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科核心素养基本要求,一线体育教师可以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进行教学,但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一般会把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笔者认为,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体育品德的教育贯穿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这样让学生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中可以养成积极勇敢、健康向上、诚信自律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2.
培养青少年体育意识是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意识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意识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意识的路径,期望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肖  李恩荆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44-1047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5个方面阐述家庭体育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家庭体育对青少年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主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内在因素表现在家庭父母、家庭情况、家庭环境;外在因素表现在学校体育的制约和社区体育的制约。为此提出青少年学生家庭体育运动行为的策略研究建议应加大对家庭体育的宣传,转变体育观念,提高父母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参与重要性的认识;从城乡两地出发,加大青少年公共服务组织建设;融合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构建青少年学生体育参与家庭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是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体育方面的直接体现,是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响应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青少年体育素养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梳理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相关成果,并从以往研究中发现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具体途径和相关对策,同时也为后续加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育、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以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供参考和样本。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成果集中在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概念界定、提出的背景、构成要素、培育现状、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的国际经验以及青少年体育素养的促进策略等8个方面。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在研究内容上集中在概念辨析、要素构成、评价指标以及培育现状及策略上;在研究方法上集中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证研究方法偏少;在研究理论上集中在素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认知主义理论上。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未来展望如下:第一,体系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第二,途径上采用多种措施协同发力共同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责无旁贷;第三,目标上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把培育青少年体育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和关键环节;第四,效果上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靠人才。  相似文献   

5.
《少年体育训练》2014,(1):30-32
<正>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体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工作如何实现新的突破,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社会体育资源,建立新型的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旨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工作思路,明确提出创建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并向青少年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保定市新市区旗舰乐凯小学体育俱乐部依托保定市乐凯小学开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展开业余训练活动的运作模式,将学校、俱乐部资源共享,特色共建,从培养冠军为目标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普及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教育方式的转变,赢得了会员基数,为俱乐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范丽英 《体育世界》2013,(11):92-93,111
青少年良好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其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而体育教学是践行“教书育人”的最佳手段,集聚了知识、技能、生理、心理、品德、意志力等等多种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建立的综合课程,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玫红  佘德峰 《体育科技》2012,33(1):126-12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存在的人格问题,从学校体育和人格教育的内在关联入手,重点论述了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加强健康人格培养的几点建议,为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人格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旭芳 《精武》2012,(33):41-42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使初三的学生从繁重的文化学习及课业负担中每天抽出一小时左右的锻练时间,从容面对体育升学考试;结合2012年中考实际,分析得出体育成绩与学习成绩是成正比的,通过中考训练不但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还能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个性发展,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让家长和学生了解体育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激励学生在文化学习之余不忘体育锻炼,改变部分家长轻视体育与健康,重视文化学习的错误观念。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青少年人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中学生,如果他们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将来他们知何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大潮,健康才是第一本钱。  相似文献   

9.
陈瑜 《体育风尚》2020,(1):171-171
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内容之一,德育亦是新课标体育教学中重要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以及增强团队凝聚力,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奠定基础。本文探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8,(3):277-27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学生体质状况,探讨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体育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勇敢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推行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运动知识和技巧,教师更应关注学生良好品德与人格的形成。开展有效的品格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能力面对人生处境的各种模式,更有助于教师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该文以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参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育人先育心为先导,结合笔者自身的体育教学工作经验,发现体育品格的培养应从规则意识、处事态度、精神面貌、人际关系、思维特质等方面进行考量,研究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体育品格发展的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是学校体育和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文献计量、逻辑分析等方法归纳和梳理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相关文献,旨在为我国学生发展体育核心素养提供经验与范式,并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研究表明:当前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国外相关研究等6个方面。当前我国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方面还存在缺乏大量数据验证支撑、对于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不够系统、体育课程目标不够细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强化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证分析,加强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明确体育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完善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保障体育核心素养政策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重点,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在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也开始注重学生道德素质、身心健康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时,要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核心素养成为了各个学段学科教学的发展理念。核心素养倡导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到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具备较强的运动能力与较高参与热情。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结合核心素养的理论内涵理念,提出激发兴趣,合作学习;优化内容,培养品格;转变观念,德育渗透等体育教学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林玉兰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22-122,124
足球模块教学是当代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我国高中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现状来看,改变传统的足球教学模式十分必要,教师要全面掌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此为指导明确足球教学目标和重点,注重对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和情操的陶冶,以达到促进学生体质增强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解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践困境并围绕现存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1)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具体指涉的是体育品德教育,体育品德教育是学校场域中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手段。2)实践困境表现在体育教学德育价值和功能的泛化导致体育品德教育目标的模糊,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狭隘理解限制品德教育内容的生成,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缺失固化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的方式,传统技能教学过程未重视师生交往关系对学生品德塑造的价值,体育品德的内隐性使教师难以把握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客观评价。提出优化策略:发展学生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目标,强调技能教学项目完整性与突破体育教学德育时空界限,用多种品德教育方式调适学生参与运动项目学习的体验,学生体育品德教育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交往,提取情境中学生情意品质的表现是体育品德评价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各国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趋势。每个学科有各自要培养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体育学科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而足球作为一项团队型竞技项目,在校园足球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足球教学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有哪些作用,值得深入、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立德指向、立德责任、立德体系、立德过程、立德功能五重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关系。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价值导向;建立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确保学生的身体素养培育与思想教育协调同步进行;突出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学校德育协同效应的一致性;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引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导向和进程。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指引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底蕴更加丰富,实践的范式和形态更加完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构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孟芬琴  徐贵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4-134,136
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也是新课标对培养学生最根本的要求,更是体育所赋予的具有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最集中体现。中学阶段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为打造体育高效课堂和高品质的体育快乐课堂,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究,将素质体育教育真正落实到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