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催生了灾害信息传播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灾害信息传播研究包括对灾害信息传播者、灾害信息传播受众、灾害信息传播媒介、灾害信息、灾害信息传播效果等各个要素的研究,还包括对灾害信息传播案例的分析。灾害信息传播研究对于扩展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指导灾害事件中的信息互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彩云 《兰台世界》2017,(22):26-28
灾害信息对灾害预防、应急管理、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美国、加拿大、日本的国家级公共档案馆灾害信息的在线公共获取服务现状,从灾害信息获取意识、灾害信息资源建设方案、灾害信息获取保障、灾害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总结了国外公共档案馆在灾害信息在线公共获取服务上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所谓灾害新闻,就是以报道灾害为内容的新闻体裁。灾害新闻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灾害过程可分为:灾害预防新闻,抗灾新闻,赈灾新闻,灾后反思新闻;按灾害报道题材可分为自然灾害报道、人为灾害报道、事故报道。”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3,(21):28-33
灾害信息传播者是灾害信息传播过程的起点,连接着灾害事实和灾害讯息。根据身份的不同,可以将灾害信息传播者分为政府传播者、公众传播者和媒体传播者。政府传播者承担着灾害预警、灾害救援、灾损发布的责任,是灾害讯息最权威的来源。公众传播者有效弥补了专业传播者在灾害突发现场的"缺席",及时记录第一现场的影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媒体传播者承担着信息编辑和信息传递的责任,是灾害事件中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5.
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不可预知性和极大的破坏性,是威胁档案安全的重大因素之一。为保障档案安全,建立档案灾害预警机制十分必要。为建立切实有效的档案灾害预警机制,应明确灾害预警机制的内涵、科学定位、运行体系,注重提高灾害意识、预警能力,做好保障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的发生率,将灾害造成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由我国灾害学家马宗晋院士和知名社会保障专家郑功成教授共同主编“中国灾害研究丛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套被于光远先生称为“警告性未来研究”的丛书是我国灾害学界的一项重大出版工程,堪称当代中国灾害问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这套丛书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丛书规模恢宏,涵盖了灾害问题研究的主要领域。全套丛书包括《灾害学导论》、《灾害经济学》、《灾害社会学》、《灾害管理学》、《灾害统计学》、《灾害保障学》、《灾害历史学》、《灾害医学》、《中国气象海洋洪涝灾害》、《中国地质地震灾害》、《中国矿山灾害…  相似文献   

7.
数字档案灾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害严重影响数字档案的安全。本文阐述了数字档案灾害的概念、分类体系和基本特征,并从制定减轻数字档案灾害预案、数字档案灾害日常管理和危机时刻管理三个方面探讨数字档案灾害管理,为数字档案的安全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灾害档案是可靠的灾害信息资源,在构建社会记忆、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支持政府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还鲜少建立有专门灾害档案的事实,笔者探讨了当前灾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呼吁对此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档案灾害的种类很多,其发生、发展、演变等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档案灾害研究中不能简单孤立地看待档案灾害,有必要从系统论角度来分析和认识档案灾害.论文着眼于系统论视角,从整体性、联系性、层次性和最优化四个角度来认识档案灾害,构建档案灾害系统,为档案灾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媒体应当如何面对自然灾害——以南方雪灾报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地说,凡是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都称为灾害。大体上。灾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即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风暴、冰雪;一种是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即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矿难。  相似文献   

11.
图书事业灾害以灾害主体为标志,可分为国家图书事业灾害与私人图书事业灾害两类。传统的书厄论,仅仅关注宏大叙事,缺乏对图书事业灾害的科学认知。张舜徽突破传统书厄论,认为主观因素是造成图书事业灾害的主要来源。历代图书事业灾害的循环往复,在于科学、民主的图书事业机制的缺失,封建蒙昧以及理想化的民粹热情,以及近代国家的积贫积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系统论的角度着手,从档案灾害的整体性、层次性、联系性以及其优化管理,对档案灾害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档案灾害系统的构建以及其灾害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灾害信息传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灾害信息传播主体发生多元化转变: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合作共赢,非职业传播主体的多面化信息视角,公众个人传播主体成为突发灾害事件第一时间的传播者。灾害信息随灾害事件发生而同步发布、时时更新、专业全面,满足受众更多需求。灾害信息传播活动不断缩小传播时滞,及时引导舆论,新闻推送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受众到达率。  相似文献   

14.
黑水城出土文书为研究元代农业灾害情况及灾害救助体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由于亦集乃路自然环境险恶,灾害频发,加剧了当地居民生活的艰难程度。面对种种农业灾害,元朝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救灾程序,通过申灾、检踏、体覆等程序逐级将灾情上报并核实,开展救灾活动,尽可能降低灾害对当地经济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灾害信息传播是指灾害信息的传递以及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要素的总和。灾害信息传播具有鲜明的内容限制,既包含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包含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静态要素。通过这个概念,可以发现:灾害信息传播是以灾害事件的发生为前提的;灾害信息传播既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也要注重社会效果;灾害信息传播是一个历史概念,这一概念的外延随着媒介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6.
保护档案安全,足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档案防灾,是确保档案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之举。文章列举了灾害危害档案的事例,指山了灾害危害档案的后果,提出了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的应对灾害之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要介绍了雷电灾害的种类、特点及其危害破坏作用,分析了档案馆遭受雷电灾害的隐忠,从档案馆建筑按防雷标准建设、掌握雷电灾害的特点防雷、加强防雷设施设备的维护和制订防雷电火灾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了应对雷电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灾害发生,保障档案安全,本文通过研究美国、日本的档案灾害预警机制建设,分析了美日两国在灾害预防计划、预警管理系统、监测预报系统等方面具有的丰富经验,并尝试从法律保障、监测能力、预警意识等角度探索可行的档案灾害预警策略,以推动我国的档案灾害预警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面向应急管理的灾害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是完善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本文在总结当前研究动态与实践症结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应急管理的灾害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建构这一命题,分析其内涵定位,并从灾害档案信息的采集能力、开发能力、共享能力、评估能力四个维度阐释其主体内容。最后,基于不同视角提出灾害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今年1月12日至2月下旬,贵州省遭遇了50年一遇的雪凝灾害天气,六盘水市是全省雪凝灾害天气持续时间最长,灾害程度最重的地区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我们把抗灾救灾作为事关全市工作大局的“民心工程”、“全局工程”、“协调工程”,全力以赴展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