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既无华丽文采,也无动人情节。这篇课文教什么?怎么教呢?钟友军老师从表达的角度设计了教学:(课始,学生对比读四年级《说勤奋》和五年级《谈礼貌》,寻找文本表达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生:两篇课文都是先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2.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教材的一篇课文。它语言简简单单,主旨明明白白,这样简单的课文,我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呢?我反复阅读着这篇课文,当我读到“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一句时,眼前一亮,作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那就是彻底抛弃以解读文本的  相似文献   

3.
面对阅读的低效和无效,教师对于教学文本的解读需要从两个意识——文体意识和课程意识入手。文体意识是教师作为普通读者思考这篇课文"有什么",然后渗透课程意识——立足于课标以及这篇课文在各个教材中定位并思考这篇课文"可以教什么",最后通过意识融合思考这篇课文"实际需要教什么"。以《背影》为例,具体从两个意识方面深刻解读并指出其实际的教学点。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陈金铭辩课:孙庆博秦岭周芳吉建和储广林储海燕杨文华傅贵成瞿德良王琳李美华蔡志坚滕衍平孟纪军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有的老师说它既不像写人的,也不像写事的,这究竟是一种什么体裁的文章呢?请在座的老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傅贵成(特级教师,江苏辩题一:这篇课文可以教什么  相似文献   

5.
《滕王阁序》为传统课文,文体是骈体文。对其教学,以往我们习惯于把它作为一篇普通文言文对待,有的突出字词句的解析落实,有的注重文中典故的疏通,往往都忽视了文本整体的阅读理解。在新课程标准下,《滕王阁序》,该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教材体制下,我们面对的一篇篇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和材料,真正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中,需要我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去挖掘、筛选、提炼,从而变隐性为显性,使"教(学)什么"清晰起来。现以《窃读记》(人教版五上第1课)为例,谈谈如何确定文本"教(学)什么"。一、多角度挖掘文本——"有什么"可以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学习常有一个现象:学生读了和老师教了的效果差别不大。那么,老师教的意义在哪里呢?真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用一个模式去教?每篇课文的收获仅仅是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笔者以自己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实践挖掘了一部分教学价值,以供抛砖引玉。一、教结构写景的文章开头可以写什么?《黄山奇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  相似文献   

8.
文本解读是"怎么教"变为"教什么"的必经之路,教师只有深入文本,才能准确地选择教学内容。而教师如何深入解读文本呢?即我们如何做到文本解读的"进去"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为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对执教《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我一直怀着一份期待:其一,这个真实的故事太具震撼力了;其二,这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我是第一次执教;其三,太多优秀的老师都以公开课的方式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教学设计一直在我心里酝酿,在什么地方能有所突破呢?我断定学生读完课文能准确地说出文本的主  相似文献   

10.
教长课文如何既缩短教时又不降低教学要求呢?我教《反对党八股》一课时作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课前预习,课内跳读。长课文如果在课堂上读,时间不够,于是我安排学生在早自习预习,每人读一遍。这篇课文没有什么生字,只有  相似文献   

11.
<正>一篇课文,为了避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总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如何把握和呈现核心问题呢?我就近期磨课中的《梅花魂》来谈谈阅读教学核心问题的动态把握。"一教":开门见山呈现核心问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怀乡思国的散文,乡愁与梅花的芬芳一并沁入读者的心魂。通过外祖父宝贝般珍藏的国画作品《墨梅》,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远离故土的老华侨的思乡之情。师:同学们,梅花之魂指的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点明  相似文献   

12.
【教学案例】《挑山工》是人教版第九册第2组的讲读课文,本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为引导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一教师以"读懂一篇文章"为依据,以"会读一篇文章"为目的指导教学。一、凭借教材,发现目标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挑山工),从课题看你知道课文可能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正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发现有不少篇神话,这些神话以其独特的想象、鲜明的人物、清浅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那么,在"语用"思想的观照下,神话类课文又该如何教学呢?现以《开天辟地》为例,重新审视神话教学的内容和策略。一、立足"语用",确立神话类课文教学目标和内容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个文本都有丰富的内容。面对众多内容,选择什么来教,选择什么作为重点,可以看出教师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和教学的智慧。《开天辟地》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扬了盘古开  相似文献   

14.
<正>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生:树多。师: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生:桂树多。师:是啊,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说一说。生:惟妙惟肖;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师:文中有一个字高度凝练地把大家的意思都概括进去了,是哪个字?生:神。师:是的,好一个"神"字!(板书:神)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之"神"师: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真"神"呢?是怎么写的?用了哪些特别的词语?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呢?请默读课文1耀6自然段,画一画,圈一圈,可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和发现。(生自学)  相似文献   

16.
《精读与略读》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通俗易懂。这样的课文,应该教什么,又该如何去教呢?  相似文献   

17.
【案例】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动物的互惠互助》。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生:我认为动物之间只有相互残杀,怎么会有互惠互助呢?生:动物是怎样互惠互助的?生:动物们为什么要互惠互助?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生:可以读课文去解决。生:可以向老师请教。生:可以查资料。师:今天老师送给你们一个解决问题的法宝,那就是一个字——“读”。这么长的文章,看你能不能把它读短了,用简短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生:课文告诉我们动物不光有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生:课文讲了蜜獾和导蜜鸟是一对好伙伴。生:课文讲的…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同一篇课文"教什么"的把握各有侧重。教师多采用"课文分析式""习题串珠式""依体定教式"等思路和方法,来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这些思路和方法各有利弊,而用"整合聚焦式"的思维,可以通览教材文本与教材助学系统,并将教学内容进行聚焦。  相似文献   

19.
前一段时间,在学校举办的公开教学与研讨中,执教《九寨沟》的教师认为这一课中第3自然段字字珠玑,教学时应该着重处理,取舍是必需的。执教《黄鹤楼送别》的教师认为教"文包诗"有"文"有"诗",两者关系密切,应该"诗""文"对照着教。这两位教师的看法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语文课到底要教些什么?语文的教学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从上述两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可以看出,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教什么”是一个关乎语文课程价值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当一篇课文有许多文本秘妙的情况下,选择和确定教学核心价值是实施课堂教学高效的原驱力。那么,如何从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正确寻找和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呢?下面以《钱学森》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