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学策略,就是教学实施的具体原则和方法。《综合阅读》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基本教学策略就是"一篇带多篇"。 为什么要确定"一篇带多篇"为《综合阅读》的基本教学策略呢?  相似文献   

2.
《坐井观天》是一篇传统的寓言故事。早在上世纪80年代,笔者曾执教过这篇课文的公开课。2001年秋季新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了,笔者重新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我再一次设计此篇课文的教学,又有了新的体会、新的认识。三次教学同篇课文,深切感受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课程改革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我也体会到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我们教师应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与其他事物一样千变万化,同一篇课文可以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或方式方法,不同的课文可以用同一种教学策略或方式方法。有效的策略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丰富的方法使我们的课堂异彩纷呈,一堂精彩的中学语文教学就是一页绚丽的华章。  相似文献   

4.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如何鉴赏这篇经典诗歌,很值得我们思考。这里我们选取了三位老师的教学实录或教学策略,进行一下多元教育分析研究,以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白清的散文贮满诗意,《春》就是一篇贮满诗意的散文精品。这篇精品的教学,主要应着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极富美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优美散文的内涵。文章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综合阅读》作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验,不等同于语文课程,也不是语文课本的单一拓展与延伸,更不是一般的课外读物,在它的指导思想、框架体例、选文质量、呈现方式中,蕴涵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不过其基本教学策略就是“一篇带多篇”,本次教学活动以“母爱无价”为专题,结合五年级《综合阅读》主题“燃起一盏心灯”以及三年级《综合阅读》主题“爱,一首无言的歌”,并结合课外阅读,这样由多篇选文拓展与延伸,将《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融入层层推进的阅读活动中,为的是让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得到生成与升华,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说课就是围绕学生如何学得有效,阐述授课用教材教的教学策略、教学意图、教学设计、教学步骤的一种预先展示教学思想和活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说课也可以是敞开的、开放的、生成的。  相似文献   

9.
陈举良 《广西教育》2007,(6A):17-17
听一节好课就是一种享受,让人回味无穷。《三克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选读课文,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想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中的一篇六干多字的小说。这样一篇长文,用一个课时来教.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主题,明白写法,必须讲究教学策略。首先,学生要充分预习课文。其次.要围绕学生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陶会萍 《江西教育》2001,(11):44-44
《丰碑》一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放给了战士,自己穿着单薄破旧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文中大篇幅地描写了将军感情的变化,有力地烘托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全文感情浓烈,读后,催人泪下。一、创设情境以激情创设情境就是从文中的字词句篇出发,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去感受,从而加深内心体验,使知识、智力、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这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和想象红军过雪山时所面临的困难。课前预习时我建议学生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体育教学策略形成了一种固有模式,它是紧紧围绕教材进行的,各个学段的设计既可以具有相关因素,也可以互不相关。而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现的现代体育教学策略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思维变化过程,强调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与呼应性,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是连贯的、递进的。前后比较,显现了新旧教学策略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评析:《军神》是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刘伯承在不实施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眼部手术的事迹,体现了刘伯承同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朱丹老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精读、略读、浏览结合,突出重点;以问题引导探究;体验阅读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从中体会“军神”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相似文献   

14.
语篇分析视域下的微探究教学,不仅关注语篇衔接解读文本,还重视从语义、语形、交际功能层面的教学实践,让学生领悟到文本独特的思想内涵、语脉特征、言语智慧。以《猫》教学为例,引入语篇分析进行微探究教学策略研究,可为阅读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孙媛媛 《山东教育》2005,(28):22-22
《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以做促读。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是《天津教育》忠诚的读者。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可读到的教育教学类期刊很少,每月如期而至的《天津教育》就显得尤为珍贵了。那时我对两类文章比较感兴趣,学科教学策略与高考复习。语文是"大学科",《天津教育》上每期都能有几篇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文章。对专业功底很浅、教学经验尤其"贫瘠"的我来说,这些文章就是甘霖、营养液。那时学校没有复印机,只好把自认为重要的内容誊抄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  相似文献   

17.
梁洪涛 《广西教育》2008,(20):54-55
设计思路: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思想。对于阅读,无论是教学评价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都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绿色蝈蝈》作为一篇昆虫观察记亦或科学随笔,无论是编辑意图还是文本作者及其文本自身,都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探究的导向和精神。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教学大纲建议在七年级的教学上淡化文体,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上,笔者做了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后回故乡》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二的一篇作文题目,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感受到了作者利用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因此在本单元的习作中也让学生想象自己离开家乡二十年后再次回来,会是怎样的情景,并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本单元作者采用的写作方法。以这篇习作的教学为例,探讨作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云丰 《考试周刊》2012,(88):54-54
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小语上的一篇文包诗,“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此类课文的教学应根据“文包诗”课文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魏晓伟 《湖北教育》2005,(11):40-41
《综合阅读》的基本教学策略是“一篇带多篇”。“一”是重点。首先是要抓好单元内重点篇目的学习,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体现单元精神的课文是单元的重点篇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