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自我导向作用是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之一,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自我差异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对该文化心理的运作机制予以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进而揭示出在扬弃儒道"理想人格"模型的过程中,"文化自觉"原则所理应受到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全人格,在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人格心理学"作为公选课和专业课存在较大差异,因而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人格心理学"公选课以自我认知为核心,以"我是谁"为主线,从生物遗传基础、人格基础、文化基础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角度组织课程内容更能突出其作为公选课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人格研究受到本质论的影响,人格与文化分别处于独白之中。"独白的"人格作为文化中的客体是抽象的和静态的。静态的人格不能全面阐释文化与人的关系。在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话的"自我开始替代"人格",自我作为文化中的主体是动态的和开放的存在,与文化之间是一种对话的关系。人格与自我的分野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势:愈加重视研究的交往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人格研究范式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格心理学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人格研究范式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生物学研究范式关注遗传和进化的作用以及生物学在人格发展中的贡献;文化研究范式以多元文化观的视角探讨了文化与人格的关系;特质范式重视大五模型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社会认知范式强调影响个体行为的认知、动机和目标变量,完善了以社会认知观点为基础的自我理论。  相似文献   

5.
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影响了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文化心理学研究是将文化作为自变量来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文章综述了文化心理学在两个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格的共性和差异。当代心理学主要以西方文化为理论基础,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理解全人类的行为,就必须首先建立属于各文化的本土心理学。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心理学对于健康人格有着各自的诉求,在理论基础、研究重心和分析方式三个方面有所不同。随着心理学第四思潮——超个人心理学的兴起与变革,对健康人格的理解和诠释开始出现中西方文化会通的契机。健康人格作为人行动的方式,能够由理智引导并尊重生活,使人的需要得以满足,并且人的意识、才智以及热爱自我、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能力都将得以发展。个体行动的方式不仅仅依赖于其经验的发展,也从有机的文化模式布局形式中得到学习,文化在自我概念和行为方式两个层面对健康人格有显著影响。道家文化以其关切的对象性为保持和发展个体的主体性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以其广泛的包容性调和了各种外在价值标准在社会中制造的对立和冲突,对塑造个体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人格是一个内涵复杂、外延不定的概念。这是由于人格的形成与类型跟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有着极其广泛而直接联系之故。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演进,愈来愈清楚地揭示了人格特征和心理机制与社会文化的愈来愈多的联系。研究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尤须探索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对人格的巨大影响作用。 一 人格多棱镜 对“人格”一词的诠释,自公元前一世纪被古罗马的演员采用以来,政治家、哲  相似文献   

8.
论道家文化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格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完善与发展了其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体系。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内在基础之一,并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家文化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影响主要在人格目标、人格结构的协调关系和人格类型上。  相似文献   

9.
宋晓东  叶浩生 《天中学刊》2008,23(1):132-136
本土心理学倾向于把多元文化论引为元理论基础,但多元文化论与本土心理学之间在文化价值观、方法论等方面存在分歧.本土心理学必须面对多元文化论所提出和所卷入的种种问题.作为理论解决,某种去文化的多元文化论是可能的,这种理念不能基于空泛的实践概念而是要求具有某种实践指向的心理学"知识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拉康关于自我的确认和主体性确立的观点,并进一步剖析了他的主体三层结构说,指出其主体论观点不仅丰富了精神分析的人格心理学理论,而且对于人们了解语言和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印象管理研究取向与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象管理在解释人际行为中,从最初的边缘化概念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核心概念。目前,基于印象管理对人际行为的研究很多,根据其研究取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人格心理学研究取向,认为印象管理是稳定的人格特质或结构所致,包括社会期望理论、自我监控理论、自我呈现理论、组织中的印象管理理论等;第二,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向,主要探讨互动情境与交往客体对印象管理的影响;第三,交互作用研究取向,探讨人格与互动情境的交互作用对印象管理行为的影响。印象管理领域内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模型包括综合印象管理模型、自我呈现过程模型、印象管理控制论模型,它们探讨印象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印象管理研究采用认知心理学研究取向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为此需要重新构念印象管理过程,以利更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外"自我表露"研究现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表露"是人际交往当中重要的行为表现,是表达和衡量亲密关系的重要指标.有关"自我表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心理学理论非常丰富,中外学者从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领域对"自我表露"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包括自我表露的相互性、朋友和恋人间的自我表露、自我表露的性别差异、表露创伤性经历等,目前中国学者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与国外大致相同.另外,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自我表露"的影响成为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析作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其内部先后生发出驱力心理学、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心理学和自体心理学等理论模式。几种理论模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索自我并挖掘人格发展的动力。弗洛伊德把自我看做是本能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传递者。自我心理学将自我的适应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提升了自我的功能。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自我、伊底及超我都是由不同群集的内在客体关系组成的。自体心理学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自体上,把自体看做是包含自我、伊底和超我在内的统摄性动力结构,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精神分析心理学中有关自我的研究与探索,既深化了对人的自身本质的看法,也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兴起,文化敏感性逐渐受到了心理学研究的青昧,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道德发展的有益视角.道德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创生所存在,它受到了来自于文化的各种习俗的限定.文章考察了道德自我与文化的关系,指出道德自我的建构依附于社会文化而存在的一面,并应用了社会建构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提出了道德自我发展的社会文化建构观.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是当代社会的人格类型,流行文化是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重要亚意识形态.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暗示作用,并且强化着青少年自我认同、自我实现及个人本位愿望.  相似文献   

16.
张昊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370-371
文化心理学是对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对心理学的发展与提升具有很大的推动意义。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文化心理学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以"文化心理学对传统心理治疗理论的影响"为例,进行文化心理学现实意义分析。  相似文献   

17.
罗杰斯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理论家,其人格理论一直被视为人格心理学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其理论的哲学基础、自我观以及影响人格发展的诸因素,对研究成人人格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书法鉴赏的心理学实质,蕴涵着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文化性。本文在分析书法鉴赏的心理学意蕴基础上,探究了书法鉴赏与文化人格塑造的相互关系,旨在探索以书法艺术教育与审美素养为切入点,塑造文化人格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田印红 《铜仁学院学报》2007,1(3):65-66,108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其创建的个体心理学把人从古典精神分析的泛性论中解放出来,强调了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双重作用,提出了创造性自我和生活风格理论等重要的人格发展观点,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人格是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交汇的一个研究领域。该研究领域的兴趣和目的在于要探明并了解一个社会的文化对于该社会的成员所产生的影响,进而阐释个人的心理世界和社会共享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这个交汇点上,先是人类学家,后来是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一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总体上看,尽管这些研究及其理论的发展还很不充分,但是在一大批学者半个多世纪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个有关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还是初步形成了。这个体系由早期人类学家的研究,由以本尼迪克特(R.Benedict)为代表的理论模式和国民性研究这样兰个部分组成。笔者认为,这三个组成部分恰好同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历史线索相一致。本文将沿着这一历史线索,对文化与人格理论体系的结构、内容和特点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