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时下,在新闻界流行着这样一种现象:被某新闻单位批评过的单位,不久便会在同一新闻载体上受到表扬。表扬的口径大抵是:某单位接受新闻舆论监督,闻过即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某些新闻单位机械地理解批评必有回音,而且认为“回音”必须令人满意,以显示新闻单位的批评起了作用,因此难免做表面文章,把一些并未根本解决问题的被批评单位大书特书地“表扬”一番;二是有的被批评单位当初要挟报社,“若要公开批评,必须  相似文献   

2.
张勇 《新闻前哨》2000,(8):38-39
近几年来,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红火为标志,舆论监督已成为新闻界乃至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好像舆论监督已成气候,很值得乐观一下了。情况果真如此吗?只要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它的现状,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舆论监督未可乐观,似可乐观。 (一) 在我国新闻领域,“舆论监督”一词是由新闻批评发展而来的。建国后,新闻批评解决了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问题,事实上发挥着舆论监督的作用。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舆论监督这一概念,人们便逐渐用舆论监督取代新闻批评一词了。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不是一个简单…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这些年来各家新闻单位都加大了新闻监督的力度,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是新闻纠纷的增多,有的状告你侵权,有的拿上级领导压你,有的甚至打击报复、人身攻击,等等。舆论监督的外部环境不够宽松,舆论监督也就比较困难。为了使舆论监督既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搞好舆论监督的策划及批评稿的把关,就显得十分必要。策划要“天衣无缝”,把关要“滴水不漏”批评的事件或对象要集中。如果批评面太宽,在一篇报道里批评多家,就会削弱批评的力度和效果,也难免会推诿扯皮,不利…  相似文献   

4.
时下,在新闻界流行着这样一种现象:被某新闻单位批评过的单位,不久便会在同一新闻载体上受到表扬。表扬的口径大抵是:某单位接受新闻舆论监督,闻过即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某些新闻单位机械地理解批评必有回音,而且认为“回音”必须  相似文献   

5.
欣闻珠海市作出规定,对批评报道“免检”。规定云,批评报道刊播前,任何被批评对象不得要求审稿;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的新闻有异议时,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身为报人,对批评报道在珠海获“解放”振臂欢呼! 批评和自我枇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勇于利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我党这一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舆论监督也是生产力,有效运用可以收到免费疗疾、治病救人的奇效。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诚恳欢迎舆论监督是党风正的表现。但是,目前批评报道处境不容乐观,叫做“上边放,下边望。中间一道顶  相似文献   

6.
漯河市委副书记、市长鲁茂升在该市前些时召开的新闻工作会议上,就舆论监督问题作了发言。他说,我们的各项工作需要新闻单位的支持,新旧单位也需要各方面、各部门的支持,尤其在舆论监督这个问题上,更需要得到理解、配合和支持。前边我讲到“批评难”、“舆论监督难”的问题,光靠新闻单位还解决不了,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不少单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及时向新闻单位提供信息,反映问题,对新闻单位的批评迅速纠正等等。但在一些单位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有的单位报喜不报忧,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有的被批评之后,不是认真总结教  相似文献   

7.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途径──新闻批评文/郑州晚报社陈亚洲社会主义新闻批评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最为重要的途径。新闻批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根据群众反映开展广泛新闻批评人民群众通过大量来信来访,向新闻单位反映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8.
兰勇 《新闻界》2001,(5):53-53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些现象、问题的报道,唤起广大公众的关注、批评和谴责,从而促进相关行业、部门、单位或个人改进工作、规范言行的一种新闻职业行为。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还应当强化批评报道,开展好新闻舆论监督,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利用手中之笔褒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媒体要开展正常的新闻舆论监督却会遭遇种种困难和阻力。那么,新闻舆论监督究竟难在哪里呢?难点之一:一些地方党政缺乏坚定有力的支持,不能把新闻舆论监督作为…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各新闻媒体充分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大力开展舆论监督,对一些违法乱纪、有碍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碍于两个文明建设的人和现象进行批评,遏制了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滋生蔓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竿见影地解决了很多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新闻工作者感到开展舆论监督非常艰难。一是长期以来,一直有人把以表扬为主的新闻叫做正面报道,把舆论监督叫做反面报道。人们只习惯于“报喜不报忧”,认为新闻单位是党的“喉舌”,就应该多说好听的。搞批评报道,是在给党和政府的“脸上”抹黑。对舆论监督,既怕“暴露社会主义阴暗面”,又怕“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因此,舆论监督处处受阻。二是在采访实践中,记者们常常受到“权力部门”和“权力人”的阻挠。比如,某个部门在被一家媒体批评后,这个部门就公开宣称:“今后,我们××系统不欢迎新闻记者的采访!”最近又有报道说,江苏某市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名为《关于接待外地记者来我市采访应注意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个通知的真正用意,就是防范外地记者来写该市的批评报道。 三是人情因素间接地制约了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面对现实社会的人情怪圈,舆论监督受到了很大的牵制。这些人情,有来自朋友方面的,有  相似文献   

10.
新闻批评,是以新闻为手段、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的舆论监督活动。它承担舆论监督最重要的社会批评任务,是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今年四、五月间,笔者参加了市政协新闻出版工作组对几家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情况的调查.这几家新闻单位反映.开展舆论监督经常遇到的一道难关是“说情”,说情者有被批评者的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人,也有新闻单位的顶头上司,他们以种种“理由”劝止批评出台,使新闻单位十分为难。听说人民日报6月20日发表消息,给依仗权势向辖区内的工厂索要房子、轿车、彩电的洛阳市吉利区党委书记“曝光”后,也遇到不少麻烦。看来,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方面,也真是“大有大的难处”。这种“说情”,劝阻舆论监督,不让揭露批评,实际是轻视民意、违背民意的表现。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行使民主权利。“说情”者不应当置民意于不顾,而应当支持新闻单位揭露各种不正之风。就新闻单位本身来说,对前来“说情”者,  相似文献   

12.
中宣部于1989年3月6日在关于转发《中宣部新闻研修班研讨纪要》的通知中指出:“揭露性的报道不要为揭露而揭露,而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新闻舆论监督不是为批评而批评,其目的在于帮助被批评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促进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舆论监督要坚持促进解决问题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为使舆论监督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  相似文献   

13.
金跃华 《视听界》2001,(2):26-27
想开展舆论监督又怕开展舆论监督,是眼下许多新闻单位编辑记 的矛盾心理,近年来我国新闻官司迭起,“告记热”不断升温,一些新闻单位的法人代表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没完没了的新闻诉讼中,记编辑一次次被迫站到被告示席上,广西日报社主办的《南国早报》创办仅仅三年,就以批评报道份量重,舆论监督力度大而迅速崛起,但与此同时,该报的新闻官司也连接不断,仅1998年就有五起被诉至法院,虽然这些新闻官司最后大都以报社胜诉,或原告撤诉调解成功而告终,但旷日持久的诉讼也折腾得记们和报社老总身心疲惫。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一种职业化的舆论监督,通过新闻传播者以新闻的形式将社会舆论在新闻媒介上代言出来,它构成了目前舆论监督的主体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今天,批评人民群众和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揭露少数党政机关及个别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已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任务。那么,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就在于这种批评,这种揭露吗?就笔者看来.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更在于批评和揭露的同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引导是新闻舆论监督的起落点,起…  相似文献   

15.
批评报道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们党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在促进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必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新闻单位在开展批评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北京电视台“纸陷包子”的虚假批评报道,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从本质上来讲,它滥用了党和人民给予的“舆论监督权”,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对新闻界,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由点及面,就如何规范开展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闻舆论监督做为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在蓬勃开展的新闻舆论监督中出现一种倾向:即认为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就是指批评报道,衡量媒介是否具备或在多大程度上具备舆论监督的功能,主要看有没有直接批评什么或批评性报道和言论有多少。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念。什么是新闻舆论监督?应该说,随着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媒介体制的不同,新闻舆论监督的涵义是发展变化的。在我国,梁启超1902年首次提出了新闻舆论监督的理论。他在这年10月2日的《新民丛报》上…  相似文献   

17.
宋颖 《新闻前哨》2002,(11):9-10
根据新闻批评的定义,凡通过新闻媒介用新闻和评论两种形式进行批评的都叫新闻批评。故本文不谈对批评性新闻的采访(主要为隐性和体验式采访),因为光采访而未报道的事实不属新闻批评的严格意义范围,新闻批评的最大属性便是公开性,没公开便构不成新闻批评。行使新闻批评的责任。好比穿钉鞋,拄拐棍,要小心谨慎,要做到:第一:“用事实说话”新闻批评的权威性来源于用事实说话,不但关注时间、地点等细节的真实,更关注事实的整体真实,即“二度客观”。二十多年来成功的舆论监督或批评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叙述事实”,有时其“…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都是实施舆论监督。然而频频不断的新闻官司,却使媒体陷入了两难境地。据悉,全国的新闻官司10年间已达到7500起,媒体败诉率达35%以上。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记和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避免“吃官司”呢?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观点认为,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就是指批评性报道,衡量媒介是否具备或在多大程度上具备舆论监督功能,主要看前者有没有直接批评什么或批评性报道和言论有多少。笔者以为,这种观点犯了以偏概全,对舆论监督作简单化理解的错误。所谓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这里尤指新闻从业人员)在了解相关社会事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现象。舆论监督的涵义有“参加”、“影响”、“威慑”、“制衡”和‘’批评”等,其核心是“威慑”和“制衡”。显然,把单纯的“批评”视为…  相似文献   

20.
在不久前揭晓的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中,地方新闻单位——武汉晚报社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因“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而获一等奖。 报纸是办给人民群众看的,读者是否关注,是选择批评报道问题的前提之一。批评报道要想获得广泛的舆论共鸣和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选择群众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