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徽州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有三方面的基础。 一是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书。据统计,现存的徽州人的著述总数在4000种以上,文书约40余万件。徽州文献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学术质量之高,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徽州文书被誉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  相似文献   

2.
徽州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有三方面的基础。 一是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书。据统计,现存的徽州人的著述总数在4000种以上,文书约40余万件。徽州文献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学术质量之高,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徽州文书被誉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既是四库馆臣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亦是中国古代书籍与文化的大总结.蜀籍学人杨慎作为明代开考据之风气者,受到了四库馆臣精审之批评.指出其著述“瑕瑜互见,真伪互陈”,其学术“博洽冠一时”“只成杂学”.四库馆臣在继承并理性辨析杨慎考据工作的基础上,揭示其学术源流概况,表彰其考据中强调“博学”与“博征”.通过梳理《四库全书总目》对杨慎的评价,说明了清代考据学启蒙于中晚明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徽州文化系列丛书中的江志伟的《花山谜窟揭谜》一书进行了简要评介,指出该书具有高起点大手笔的学术新闻特色。  相似文献   

5.
台湾版《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收录清吴玉树《诗小学》提要,此书著者实为吴树声,《云南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均收录。《清史列传》有吴树声传。吴氏精于音韵训诂之学,于经史子集均有著述。吴玉树另有其人。  相似文献   

6.
徽州文士的大批涌现,是明代徽州文学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诗社林立,诗人辈出,其中又以汪道昆、吴子玉、汪淮等人为代表。其中汪淮,初为国子生,后弃去而为山人,以写诗论诗为业,与汪道昆、俞允文诸文士交游唱和,著有《汪禹乂诗集》八卷。然而目前学界尚未有对汪淮的专题研究,其生平、交游、著述等情况皆散见于各类古籍、著作中。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明清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状况及原因。明清时期徽州绅商积极投资于徽州水利,促进了粮食生产。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的原因有:政府的倡捐,徽州粮食短缺的自然因素,儒商的仁义观念,徽人强烈的宗族意识。徽州绅商在家乡农业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清初徽州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刻书家和思想家张潮作品和相关的资料中整理而成的简谱,系统而详尽地介绍了他交游和著述概况。  相似文献   

9.
徽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然缺少美学维度的考察。徽州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审美文化,蕴育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徽州的文学、戏曲、绘画、篆刻、雕刻、建筑等艺术凝聚着徽州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徽州的美学家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念。重视徽学研究的美学维度,对于把握徽州人的精神创造性、有效阐释徽州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展当代审美文化以及进一步深化徽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熹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促进了徽州读书好学风气,缙绅之家往往自编教材,由父兄率子弟诵读。致使徽州研究学问、从事著述者甚多。理学家对理欲、心物、义理、天人等概念的意义、关系的追问和逻辑论证,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形成“契约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徽商庞大的资本的扶助下徽州文化开始崛起。传统医学在徽州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地域性医学流派──新安医学。新安医学在明清两代著述颇丰,并有不少付梓于世。探讨其时徽商与新安医家医籍刻印的联系,及资助新安医籍刻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论徽州家谱的评价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徽州家谱数量众多的原因与其理论发展的高度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家谱评价理论的丰富与徽州家谱的繁荣有直接关系。在家谱评价标准方面,徽州家谱形成了对家谱整体方面的评价,还对家谱书法、家谱功能、家谱类别等具体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方法方面,提出了诸如“知人论世”、“因其文而得其心”等具体评价方法。徽州家谱的评价理论指哥着徽州谱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开辟苏东坡饮食养生旅游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苏东坡的诗文为依据,对苏东坡的饮食养生思想和饮食养生食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结合惠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饮食养生食品的开发及饮食养生旅游文化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徽州文学创作群体的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本土和非本土、本籍和非本籍以及职业和身份对创作群体的内在规定的角度,对徽州文学创作群体作了类型区分和特点揭示。  相似文献   

15.
汪汲里藉考     
汪汲是清代著名经学家之一,一生著述颇丰。但其籍贯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最近有人考证汪汲是淮安府清河县人,但论证有所不足,未能解决山阳县人为何称他为同乡这一问题。其实,汪汲祖先乃徽州人氏,后迁居淮安清江浦,而汪汲又由清江浦移居山阳河下镇,这是其里籍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16.
元代中后期,皖地宁国(宣城)、徽州二路诗文家辈出,群星灿烂。在宁国诗人群体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显郝的诗文世家,即宣城贡氏。贡奎有《云林集》六卷附录一卷、贡师泰有《玩斋集》十卷拾遗一卷、贡性之有《南湖集》二卷存世。祖孙三代著名诗坛,其各自生平及家族传承,诗文集之板本源流、散佚辑佚、题材内容、艺术价值亟待综理考辨,论证判定。  相似文献   

17.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地理环境概念。徽州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徽州武艺具有了乡土特色和海纳百川的性格;人文地理环境使得徽州习武之风得以延续,促成了徽州武文化的繁荣。并通过对以武彰显的徽州本土神的尊崇,在强化宗族血缘关系的同时,加强了地缘的联系,促进了徽州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徽州民俗现象是徽州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徽州方言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徽州方言词语与民俗并不同步,它并不伴随着民俗的消失而消失,这些遗留的方言词语是研究徽州民俗新的突破口。而徽州方言的形成深受特定地区民俗文化影响,二者的关系凸显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民俗文化与徽州方言语汇,在具体的徽州民俗现象中探究徽州方言词汇与徽州民俗内部关系,寻找形成徽州方言语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继承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清末之际的太平天国战争,是徽州数百年未曾遭受的战乱,对徽州宗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近代徽州宗族衰落的关键点。但是,学术界对这次战争与徽州宗族兴衰关联的研究比较匮乏。在丰富的徽州地方志和族谱资料中,可详见太平军在徽州活动状况以及这次战乱在人口、经济、祠堂、族谱和庙宇等方面对徽州宗族的破坏和冲击。  相似文献   

20.
明清徽州家谱的发达与徽商的参与密切相关。徽商参与家谱编修,一是利用家谱列传使自己名垂后代的内在精神追求得到实现;二是利用编修家谱团结族众、减少恶性竞争,将家谱作为经营手段之一;三是利用家谱编修确定商籍,保证徽商子弟顺利参加科举考试。徽商参与家谱编修的行为促进明清徽州修谱的发达,也使徽州家谱鲜明地体现了重商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