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Wagner极化法研究了掺杂K4[Fe(CN)6]浅电子陷阱掺杂剂的溴碘化银T-颗粒晶体的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并与未掺杂的晶体样品进行对比,分别考察了实验温度、掺杂剂用量、掺杂位置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掺杂剂用量的增加,晶体的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都相应增加,这说明浅电子陷阱掺杂剂的掺杂有效地抑制了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但其抑制作用却因掺杂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当掺杂量一定,掺杂剂掺在碘区附近时,晶体的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的变化较明显.随着实验温度的增加,乳剂晶体的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都下降.  相似文献   

2.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硫加金化学增感后的T-颗粒掺杂乳剂晶体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直接测得了晶体颗粒的大小和厚度.颗粒表面精细结构观察显示样品表面并不平整,存在很多突起.这些突起呈线形平行排列,接近网格状.经曝光后突起变得更高,更集中.表面吸附足量的防灰雾剂后,晶体表面突起不明显.曝光后表面高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和二次乳化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在AgBrⅠ核内进行不同程度还原增感的溴碘化银/溴化银核壳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颗粒内部经还原敏化或Ag2掺杂的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颗粒内碘离子的存在并不影响Ag2的增感作用;2)在对乳剂进行了颗粒表面的硫加金增感以后,在一定的DMAB用量下,观察到显著的颗粒内部还原增感和表面硫加金增感的协同增感效应,使乳剂的感光度有了成倍的增长.以上协同增感效应的结果再次说明,颗粒内部的还原敏化中心与颗粒表面的硫加金敏化中心具有两种不同的增感机理,前者捕获空穴,后者捕获电子,两者都有利于提高潜影的形成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鱼明胶为保护介质,在不同的鱼明胶-溴化银比值下,采用双注法制备AgBr/I纳米颗粒乳剂,以TEM观测颗粒形态,据此统计得出该乳剂中AgBr/I纳米颗粒平均粒径(d)及粒径分布系数(|±σ|/d).鱼明胶-溴化银比值在0.31 g/mmol-0.62 g/mmol范围内,颗粒平均粒径仅有微小变化,但粒径分布系数随该比值的增大而减小,表明颗粒均一性提高.采用微波光导法对该纳米尺度AgBr/I乳剂颗粒的光电子衰减过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尺度Ag-Br/I乳剂颗粒的光电子衰减过程为双组分,即初始快衰减和随后慢衰减,其衰减过程皆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该纳米尺度乳剂颗粒光电子寿命较常规乳剂颗粒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
发现了PbS纳米微粒对溴化银乳剂的化学增感作用,对PbS和Na2S2O3对卤化银乳剂的增感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增感剂用量、增感温度和pAg值、溴化银的晶型等因素的影响,以及PbS纳米微粒与HAuCl4的协同增感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核颗粒进行还原掺杂和将其包壳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DMAB用量、内部有还原敏化中心(Ag2)的AgBr核壳乳剂.这些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当这些乳剂分别进行表面硫、金和硫加金增感后,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感效应;另一方面又随DMAB用量的提高,灰雾明显增长,特别是在金增感和硫加金增感的情况下.此外实验结果还证明,提高核乳剂的包壳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壳乳剂的灰雾.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传导沥青基混合物的电、热传输性质的增强与添加的传导颗粒热导率、电导率的关系.分析了碳纤维、石墨传导颗粒对沥青基质的热导率改性效果.根据改进的有效媒质理论,研究了碳纤维/沥青、石墨/沥青混合物的有效热导率和电导率.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吻合.此外,理论及实验计算结果显示:使用颗粒纵横比大的传导颗粒可以获得更大的传导增强;使用盘状的高传导颗粒可以限制添加量,进而保证沥青基质的体性质和机械性质.改进的有效媒质理论模型不仅可以使用于预测沥青基复合介质的电、热性质,而且适用于所有两相复合体系.  相似文献   

8.
1.金属导电与溶液导电有何不同?答:金属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在金属晶体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做定向移动,从而使金属导电;溶  相似文献   

9.
在乙胺、丁胺和四丁基氢氧化铵剥离的α-磷酸锆(α—ZrP)中原位聚合苯胺(An),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酸性介质中合成磷酸锆/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用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四探针电导率仪、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剥离后的α—ZrP与PANi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不同剥离剂对α—ZrP/PANi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电导率有明显的影响,剥离α-ZrP的层间距越大,越有助于电子在聚苯胺颗粒间的传导而使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第一原理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和Kubo-GreenWood公式计算了不同密度和温度下金属流体K的电导率.发现随密度的增加,金属流体K的电导率先增加后减小,并且在0.75ρ0(ρ0为通常条件下的固体K的密度)密度处形成一个电导率最大值.通过分析流体K的电子结构,对其电导率随密度变化呈现不同趋势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波相敏技术,获得了硫增感AgBrI T颗粒乳剂中自由光电子和束缚光电子时间衰减信号,分析了光电子衰减时间、电子陷阱效应、光电子寿命、有效陷阱深度及束缚电子转移时间与增感时间的关系,获得了最佳的增感时间、衰减时间、电子陷阱效应、光电子寿命、有效陷阱深度和转移时间数值.  相似文献   

12.
从电热转换元件的电毁现象出发。利用膜材料电性能的各向同性性质,建立了一维晶粒列模型,给出了晶粒列模型的平衡态能带图和带尾态分布以及在外加电压下的非平衡态能带图,并分析了自由电子在越过晶问势垒时受到的加速和散射的情况.通过导出数学模型,得出了电子柬的电毁能量应大于等于晶体结合能的结论,并得到了晶粒子大小不同的膜材料有不同的过电压耐量的比值,为元件的工艺设计、可靠性研究和过电压保护器件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泔水油的电导率与其品质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不同浓度的污水与食用油搅拌混合,经静置后取其上层油层来人工模拟劣质泔水油.在单甘脂乳化作用下将其与水互溶后对其电导率进行测定,以反映金属离子含量对食用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油的电导率与污水的污染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因此可利用电导率对劣质泔水油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不完全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通过弱电解质溶液稀释过程中的电导率测定,结合电导率与稀释定律相关理论,计算获得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并绘制其变化曲线,从而分析得出弱电解质溶液稀释过程中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的结论.以数字化实验的手段来探索电离度的测定及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增强了学生对电离平衡理论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  相似文献   

15.
选取9种常见植物分别为黑藻、小红梅、水葫芦、小对叶、拟花蔺、碧玉、芦荟、金钱树和虎皮兰,测定不同温度下植物叶片的电导率大小,水生植物在淀粉污水及生活污水中植物叶片的电导率大小,并根据植物叶片沸前与沸后的电导率大小,计算出膜相对电导率大小.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2 h下,水生植物中拟花蔺和小对叶的耐寒性较强,在盆栽植物中碧玉和虎皮兰较强.  相似文献   

16.
植物叶片相对电导率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简易浸泡和常规抽气两种测定植物叶片相对电导率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浸泡法(处理12 h)与抽气法(处理3 h)所测得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两种测定方法考察植物叶片膜透性的整体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测定方法测定值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12).因此,考虑到用浸泡法比抽气法操作方便、更加节省材料处理时间,建议浸泡方法在实验室分析技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与生物学性质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羟基磷灰石(HAP)的成分与哺乳动物的无机硬组织的成分相类似 合成的HAP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中 近年来进行的许多研究是关于HAP的形态学及其颗粒尺寸和分布对于它的性质的巨大影响 当HAP颗粒尺寸在1~100nm之间时,它具有单一的生物学活性,包括能够阻碍许多种类的癌细胞的生长和增生,作为晶体种植去调节磷酸钙凝胶剂(CPC)的水合作用等 这些功能使它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骨缺陷修复等外科临床治疗中 在本文研究中,应用溶胶 凝胶和沉淀过程方法制备了各种不同的纳米 HAP 详细研究了纳米 HAP的生物学性质 此外,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和增强作用剂,我们将纳米 多肽微胶粒引入到磷酸钙凝胶(CPC)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着重研究用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松弛过程时,悬浮介质电导率和温度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红细胞流变特性自动测定仪,对具有相同粘度,但电导率、温度不同的样品进行测量。结果:当悬浮介质的电导率在8~300us/cm范围内对红细胞流变特性的测量虽有影响,但关系不大。在电导率为25~260us/cm范围内所测的最大变形值与均值59.34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1%。而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也均在此范围之内,结论:当选用右旋醣酐DX_(70)配制的红细胞悬浮液(电导率70~150us/cm之间)在室温(20±5)℃下,用该仪器进行测量时,其介质的电导率和温度变化所造成的测量误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相似文献   

19.
对一般的输运过程问题把电子运动近似当作经典粒子来处理.给出了电子准经典运动的两个基本关系式.定义了有效质量张量,说明它是一个二阶对称张量,讨论了有效质量的物理意义.计算了一维弱周期场情况下的有效质量,有效质量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与电子状态及能带结构有关,在能带极值附近电子可看成具有有效质量的自由电子.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数字化实验定量测定不同电解质溶液在相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大小,探究了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内部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引起的电导率变化曲线,使学生通过宏观图像辨识,加深对教材中有关电解质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