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在我国职业教育历史上,曾先后发生过三次大的名称之争,即“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之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职业教育名称之争,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其作为一种思想遗产,对今天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今天的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建设,仍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学院”是社会经济发展与高教改革的产物,但“职业技术学院”这一名称,特别是“职业”二字因其种种弊端在相当程度上不为人们所接受。为切实促进高职教育顺利发展,有效服务经济建设,必须在贯彻国家关于改革和发展高职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对“职业技术学院”这一名称予以更改,其更改的重点是去掉“职业”二字。  相似文献   

3.
范式研究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元研究,它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深度反思和“自觉”,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当前对职业技术教育范式的研究存在“话语碎片化、缺乏同一语境、缺乏哲学反思与批判”等问题.基于对“范式”、“研究范式”、“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范式”的理解,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进行重新审视,从而使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范式走上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黄大能在《21世纪我国仍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文中指出:职业教育这一名称,其内涵决不是“职业技术教育”所能包括的。职业教育的基本含义应该是:针对取得某种社会职业资格的教育。“职业资格”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它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职业的知识、能力、技术和技巧;包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职业素质等等。而只有职业教育这个概念才能完整地反映这一类型教育的特质。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 ,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和国际职教界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一直争论不休 ,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应称之为“职业教育”,有的叫“技术与职业培训 (TVE)”,还有的使用“职业教育与培训”概念。世界银行和 1 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 ,都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这个概念。这都是职业教育的广义概念 ,并非是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培养目标的界定。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特征1 .职业型培养职业型人才是高中级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共同特征 ,…  相似文献   

6.
1963年周恩来重提职业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1年10月,由政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采用“中等技术学校”这一名称取代了原有职业学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一批职业学校改名或合并到中等技术学校。此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的名称未再提及。1963年,周恩来重提职业教育问题,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强调“技术力量要成龙配套,不仅要培养高级技术人才。而且要相应地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周恩来还提出“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对普通中等教育进行改革”。促使职业教育出现了发展的高潮,但因“文革”而夭折。1980年.国务院在批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通知中,“职业技术教育”概念第一次被国家正式使用。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 在日本,职业技术教育这一用语,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被偶尔使用。具体来说,50年代藤枝泠子发表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组合运动”(月刊劳动问题,1959年):60年代,日本劳动总评议会于1960、1961年召开的“职业教育研究集会”,到了1962年改称为“第3次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集会”:还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学科,其名称及其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电教工作,就必须对其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行研究。本文即就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发展特点谈点粗浅看法。一、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这一名称,有一个演变过程,国...  相似文献   

9.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名称的简化不利于技术员类人才的培养,高中阶段两类教育的比例应稳妥考虑,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本和效益评估应予以充分重视,要检讨教育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期刊编辑委员会主办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19816040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齐梅柳海民《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7900字19816041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大学如何制定发展战略黄蔚杨晨光《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8300字19816042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主要任务黄尧《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0期6500字19816043试论我国的“第4级教育”张振元《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28期5100字19816044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职校生学习潜能马庆发《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28期6600字19816045“职业教育”概念与功能的历史观彭干梓夏…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六个教育技术概念从概念名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国教育技术概念演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我国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发展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这里说的职业教育.是指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业教育指的是为就业做准备,培养学生获得一种谋生能力的教育.技术教育虽然也是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准备.但它是以传授  相似文献   

13.
职业视角下的“任职教育”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任职教育概念的研究多局限于“岗位”任职的范围,忽略了军事职业发展的需求,这使得任职教育的开展难免在内容和目的上有所缺失。本文通过对几种典型的任职教育概念综述,从辞源、社会、军事领域的角度对“任职”进行了多层解读,以期从职业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任职教育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对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目标的研究和探索,是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所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在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上,这仍是空白。 十几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经历了“引进”、“消化”,目前正向“中国化”的方向迈进。而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体系问题,正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建构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办学宗旨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经上级批准,我们承德石油学校1988年2月改办“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如何办好高等技术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首先,我们从提高认识、明确办学宗旨入手,深刻理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部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更加显示了办好高等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联邦德国把职业技术教育看做是“强国的秘密武器”、“经济发展的柱石”而提到战略位置,日本把职业技术教育移到高中后进行做为“科技立国”的主要措施,美国把职业技术教育誉为“生计教育”,它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经济杠杆.  相似文献   

16.
一、名词与概念 作为现代教育结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职业教育,目前各国使用的名词不一。英、美、法、联邦德国、日本等国统称“职业教育”,我国解放前亦称职业教育;苏联、民主德国等国称“职业技术教育”。我国一九四九年《共同纲领》中提出发展“技术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称“职业教育”,一九八五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称“职业技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九七四年第十八届大会通过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联系越来越紧密,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必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要求以“大职业技术教育观、终身职业技术教育观、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观、国际观、产业观”等作为教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8.
以在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93篇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材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发现:近年来,中国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走着一条不断成长的道路,印证了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蓬勃发展态势.但是,在蓬勃发展的背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无论在选题、内容还是方法运用上,都客观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基于此,未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在拓展研究内容的同时加强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研究,探索更加多元和“前卫”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六个教育技术概念从概念名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国教育技术概念演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我国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在国内外有关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的论述中,经常提到“综合技术教育”、“普通技术培训”等概念。但是,对于这些术语概念的实质及其相互间的联系问题,却很少有人提及,况且,在一些著述中将“综合技术教育”和“普通技术培训”这两个术语概念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