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基本理念中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挑战自我、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等体育品德”,并明确指出“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  相似文献   

2.
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对青少年学生体育品德培养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指出青少年学生在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方面存在不足。加强青少年学生体育品德培养,树立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修正体育品德培养计划和目标;丰富体育品德教育方法,完善体育品德评价体系;掌握体育品德知识,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利用课堂教学阵地,拓展实践教育形式。有利于广大体育教师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育品德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德育渗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的新途径。分析德育与体育的关系,探讨学校体育德育的内容,阐述学校体育德育的功能。基于“乐练赛”体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德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其主要体现在: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意志力,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规范学生“健康行为”;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塑造学生体育品格,促进其“体育品德”的形成。“乐练赛”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切身体会,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兼顾技能、体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道德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国家出台的各类关于学生道德、品德发展的文件、中小学生手册和奥林匹克精神等为依据,构建出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体育精神、体育品格、体育道德行为3个一级指标,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竞争开拓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法制精神、爱、志、信、义、体育道德意应能力、体育道德创造能力和体育道德自我教育能力14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各指标的权重。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及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道德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国家出台的各类关于学生道德、品德发展的文件、中小学生手册和奥林匹克精神等为依据,构建出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体育精神、体育品格、体育道德行为3个一级指标,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竞争开拓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法制精神、爱、志、信、义、体育道德意应能力、体育道德创造能力和体育道德自我教育能力14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各指标的权重。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及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育学体育教育学是研究体育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体育教育包括学校的体育教育和运动时的体育教育,其内容有体育意义,体育作用,体育心理,体育技术,以及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等有关体育方面的各种教育;其任务是:向运动员和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运动员和学生的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及体力,培养运动员和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和锻炼的  相似文献   

7.
陈瑜 《体育风尚》2020,(1):171-171
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内容之一,德育亦是新课标体育教学中重要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以及增强团队凝聚力,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奠定基础。本文探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作用和价值,把体育精神的培养全面贯穿于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势在必行.通过当前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现状的研究,总结出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精神具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全等现实意义;提出将体育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营造体育精神培养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示范作用等途径与措施,旨在培育科学的、积极的高校体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存在体能素质不够均衡、合作意识有待提高等情况,笔者对两人三足项目进行拓展并用于教学实践,在课堂上采用更加灵活的人员编组方式,在游戏中强化体育道德,在配合中彰显体育品格,在成功与失败中重塑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0.
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体育教学也应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感到 ,现在中学体育教学 ,特别是实施“2 1”考试以来 ,一些教师有时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 ,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 ;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 ,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  相似文献   

11.
<正>体育教学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引导下,对学生进行运动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保障学生参与活动时的安全,而且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一、运动规则缺失的原因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是否有序和有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遵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精神质量。体育活动有效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释放学生内在的生命能量,迸发激情,从而提升社会生活质量。文章从高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现状着手,分析高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的缺失情况,提出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文化培养改革方案和行动策略,在实践中初显成效,学生上课出勤率、体育赛事参与度、体测参测率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明显改善。并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实施体育精神文化改革提出若干建议:挖掘各项体育隐含的体育精神文化内涵和衍生教育价值,弥补体育精神文化缺失;借助载体进行体育精神文化熏陶与传播;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精神文化水准。  相似文献   

13.
<正>体育道德的培养一直是体育教学探讨的热点话题,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技能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体育道德情感的培养。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增强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那么如何进行落实,结合教学实际,笔者列举了以下4种案例进行分析并找出对策:一、抓日常习惯,促养成教育提升案例:七年级1班有名学生在体育课上总是迟到,即使不迟到,嘴里也会吃着东西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通过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来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健康的人格精神,这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本文探讨把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保证教学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推行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运动知识和技巧,教师更应关注学生良好品德与人格的形成。开展有效的品格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能力面对人生处境的各种模式,更有助于教师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该文以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参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育人先育心为先导,结合笔者自身的体育教学工作经验,发现体育品格的培养应从规则意识、处事态度、精神面貌、人际关系、思维特质等方面进行考量,研究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体育品格发展的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校园化作为一种独特的、高层次的社会亚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作用存在于学校。而作为校园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体育化,可以说是推动校园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有时也会成为校园化的重头戏。它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运动作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化。它不仅包括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内容,也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观、体育行为风尚等,因此,对于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陶行知就主张,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其良好品格的养成往往产生于各种各样的课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篮球本身作为户外活动的主要体育教育材料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发展学生的坚韧品格意义深远,而本文所提出的篮球教育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合理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孩子在篮球学习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合作意识、坚韧性格等众多方面均能得到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体育教育的范畴,体育教师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思路来跟进篮球教学,让寓教于乐的教学思路在保证孩子能够拥有快乐童年的前提下不断获得品格的成长。本文正是结合小学篮球教育活动的现实情况,以新课程教学理念精神为理论依托,探讨篮球课堂教学活动的德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意识与体育精神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始终停留在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增强体质的层面上,却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意识、体育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体育教学应由技术、身体的层面,向人的精神层面拓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挖掘体育精神元素,注重对学生的人格精神的塑造,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道德的缺失不仅影响比赛的公平性,而且伤害了体育精神和体育伦理。造成体育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有:重个人主义,轻集体主义;重功利主义,轻理想主义;重拜金主义,轻爱国主义。加强竞技体育道德建设,应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构建道德教育系统;加强道德自律,不断完善自我;加强制度建设,优化体育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的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遵守运动规则并初步自我规范体育行为",所以对学生进行运动规则意识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一、明确规则,依规守规案例:教师A在教授《立定跳远》动作后马上进行"比一比看谁跳得远"比赛,看到学生违规现象比比皆是:有偷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