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对我国体育教学与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王新华  刘波 《体育科学》2004,24(1):59-60,64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和身体的层面上,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精神教育。体育教学应由技术、身体的层面,向人的精神层面拓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挖掘体育精神元素,注重对学生的人格精神的塑造,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宁雷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28-28,31
奥林匹克主义为人文教育提供了思想资源,有效开发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理念,可以丰富人文教育思想体系。体育教学应由技术、身体的层面,向人的精神层面拓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挖掘体育精神元素,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何通过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来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健康的人格精神,这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本文探讨把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保证教学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佳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3):265-267
培育高校体育精神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文化品位、创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为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高校体育精神的培育的现状进行探讨,结合体育精神培育三个层面的内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宋晋勇 《体育世界》2009,(5):109-110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仅满足于传授技术、技能、增进体质等体育教学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和崇高的体育境界。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和大学体育教学的研究,得出大学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是密切相关。并且相辅相成的结论,并努力探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的融合之路,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建新 《精武》2013,(23):62-62,64
传统的体育教育缺乏对于体育精神的挖掘,忽视了对于中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和启迪,在中学的体育教育中,通过对学生们进行体育精神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对于中学生人格的形成起到了影响和熏陶的作用,为学生人格精神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作用,并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利用体育精神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大学生体育精神要素的挖掘,忽视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当然大学体育教学离不开传授体育的技能知识,离不开身体锻炼。这勿容置疑,问题是我们应该把追求的目标定在何处,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形成,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大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大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相似文献   

8.
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体育教学也应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感到 ,现在中学体育教学 ,特别是实施“2 1”考试以来 ,一些教师有时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 ,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 ;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 ,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  相似文献   

9.
体育精神是在体育运动基础上彰显出来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传承文化现象.体育精神包括了科学精神、公平竞争精神、争先创优精神、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团结合作精神、遵守规则与道德的精神、健康第一的价值观念.高校应该积极加强体育精神在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的培育,努力将体育精神纳入到体育课程教育之中;将体育精神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创新校园体育文化,培育学生体育精神;完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指导体育精神教育的实施;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强化体育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精神质量。体育活动有效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释放学生内在的生命能量,迸发激情,从而提升社会生活质量。文章从高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现状着手,分析高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的缺失情况,提出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文化培养改革方案和行动策略,在实践中初显成效,学生上课出勤率、体育赛事参与度、体测参测率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明显改善。并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实施体育精神文化改革提出若干建议:挖掘各项体育隐含的体育精神文化内涵和衍生教育价值,弥补体育精神文化缺失;借助载体进行体育精神文化熏陶与传播;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精神文化水准。  相似文献   

11.
谭文杰 《体育教学》2008,(8):108-109
一、教学构思 本课的设计着力在教学艺术上勇于寻找体育教学机制的现实层面和体育精神的理想层面之间的联接点,以“奥运畅想曲”为主题,运用虚拟手法展开2008北京奥运会畅想,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教学情景,在兴趣和畅想中充分体验、积极投入,促使学生乐学、会练、善思。  相似文献   

12.
<正>体育品德(体育品格、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是以往体育教学中容易被教师忽视的内容,如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渗透体育品德是值得每一名体育教师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一、"德"是什么体育品德包括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体育精神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与运动,培养自尊自信、意志顽强、超越自我、勇于进取的精神;体育道德要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信自立、公平正义;体育品格包括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作用和价值,把体育精神的培养全面贯穿于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势在必行.通过当前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现状的研究,总结出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精神具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全等现实意义;提出将体育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营造体育精神培养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示范作用等途径与措施,旨在培育科学的、积极的高校体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体育精神是人们在长期体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体育精神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运动状态的“全力以赴”,另一个则是公平竞争,而其他方面精神品质的体现,则是这两个核心内容所派生的,是从不同的侧面所反映的体育精神。高职学生在投入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自己的人格精神。对高职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看体育教师如何去引导去运用去挖掘。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不仅担负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任务,还要完成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塑造。“女排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象征。通过对“女排精神”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探讨“女排精神”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将“女排精神”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6.
莫沉 《体育风尚》2023,(2):59-61
立足时代发展对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展开分析能够发现,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性落实,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将强化学生主体体育素养、综合品质视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想要实现该目标,教师应对体育精神融合课程教学加以重视,并且要选择合适且有效的融合方式,以确保体育精神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体育精神内涵、德育价值融于高职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具体途径展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在对排球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包含行为、制度、精神三个层面,课前、课中、课后、比赛四种学习,以及课堂常规、运动规则、职业素养、班纪班规、中华体育精神五类育人的“三四五”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采用该模式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进行教学。研究结果:与传统排球教学相比,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改善对体育课程的认识,端正体育学习态度,并且课程目标总达成度为0.78,达成率较好,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形成排球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育人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论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的涵义和构建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得出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由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对体育活动的信念、思维、心理和行为态度的一种体育精神文化氛围.构建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的要素为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的发展目标、计划,学校体育传统,体育教师的教风和教学气氛,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风气,体育活动中的信息交流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的视角论证了中华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华体育精神是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体育化创新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院校校园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体育院校应把中华体育精神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并结合我院实际探讨了以中华体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化建设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做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我国的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滞步不前。普遍忽视对体育精神要素的挖掘,忽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