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实习指导对于提高职前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具有关键作用。对当代西方不同理论取向教育实习指导进行考察,将助益教师教育者从学理层面理解教育实习指导,增强教师教育者对于自身指导实践的反思,提升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质量。研究发现,当代西方教育实习指导实践主要呈现出四种理论取向:聚焦教学技能、强调规范与效用的实证主义理论取向;关注意义生成、重视人际互动与个人成长的现象学理论取向;注重批判与反思、倡导行动与改变的批判理论取向;凸显整体关联、多维互动的生态系统理论取向。当代西方教育实习指导理论取向的探究,为建构实习指导关系、丰富实习指导内容、改善实习指导环境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师教育项目以培养卓越教师和教师领导者为目标,构建起了以基于满足多样化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教学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实践反思和角色建构的教育实习课程为主体的优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彰显出学会学习、基于研究、反思探究、多元文化、理念引领等特征,凸显出对高质量教学的追求,体现了学习中心取向、专业发展取向、多元文化取向三个鲜明的课程建设取向。  相似文献   

3.
教育实习微型课程为教育实习从课程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野。目前我国教育实习微型课程是以“效率取向”进行课程建构的,但由于“效率取向”的课程存在着重技术理性、重目标实现以及问题解决等缺陷,因此,有必要从关注课程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意义的生成与价值以及积累学生的教学实践智慧等方面构建“意义取向”的教育实习微型课程。  相似文献   

4.
教育实习作为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课程,对未来教师明确职业定向、形成教育信念、生成实践智慧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实证调研,当前师范生教育实习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建构以效率为取向;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大学与小学以互惠为关系;国家支持性政策处于缺位状态。针对上述原因,教育实习课程改革的对策为:课程建构从"效率取向"走向"意义取向";大学与小学从互惠走向合作;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国家教育实习政策。  相似文献   

5.
培养准教师的实践智慧是职前教师教育应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实践智慧具有个体性、情境性、生成性、缄默性、综合性等特点。其培养策略主要有:准教师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主动建构合理的个人教育理论,自觉地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教师的实践智慧;职前教师教育要设置教育实践课程,切实进行教学改革;加强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发挥专家型教师的实践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实然层面,在实习教师教育实习这个特定的群体与实践情境中,对实习教师个体理论的变化情况开展研究,从中把握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体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实习进程中,实习取向、自我认识、学校场景、指导教师、实习同伴、学生等因素对实习教师的个体理论变化产生影响。实习教师面对实践问题时,在对上述因素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因,进而选择"消极接受"、"积极认同"、"暂时退却"、"技术的回归"、"积极探索"、"策略性抗拒"等应对策略寻求问题解决,出现不同的个体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从中产生不同的个体理论变化形态。  相似文献   

7.
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定了新时代英语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通过介绍课题组利用英语师范生顶岗实习契机进行研究的过程,讨论了当代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学生要求、实习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认可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建构新的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建构新的学生观,不断更新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内容,重视顶岗实习过程监控避免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8.
“U—S”共同体下小学语文教学法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中需建构“U-S”共同体(大学与小学合作),进行“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教育见习与教师角色体验、模拟教学实践、实习支教前技能强化训练、教育实习与教育情境研究等多样化实践教学的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师范生培养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还促进师范生去研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为培养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密歇根州立大学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学科教学知识为基点,强调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注重专业实习,体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有机整合,同时强调高水平的学科知识标准和教育专业标准,倡导建立全纳型学习共同体,体现了专业取向与社会公正取向教师教育思想的融合。密歇根州立大学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与实践,可以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发挥校本研修的作用,学校有必要构建实践取向的校本研修模式。实施实践取向的校本研修要求学校根据教育实际确定研修主题。以问题为基础的自主学习、以案例为支撑的情境学习和以群体为基础的合作学习是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学校要通过建构校本研修理论、解构校本研修实践、收集校本研修成果等环节,对校本研修进行系统反思,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形成教学风格等实施校本研修的"行为跟进",养成教师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学派存在不同的关于教育目标的理论研究,其中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及其修订版对教育目标的实践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美国教材编写者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认真研究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内容,结合学生和学科特点,使用比较标准的目标动词。美国教材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叙述,既有目标动词+内容方式,也有问题方式和叙述方式,这对于我国中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益阳电大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为个案,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深化社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反思与期待: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育实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高师教育实习观念偏狭、目标简单化、过程形式化及指导教师与实习场地的匮乏,其原因源于教师专业化认识上的迷茫和工具理性主义的教师教育理论取向.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师教育观念,重构现代教育实习观,实现教育实习目标、活动形式、管理机制及指导与评价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远程教育的实践教学是指学习者在远程开放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环节的组合。远程开放教育集中实践教学,不但要注重传统教育所强调的专业能力培养,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锻炼,注重培养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提高自己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不断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然而,由于观念、条件、环境、教学对象、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能体现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网上集中实践教学成为远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应根据学生素质和学生的从业情况改进集中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的具体问题,推动远程开放教育的网上集中实践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职前培养的实践环节,对实习生教育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补给意义重大.随着基础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工作亦要有相应的动态变革,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研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为基点,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目标、内容和实践从理论上加以梳理与剖析,以期对当前的教育实习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思想品德课必须实施活动教学。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主体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这是提高学生认识,培养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形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活动形式,并将各种活动有机结合,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案例教学以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这正与学科教育学课程的培养目标相一致。通过分析案例教学的特点,并且从课堂教学与教育实习中的应用方面对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进行论述,从而对职前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关怀普及:淡化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精英化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精英化取向 ,是个已被实践证明的误区 ,它导致教学价值的双重失落、精英人才培养的异化、教育目的论精神的扭曲 ;造成阻抑教育公平理想、助长教育不平等现象、集聚某种教育风险等问题。关怀普及的教育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未来公民的全面素质目标 ,必须着眼于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教育共同发展 ,必须关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乃至成人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9.
Becoming a tertiary teacher: learning i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This paper discusses issues arising from three case studies of the ways people have become tertiary teachers in a polytechnic, a wananga (Maori tertiary institution) and a university in New Zealand. Despite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the teachers gained most of their teach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on the job, learning informally and experientially, and much less through engaging with formal courses or centrally organize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ertiary teachers belong to groupings such as their institution, discipline, department or teaching team that can be seen as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and it is in those contexts that their working knowledge and identities as teachers develop. A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framework in three parts is proposed for supporting and strengthening tertiary teachers’ workplace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语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的英语教学仍处于"费事低效"的阶段,其根本原因是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一些偏差,从而导致英语教学目标没有发挥合理的课堂教学导向作用。合理有效地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同时也对教师的英语教学及学生英语学习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论述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构成(预设性和生成性教学目标构成)及其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来说明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对《英语课程标准》、学生学情以及英语教材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以便引起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的关注,帮助他们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