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基于网络社区的创新竞赛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收集了任务中国网站524项创新竞赛任务数据,运用多元调节回归分析方法,对创新竞赛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设置较高的奖励金额可增加参赛人数,而延长竞赛周期则可增加解答方案数量和提高任务完成率;(2)过多的任务描述会降低创新竞赛的绩效水平;(3)奖励机制对创新竞赛绩效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众包竞赛过程中,寻求产品设计的企业管理者(寻求者)经常面临着是否向参与者提供过程反馈的抉择,然而,现有研究关于反馈对参与者行为(后续参与度和提交质量)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此,本文利用在线设计众包平台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在大规模、动态产品设计众包竞赛中过程反馈对参与者后续参与度和提交质量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向参与者提供过程反馈可以激励中等绩效者提高后续参与度,但揭示设计作品质量差异会抑制领先者和落后者的后续参与度;过程反馈还能促进参与者改进和优化后续提交质量,并可能抵消对参与度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过程反馈在动态众包竞赛中的作用,同时启发管理者权衡过程反馈对后续参与度和提交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新竞赛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当前缺乏基于过程观分析大学生参与创新竞赛的影响机理研究,难以据此获取引导学生积极参赛的有效措施。基于此,以93名有参赛经验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构建了过程观视角下大学生参与创新竞赛的影响机理模型。研究发现:大学生参与创新竞赛需经历竞赛抉择、竞赛角逐以及竞赛收获等过程。大学生自身参与条件、个性倾向和能力培养需求影响其参赛抉择。竞赛体制缺陷和参赛体验影响大学生在竞赛角逐阶段的参赛热情,而通过竞赛所收获的成功奖励或失败体验也会影响大学生日后的参赛意愿。大学生参与创新竞赛的各个阶段是密不可分的,各因素共同对大学生的竞赛参与过程产生影响,且一些因素可能在参赛过程中多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厘清众包竞赛中用户之间的竞争关系,有利于了解用户的组织和创新方式,提高众包竞赛的创新效率。以社会网络与随机统计理论为基础,将竞争网络演化驱动因素归纳网络结构属性、节点属性及网络关系属性三个维度,基于猪八戒网相关数据构建用户竞争网络,分析用户竞争网络演化特征,并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究众包竞赛用户竞争网络演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竞争网络呈现“高密度,短路径”的特点,小世界特性显著,且竞争网络结构趋于稳定;竞争网络倾向于形成星型结构与闭合三角结构;众包竞赛用户的成交额、竞争强度及结构洞属性有助于网络形成与演化;用户之间的技术结构邻近性与组织邻近性在竞争网络关系形成中发挥显著作用,而经济距离负向影响竞争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开展好天气预报员业务素质和基本越能的培齐,提升天气预报业务水平,备战气象预报技能竞赛,设计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气象预报技能竞赛的练习与测验系统是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了“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气象预报技能竞赛涉及题型如何软件实现进行了分析,勾画了系统功能结构图形,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并简要介绍了本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郝琳娜  侯文华  刘猛 《科研管理》2014,35(4):111-120
企业RD创新需要有效利用内外部创新资源,基于众包竞赛模式的企业RD创新能够充分挖掘和激发大众的创新智慧,助力企业RD创新,已受到企业界的广泛重视。考虑RD创新模式溢出效应的不同情况下,针对企业创新模式及其投入策略选择,以及众包竞赛模式下企业间完全竞争和合作时的决策问题,建立了相应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的决策对RD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较仅依靠内部资源的RD创新(A策略)收益,企业通过设置合理的奖金并结合内部创新和众包竞赛模式(B策略)是占优策略;B策略下,企业间处于完全竞争或合作的状态时,溢出效应的不同对众包竞赛模式创新能力的贡献度造成了影响;此外,企业收益、RD创新水平、消费者剩余及社会福利均与众包竞赛模式的贡献度正相关。最后以宝洁公司采用B策略对RD进行创新的案例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孙钟雷  李宇 《科教文汇》2012,(31):20-21
创新是“挑战杯”竞赛成败的关键.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挑战杯”竞赛活动的研究,本文针对作品选题、学生团队、组织管理等几方面提出创新措施,为“挑战杯”竞赛活动的开展和良好运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众包竞赛作为实现大众创新的一种有效模式,已经在企业RD创新中突显优势,不仅给发布众包竞赛任务的企业或个人带来低成本和惊喜的创意方案,还使解答者个人或团队利用其才能和空闲时间创造价值,实现收益。以"任务中国"上255位解答者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解答者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及解答者风险偏好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解答者披露私有信息减少了发布者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了解答者绩效的提高;此外,解答者通过服务保证获得发布者信任,有利于提高其创新绩效;(2)在解答者参与经验中,工作史并没有提高解答者能力,故对提高绩效无显著影响;但在参与过程中,解答者受先前中标经验的束缚而降低了其创新绩效;(3)在解答者感知风险较高的情况下,风险规避的解答者更倾向披露私有信息而提高其创新绩效;但是,风险规避的态度会促使解答者采取保守的解答策略,使得服务保证和参与经验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
搭建科技竞赛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我校连续开展了九年的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载体,阐述了科技竞赛活动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效果,并在分析、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竞赛活动的水平和扩大竞赛领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新兴产业创新联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网络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引入社交化联盟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并对泰州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创新联盟进行调查,从而获得相关数据,验证新兴产业创新联盟的网络结构维度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兴产业创新联盟的网络多样性、网络强度、网络密度与创新绩效都存在倒U型关系,而网络位置与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网络稳定性与创新绩效没有明显相关性,而社交化联盟能力对网络结构影响创新绩效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网上创新竞争受到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为深化该领域的研究,首先分析网上创新竞争对开放式创新的意义及中国网上创新竞争发展现状,然后从现金奖励、解答者行为和解答者集体智慧三个方面分析研究现状,最后在总结当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四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双元冲突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聚焦于高管团队冲突过程,动态分析了CEO特征整合情境下的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2009年至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泊松回归模型实证研究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CEO能力、权力和关系三个维度特征所发挥的情境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创新过程中,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引起的情感冲突相比于认知冲突发挥更为主导性的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破坏作用;CEO职能背景丰富性和CEO与高管团队成员共同经历减弱了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破坏效应;CEO权力增强了这种破坏效应。基于双元冲突视角聚焦冲突过程动态剖析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突破了原有研究静态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打开“团队多样性—企业经营后果”的“黑匣子”,同时对企业有效提升创新绩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轩维  夏恩君  李森 《科研管理》2019,40(7):192-205
本文基于工作投入和自我效能理论,对影响网络众包参与者创造力的关键路径进行分析,构建了网络众包参与者创造力影响因素模型。运用SEM模型对Kaggle网络众包竞赛平台的600位众包数据分析家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网络众包参与者的自我效能和工作投入都可以直接影响个人的创造力水平;(2)工作投入中的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对创造力有正向影响,而生理投入有负向影响;(3)自我效能中的领域任务自我效能和互动学习自我效能对创造力都有正向影响;(4)工作投入中的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在自我效能与创造力之间有中介作用;(5)自我效能中的领域任务自我效能和互动学习自我效能在工作投入与创造力之间也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paradox of openness describes the fundamental tension between knowledge sharing and knowledge protection in open innovation. While sharing is vital for value creation, protecting is critical for value appropriation. Prior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is paradox of open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eking firm, focusing on the firm-level challenges of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complement that research by illuminating the tensions between sharing and protecting in individual-level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where we argue that the paradox of openness is most prevalent, yet much less well understood.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s, or solvers, in intermediated crowdsourcing contests, we analyze textual data from 2,149 answers to five open-ended narrative questions embedded in a large-scale solver survey, as well as 43 in-depth interviews of solver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dividual solvers face fundamental sharing-protecting tensions that carry considerable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costs. We also document how solvers attempt to navigate the paradox of openness by employing three formal and four informal value appropriation practices. They build elaborate configurations of these practices, which they tailor to the idiosyncrasies of each contest. They also dynamically adjust these configurations over time, as the contest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seeker unfold. We end by outlining how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a more multifaceted conceptualization and a ric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adox of openness.  相似文献   

15.
A new approach in German innovation policy organizes contests of proposals for developing innovation networks. Based on an overview of the different programs, we investigate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such an approach. We find that this type of policy may have a relatively large impact and can, therefore, be regarded as a rather efficient instrument of innovation polic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policies, administration of the program is a much more critical issue. The contest approach may stimulat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side of the administration but may also require a high degree of flexibility. The main disadvantage is the additional time that is required for conducting the contest. As a distinct ‘picking the winner’ approach, the contest approach is not suited as a means for achieving a leveling-out of regional welfare.  相似文献   

16.
TMT异质性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431家长三角制造业企业问卷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究TMT异质性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MT异质性不仅对协同创新具有直接影响,还通过战略导向和协同学习的中介效应产生间接影响;TMT异质性有助于企业制定战略导向,促进企业进行高效的协同学习;环境动态性对战略导向、协同学习与协同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显著。由此,企业应构建异质性的TMT,以提升其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员工多样性与绩效的关系,已有的研究并无定论。将研究层次限定在个体层面,以信息决策理论、社会分类理论、断层线理论等为基础,选取个体感知差异来刻画组织的多样性情况,深入研究其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具体作用机理。面向全国多家企事业单位展开调研,回收有效问卷306份,对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员工多样性与个体创新绩效正相关;知识共享部分中介了这一正向关系;员工对待多样性的态度对此中介过程发挥调节作用。随着个体对多样性的态度越来越积极、正面,多样性对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个体网络视角,选取2009-2016年企业联盟创新网络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负二项回归方法,探究网络闭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了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和知识多样性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网络闭合与企业创新绩效有倒U型关系;知识流动对企业网络闭合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多样性会弱化企业网络闭合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