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为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依据,逐步完善体育课程建设,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东南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已无法适应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发展要求,体育课程评价、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以及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较大距离;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除旧立新受到普遍重视和支持,但在考试标准、考试方式方法上采用的手段还比较单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与学生体育需求的差距将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特尔斐法、数理统计法,以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体系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构建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的初步体系,经过研究得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初步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构成;它横向可以对高职院校之间公共体育课程开设状况进行考察和对比;纵向可以对高职院校内部课程开设情况进行分析,并可以清晰的区分二三级指标的重要程度,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建设重点指明了方向,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目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乒乓球教学大纲进行审视.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目标培养口径小;乒乓球教学内容缺乏重点和特色;乒乓球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考核体系不完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人才的需求,需重新制定教学目标,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价体系环节.  相似文献   

4.
孙永武 《体育科技》2013,(5):146-147,151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程教学目标存在问题的分析,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初步的设定;并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考核评价的方式、考核评价的内容体系、考核评价的阶段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纲要》彰显人性化教育思想,构建人性化教学平台,明确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新《纲要》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趋向多样化,教学内容的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存在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跟不上新《纲要》的精神和要求、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滞后等问题。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生涯教育,提高职业素养,营造个性化的教学氛围,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霞 《体育世界》2008,(11):65-67
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现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调查分析,就排球普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尝试,以期建立一套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探求能适应面向21世纪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从社会效率角度对高职体育教学的职业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高职体育教学理念、目标、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存在弊端,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为此,提出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实施体育课程开发、体育成绩评价、转变教学模式等体育教学职业适用性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依据国际教育评价体系发展趋势,对全国14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课程考评体系的构建、考核评价的实施情况、学生成绩评分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目的是为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课建立科学的教学考评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单一的、传统的、教条的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正逐渐被全面的、新兴的、发展性的动态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所替代。文章基于新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重以大学生的个体进步幅度作为高校体育考核与评价的主要方法,全面深化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改革,为逐步完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深化改革和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种积极手段。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健康中国战略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一些困境,难以满足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如学生对健康中国战略了解不深,体育意识淡薄;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策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优化课程目标和内容;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优化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各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5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教学大纲和健美操老师为研究对象,对这5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设置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各高校健美操专项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与学生需求矛盾;课程设置过于偏重技能教学而忽略理论课程的讲授.给出如下建议:适当降低传统课程的授课时数;增加流行课程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的比重;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丰富理论课的授课内容.  相似文献   

12.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体育教师的主要培养单位,体育院校更应与时俱进,建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立足于新课标的要求,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考评体系等方面对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新课标下,应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的体育评价转变。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研究法、分析比较法等方法对体育专业理论课程传统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与新的教学改革模式"主动.探究.合作式"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对该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评价特点、评价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明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能力发展为核心、激励学生为中心、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自我评价的新观点,体现了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以及教学评价的连续性和指导性。同时为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评价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全程实践教学以实践为核心概念,具有"双目标""多场所"、"双导师""全程性"的特点。在内容体系的建构上,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步形成由体验层、实验层、践行层构成的体育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的目的与意义,从教材与课程建设、教学条件、教学组织形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该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课程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指出应继续完善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和应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更好地为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和运动健身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普通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舞蹈课程研究现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西南医科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实施过程、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西南医科大学体育舞蹈专业班课程开展的现状和总结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向 《精武》2012,(24):3-5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对高校体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淡化竞技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注重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终身体育健身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强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一全新理念反映了体育教学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注重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结合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差异性评价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以及逻辑归纳法,结合三年的教学实践对"百科讲堂"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进行梳理,认为采用"讲座+模块"构建课程,实现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和教学内容的重组,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课改前期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认为要以内涵发展为目的,继续建设讲座与模块,同时完善同行听评课制度,制定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深化"百科讲堂"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武术表演与文化传播》作为武术专业中的新兴方向,是弘扬中华文化和武术精神的重要载体,但从总体而言当前武术课程的设置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文章从武术表演专业发展历程、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角度论证了武术表演与文化传播专业发展的路径,进而提出合理化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