名,根据其训练年限分成三组,采用赛艇测功仪进行2000 m模拟比赛划,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下:1)赛艇运动员采用测功仪进行2000 m全力划过程中其有氧和无氧供能比例分别为85.0 %和15.0 %,且该比例不会因为训练年限和训练水平的高低而发生较大的变化;2)无氧无乳酸和无氧乳酸供能部分的差异可能受到了赛艇运动员训练水平、性别等因素的影响;3)高水平的赛艇运动员相比低水平而言需要更多的有氧能耗;4)赛艇运动员的内部能效与其训练年限成正比。根据结论可知,赛艇运动员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机体的有氧供能系统和无氧无乳酸供能系统,建议在训练中应该采用“两极化”训练模式,即以发展有氧供能的有氧训练(低强度)和无氧无乳酸供能的超高强度速度训练或短距离冲刺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诊断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中国国家女子赛艇集训队21名备战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赛艇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指标筛选基础上,运用体育测量与评价理论建立了其体能等级和评分评价标准,并对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的体能进行了诊断,为教练员科学规划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得到其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及其对应的速度、心率。结果显示:经过一个训练周期,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具有显著性提高,无氧阈速度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无氧阈心率具有非常显著性降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客观的评价了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以及本次训练周期的训练效果,能够为教练员合理制定和安排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 U -12、U -15、U -19集训队伍的52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 Yo - Yo IR1、Yo - Yo IR2、最大摄氧量、平均无氧功率测试,以分析 Yo - Yo 间歇恢复性测试与不同年龄段女子足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1)U -12年龄组女子足球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测试与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之间低度相关,而与平均无氧功率结果间呈高度相关;(2)U -15年龄组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和平均无氧功率结果间中度相关,而2者和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U -19年龄组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测试成绩和最大摄氧量结果间显著相关,而与平均无氧功率间关联程度很弱。结论:Yo - Yo间歇恢复性测试可较好地评价处于青春期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无氧能力,以及成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9.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和无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力和无氧能力,对11名我国男子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运用Wingate方案进行无氧能力测试,采用等速力量测试仪对运动员膝关节力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自行车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群在70°的等长收缩所产生的峰力矩为(231.91±44.70)N.m,平均无氧功率为(825.90±116.90)W,无氧功峰值功率为(1 231.91±283.29)W。膝关节肌群力量与无氧能力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r=0.612~0.912,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室测量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辽宁省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冬训前有氧及无氧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女运动员相对爆发力水平较高,在克服自身重力运动时表现出很好的爆发力和快速的移动能力,但个别女运动员的无氧耐力抗疲劳能力较差;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整体较强;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在无氧做功能力及无氧耐力及有氧能力表现出较大的体差异.  相似文献   

11.
依据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的测试评定结果,探究赛艇运动员准备期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的量化安排,比较运动员训练前后不同供能能力的变化及对2000 m成绩的影响。方法:以17名陕西省赛艇男子运动员(11名公开级、6名轻量级)为测试对象,在2018赛季准备期(12周)的起、止各1周用赛艇测功仪测试体现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的100 m、500 m、2000 m、6000 m,60 min划行的平均功率,依据“黄金标准”和“时间-功率”拟合曲线及相关算法评定运动员供能能力水平,根据第1次测试结果对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进行量化安排。结果:1)2次测试“时间-功率”拟合幂函数曲线分别是y=1146x-0.188,R2=0.9939;y=1052x-0.172,R2=0.9925,根据函数式推算“黄金标准”中的10 s、60 s划行的平均功率。2)最大无氧非乳酸训练占比为0.003%,最大无氧训练占比为0.020%,最大有氧训练占比为0.120%,最大无氧阈训练占比为2.627%,有氧耐力训练占比为80.569%,力量训练占比为16.662%。3)运动员第2次测试10 s,6000 m,60 min划行的平均功率与20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的比值更为接近“黄金标准”,60 s划行的平均功率偏离“黄金标准”。4)运动员测功仪20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提高了1.98%(p<0.01),1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下降了5.14%(p<0.01),60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提高了2.54%(p<0.01),60 min划行的平均功率提高了3.52%(p<0.01)。结论:准备期针对性量化安排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发展方案,能有效调控样本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促进赛艇2000 m成绩提高。“黄金标准”“时间-功率”函数曲线对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的评定和训练调控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体育系 (PED)、生物系 (BD)女生的 V O2 max、VT(% V O2 max)及亚极量恒负荷运动前后的心率(HR)、血乳酸 (Bla)、主观体力负荷评估表 (RPE)。结果认为 :1)体育系女生 V O2 max、VT(% V O2 max)较高 ,提示其体能水平即有氧工作能力明显高于一般女大学生。 2 )体育系女生静息及亚极量负荷运动时的 HR、运动后的 BL a及 RPE明显低于生物系女生。说明在相同的相对负荷应激下 ,有氧工作能力较高者生理反应较小 ,无氧供能比重较低 ,疲劳出现较迟  相似文献   

13.
有氧代谢能力的应用及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多层次、不同途径较系统地研究影响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的生理学因素及最大摄氧量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结果发现:少年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与疲劳主观感觉有关,其最大摄氧量负荷时的R.P.E值低于成年人;不同负荷形式测定的最大摄氧量值有较大的差异,按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固定跑台、功率自行车、台阶;耐力训练可提高有氧代谢水平,特别是无氧阈值或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在白、黄、黑肤色人种中,最大摄氧量值无种族差异;在力竭性运动中,线粒体钙聚积抑制细胞呼吸,可造成有氧代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女子赛艇队5名公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监控队员在整个训练期间的机能指标的变化。研究得出了女子赛艇运动员在训练期间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发现,经过亚高原训练女子赛艇运动员的运氧指标有较大幅度地提高;CK值与陆上训练量的变化关系密切,BU值与水上训练量的变化关系密切,通过这两项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女子赛艇运动员机体对水上与陆上训练的适应情况。其余指标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药红景天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观察了两组共计45名受试者在分别服用中药红景天胶囊和绞股蓝胶囊前后机体综合运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红景天较绞股蓝更能显著地提高机体有氧工作能力;并能改善无氧耐力,但对无氧供能为主的爆发力和肌肉运动速度等指标未见明显影响。揭示红景天是耐力性运动和速度耐力性运动的一种较好的辅助药物,亦可作为保健用品提高健康人有氧工作能力和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秀多人艇赛艇运动员最大心率特点和八人艇训练心率变化特点.方法:以优秀的多人艇赛艇男女桨手为研究对象,记录不同测试项目的最大心率,以及记录在多人艇上多次进行U2强度(氧利用2)训练和进行AT(无氧阈)强度训练时的心率.结果:1) 相同的测功仪最大功测试,男女运动员最大心率无显著差异;不同的测试方法,女子赛艇运动员最大心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测试距离增加,最大心率有增加趋势;2) 相同的八人艇训练项目,不同的训练课,运动员的相对稳态心率变化不一,缺乏重复性.在同一次训练中,运动员的相对稳态心率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监控多人艇上单人训练强度的方法去推测多人艇的训练强度并不科学.多人艇训练对机体内部的刺激是不一致的,多人艇训练过多可能会对个体体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