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绿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的方法.确定了绿茶主要化学组成为咖啡因和茶多酚,为开发利用绿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热浸提法提取立顿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乙醇为溶剂,选取液固比、溶剂浓度、浸提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指标为影响因素,以茶多酚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表L16(45)设计试验条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液固比>溶剂浓度>浸提温度>提取时间,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20∶1、提取温度80℃、浸提时间30 min、乙醇浓度75%,在该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率可达茶叶质量的17.23%.  相似文献   

3.
以咖啡因提取为例,探索和实践了培养大学生科研思维和实验技能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同时从提取溶剂、分离方法、升华条件的选择等方面研究了咖啡因提取的实验条件,确定了适合教学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咖啡因是一种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碱,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文章用索氏抽提法从南岳云雾茶中提取咖啡因,对提取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以95%乙醇作溶剂,用电热套加热,煮沸时间1h,该条件下从5g南岳云雾干茶叶中提取到136mg左右咖啡因,含量约为2.7%.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无水乙醇、纯水以及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作提取剂,采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对茶叶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操作条件下,以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作提取剂时提取率最高,以无水乙醇作提取剂时提取率最低;采用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时,以(NH4)2SO4作析相盐,使之形成双水相体系,此时提取率比未使用析相盐时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双套管分离装置在咖啡因提取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天然产物种类繁多,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多数天然产物的提取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效能,可用作药物,香料和染料等。因此,天然产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定是有机化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丹宁酸、茶多酚、维生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咖啡因是其中的一种生物碱,因提取方便,可选用乙醇或水作溶剂。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被视为有机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提-沉淀联合方法提取茶中多酚类物质,考察浸提时间、沉淀剂的选择、pH值、溶剂用量等参数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取茶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60℃,乙醇浓度65%,浸提时间30 min,浸提次数2次,选择氯化锌作为沉淀剂,m(氯化锌)∶m(茶粉)=0.2,转溶pH值6~6.5,转溶时间小于1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茶多酚产品提取率大于10%,纯度大于95%.最后,确立了以茶末等茶叶生产脚料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的综合工艺流程,为工业化流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常熟"沙家浜"粗绿茶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研究提取时间、料液比和微波功率对茶多酚和茶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茶多酚和茶多糖的超声-微波辅助联合提取工艺.确定茶多酚和茶多糖的超声-微波辅助联合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0 min,液料比1:30(g/mL),微波功率80 W,固定超声功率50 W,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10.57%,茶多糖得率为3.25%.  相似文献   

9.
以农家茶叶为原料,蒸馏水为溶剂,用经典水浴加热浸提以邻二氮菲亚铁做指示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测定不同地区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就物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样品的料液比1:80,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94℃,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石阡苔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石阡苔茶为原料,蒸馏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料液比、超声波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波功率四因子与茶多酚提取率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温度为75℃,超声波提取时间为34min,超声功率为348W,液料比为22:1V/W时,茶多酚提取率达到29.0557%,与最佳值(29.0592%)基本吻合。经优化的石阡苔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与毒性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中实验装置的设计不尽合理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办法.解决了实验中成败的关键步骤--升华温度的控制问题,提高了茶叶中咖啡因的收率,保证了产品纯度.用恒压漏斗代替Soxhlet提取器,无水乙醇作溶剂,萃取时间为1.5 h,10 g红茶中咖啡因的最高收率可达160 mg.  相似文献   

12.
紫外光谱法比较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的茶多酚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溶剂提取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的茶多酚成分,利用紫外光谱法进行分析,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茶多酚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在540 nm处,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的茶多酚含量分别为26.4%和10.3%.  相似文献   

13.
依托四川大学化学专业实验室综合训练教学平台的大型仪器,对经典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在传统的天然产物提取实验基础之上,引入现代分析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并增加了对提取的咖啡因结构鉴定的实验教学内容,采取核磁共振(400 MHz)和离子阱飞行质谱确定咖啡因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提取纯化工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茶叶申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的提取和纯化工艺的研究现状。比较溶剂萃取法、金属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及微波、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各类提取纯化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有机化学实验内容,采用蒸馏法用乙醇溶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晶体,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对样品分离效果的影响,发现增大甲醇浓度,咖啡因的保留时间随之减少。咖啡因浓度20~100μg/m L,线性方程为A=2.38C+33.4,R2=0.991。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市售绿茶饮料、可乐和功能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所得色谱图中无干扰叠加峰,并且在几种饮料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建议需适量摄取含咖啡因的饮料。  相似文献   

16.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关于天然产物提取的经典实验,特别是对化学专业、生物专业、农学专业来说,更是必做不可。但由于该实验过程有一定难度,从而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无产物等现象。为此,文章讨论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教学方法,阐述红茶与绿茶中咖啡因的提取条件及数据探索,利用索氏提取方法比较红茶与绿茶中咖啡因的产率,从而比较红茶与绿茶中咖啡因的含量,提出红茶为“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选择最佳茶叶,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关于天然产物提取的经典实验,特别是对化学专业、生物专业、农学专业来说,更是必做不可。但由于该实验过程有一定难度,从而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无产物等现象。为此,文章讨论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教学方法,阐述红茶与绿茶中咖啡因的提取条件及数据探索,利用索氏提取方法比较红茶与绿茶中咖啡因的产率,从而比较红茶与绿茶中咖啡因的含量,提出红茶为"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选择最佳茶叶,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以茶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茶叶种类、溶剂种类、溶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咖啡因产率的影响,得出了较优的条件为:红茶,无水乙醇140mL,反应时间3小时。在此条件下咖啡因的产率为1.99%,纯度是98.4%。对目标化合物进行UV、IR表征,确定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温、-18℃、-40℃处理茶鲜叶,参考绿茶的炒制工艺制成茶叶,分别室温水冲泡,测定茶汤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的溶出速度的影响,确定冷泡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40℃冷冻的茶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溶出速度比-18℃冷冻的茶叶快,常温处理溶出最慢。  相似文献   

20.
不同工艺对茶多酚提取效率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分析了目前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四种工艺的主要特点和不足,并比较了工艺条件对茶多酚的提取效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率较好,茶多酚含量较高是金属离子盐沉淀和树脂吸附茶多酚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