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EEPO有效教育”思想的核心、灵魂,也是众多课程教学改革中最实用、最有效、最易操作的课改模式。它既重视对学生“知识性”的传授,又保护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让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国标”要求,中学教师保护中学学生生命安全,小学和幼儿教师则必须把保护小学生和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学生的生命权是第一位的,强调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朱旭东说。禁止教师讽刺、挖苦、歧视、体罚学生被写入三份教师“国标”中。“标准”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表示,孩子也有尊严,也有权利,要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林秀华 《教育艺术》2005,(10):60-60
语文课程提出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即教学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看待.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免不了有过失.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拥有一颗平常心,用微笑教学,尊重和唤醒学生的情感和个性,保护和宽容学生的过失,让每位学生在微笑中快乐学习,在微笑中健康成长.下面谈谈我对微笑教学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随着人口迁移流动的日益频繁,“留守儿童”队伍在逐渐壮大,农村中小学里的“留守学生”在逐年增加。“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应有的关爱和教育,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选择能够真正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方法和观点,于是,对学生的“无错评价原则”应运而生。一、何为“无错评价原则”“无错评价原则”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并不是说做错了也是对的,而是一种无责怪原则。就是说,学  相似文献   

6.
冯小菡 《广西教育》2010,(22):44-44
“卫生”,从构成上说,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生”为名词,即“生命”或“身体”;“卫”为动词,即“卫护”。“卫”、“生”组合成词,本意即为“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教学卫生,一般指按卫生学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包括合理编制教学计划、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日课表和学生的学习时间、课内和课外作业,不使学生负担过重;改善教室的卫生条件等。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应该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数学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上,并且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一起组成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令人耳目一新,这必将对我国今后的数学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保护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创造性地将校内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联合治理,形成校内校外双管齐下的“减负”思路,是在学生“减负”问题上的治理创新。“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对学生的写话教学想要“减负”“提质”二者兼得,教师就必须高度关注内容与评价方式的综合性。二年级正处于学习的起始阶段,给予学生的评价应注意尊重和保护其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指导写话时,教师应充分注重情境创设、过程指导,并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9.
王志刚 《中国德育》2012,(17):22-24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用“优等生”“中等生”“差生”等名词给我们的学生分类。其实,每个学生都不差,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树立“人人是才,人人成才”意识,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长处,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我们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发现学生成长的“亮点”为推动力,让“每个学生都不差”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限于老师的“教”或让学生“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会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生主体原则”是一个带有“哲学性困惑”的概念,它应被“学生自由表达”所取代,“自由表达”是西方教育长期保持的,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优良教育传统,学生“自由表达”彰显的正是学生主体性之张扬,它是“教育对话”的必要前提,它作为学生主体的生命激情和理性承担,是学生主体价值寻获式的实现方式。“自由表达”作为“鲜明清澈”的普通语言还原,使较为抽象的“学生主体性”变得有行为特征,使“学生主体论”具体化,实践化,便于教育工作理解和操作,学生天性中的表达欲决定了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积极性,教育工作应予保护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2.
“唱反调”是一个很容易被大多数老师忽略或敌视的教学资源。对于“唱反调”所蕴含的批判思维价值,应引起教师对于“唱反调”的认识、保护、开发和利用,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朝生  杜超 《湖北教育》2005,(12):26-26
近日,竹山县各中小学校广泛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倡导青少年学生“绿色”上网,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保护青少年学生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相似文献   

14.
陈晓慧 《考试周刊》2012,(82):183-184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更有耐心,更有恒心,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些做法都因为“爱”。因为“爱”,所以师生间就有了“和谐”。  相似文献   

15.
刘福学 《上海教育》2005,(5B):55-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6.
张永强 《班主任》2012,(3):45-45
面对学生丢失物品问题,如何保护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隐私、唤醒他们的良知,同时又让丢失的物品“完璧归赵”呢?笔者发现运用“微博”发布留言,在潜移默化中激励感化相关学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下面结合一则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双减”之前的教育“内卷”、家长“鸡娃”,学生校内外课业负担不断加重,导致体质健康、睡眠时长、视力保护等方面堪忧。面对新时代“强起来”的使命,面对教育公平、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文章提出了“六提六起来”的教育策略。“六提”就是要向常态课堂要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课堂的实际获得感、幸福感;家校合作上,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实际睡眠时长;积极开发校内外资源,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六起来”就是课后服务要实现做起来、问起来、学起来、练起来、玩起来、读起来。  相似文献   

18.
“孩性”在本文里指的就是“孩子的个性”,在心理学里,“个性’’就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有个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课外阅读的读后感,要求大胆抒发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活跃,作文异彩纷呈,但也有不少小作者写出了“另类”作文。有位学生对司马光砸缸很不赞同,指责他应负“法律责任”。理由是:缸是私人财产,应受法律保护,救人可以有其他很多方法,如打110、喊人、从缸上面拉人、放救生圈或木板到缸里、几个小朋友一起搬倒水缸……总之,司马光是“法盲”加“笨蛋”。  相似文献   

20.
“回头”是学生作中的通病,严重影响了作教学。其弊端主要表现在:(1)“回头”是培养学生作兴趣,自信心的“最大障碍”;(2)“回头”是作茧自缚,缚了思,断了脉;(3)习惯于“回头”作,易造成思维迟钝、缓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呼吁“一气呵成式作”的回归,尤为重要。且“一气呵成式作”的回归,既符合作教学规律,也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还符合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