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有文献在研究股票交易市场参与者对高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时,往往将研发过程视作“黑箱”,只关注其与研发产出的直接关系的识别,这极易造成效应识别的混淆和影响机制起效条件认知的不足。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在打开研发过程“黑箱”的基础上,建构了机构持股比例差异下分析师乐观评级影响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力资本存量向研发产出转化过程的理论模型;而后,使用2011-2017年间A股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结合层次回归和门限回归的方法对相关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分析结果在识别了研发人力资本存量经由研发支出中介向研发产出转化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了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状态下高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向研发产出转化过程无法稳定实现的问题,以及机构持股比例较高时分析师乐观评级对高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向研发产出转化的强化作用。这些结论支持了在研究资本市场行为对高技术企业创新影响时,将研发过程分解为不同部分进行考察的合理性,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技术路线;结论中所体现的不同机构持股比例下分析师乐观评级对高技术企业研发影响的差异亦为相关研究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界定产业创新速度的概念,认为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直接作用机制包括国家创新效应、政府创新驱动压力、集聚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间接作用机制包括研发资源带动效应和研发资源配置效应。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贡献显著,其弹性系数为0.368;产业创新速度同时存在研发经费的门槛效应和研发人员的门槛效应,高水平研发投入地区产业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更大,研发人员中等投入水平地区产业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最低;协同创新与研发人员投入绩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樊钱涛 《科学学研究》2020,38(3):506-514
本文基于中美日三国创新领导企业2012年到2017年的相关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进行扩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估计,通过企业研发资本产出效应的跨国比较,探讨中国特殊的产业发展机制。回归结果显示创新领导企业之间存在明显不同的投入产出效应;中国创新领导企业的研发资本相比物质资本具有更高的产出贡献率;在中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中国企业的研发资本具有相对较高的产出贡献率;在高技术产业,中国的大企业具有较高的研发效率;中国创新领导企业总体上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49家高技术企业即294个观测值的实证分析,得到以研发投入作为调节变量,高技术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其中,国际化程度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不仅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还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而研发投入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存在调节效应的。也就是说,基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企业应该发展国际化战略。但因为国际化程度并不是一直正向影响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所以需要借助研发投入的调节效应。根据结论,研发投入可以降低国际化程度对于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发展国际化战略的同时需要增加研发投入,从而直接或间接的提高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划分为相互关联的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阶段,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09-2015年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和经济转化效率,分析了空间效应等因素对两阶段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和经济转化效率均存在较大差异;空间效应对技术研发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转化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企业规模与技术研发效率存在显著U型关系,与经济转化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政府资金支持对技术研发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减税行为有利于提高经济转化效率;区域科技水平和区域经济水平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两阶段效率总体均值将各区域分为高研发高转化、高研发低转化、低研发高转化及低研发低转化四种类别。  相似文献   

6.
以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讨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针对不同成长速度下,高技术企业创新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对以往研究做出补充。研究发现: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呈现倒U型关系;在高技术企业中,企业研发投入对于高成长速度的企业促进作用更强,且对于企业成长速度十分缓慢或衰退的企业,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并不能有效促进企业成长;对于高技术企业,企业年龄在企业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的作用,并且随着企业成长速度的加快,企业年龄在企业创新与企业成长关系中起到的负向调节作用越来越大。这意味着高技术企业需要适度的进行创新,同时应根据企业特征做出研发策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创新成为高技术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驱动要素,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测量至关重要。分析发现,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阈值效应,从演化轨迹看,在某个阶段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长期变动趋势基本呈反向发展态势,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变动速度也不相同,而这样的变化特征意味着高技术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能力之间可能存在阈值效应。基于以上分析,以2012至2015年河北省的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及S型曲线模型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阈值效应,评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技术企业资源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得分之间呈现一种"S"型关系,存在阈值效应,即:创新资源投入小于阈值时,资源的投入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资源投入达到阈值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到达极值,此后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汪建  张驰 《科学学研究》2020,38(11):2008-2019
在大规模定制化环境中,产品多样化水平决策是一个重要课题。不断增强的研发能力支持企业创新产品;随着多样化水平提升,单品种的研发投入也会减少,从而可能影响研发能力提升。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受到研发能力种类、研发环节等因素影响。为了分析两者的影响关系,我们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分别建立了两类研发能力与多样化水平决策的回归分析模型。基于2017年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开展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产品多样化水平决策对研发产出与经济绩效具有调节作用,且受到研发类型、行业特点和经济效益目标长短等因素的影响。在短期上,对于产品多样化较低的行业,产品多样化对于探索式创新产出促进经济效益的路径表现为正向调节;对于产品多样化较高的行业,产品多样化对于利用式创新产出促进经济效益的路径表现为负向调节作用。在长期上,两大类行业的调节作用呈现出相反的表现。长期与短期不同影响的差异产生原因在于企业依据经济效益开展研发投入的机制设计。基于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研发能力、不同行业特点、以及长期和短期经济目标差异对多样化水平决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考虑空间效应的高技术企业创新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2008~2012年28个省级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创新溢出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产出不仅与本地区投入相关,而且与邻近地区的投入显著相关;从长期角度看直接效应、间接效应都十分显著,并且这种溢出效应呈现出MAR外部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程组以北京为例对高技术产业进行比较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于行业技术进步有决定性作用,同时研发投入能够强化行业间产品创新的技术溢出;行业的人力资本的投入有利于提升对市场技术知识存量溢出的吸收能力;基于行业间的新产品模仿创新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有显著作用;从行业间关系看,偏基础性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民营上市企业数据,实证结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第二,政治关联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更低,政治资源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第三,政治关联的负向调节作用弱化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基于实证结论,监管者应强化环境规制督察职责,避免民营企业通过寻租手段规避环境规制并提升企业创新行为的激励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长期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 — 2016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153家企业的面板数据, 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风险投资支持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够产生额外的激励效应,但这一效应并不能直接促进企业增加相应的创新产出,我国的风险投资在推动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效果不甚理想;在地区市场化进程、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开放水平的调节作用下,风险投资引致的额外研发投入能够间接地增加企业的创新产出,即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能够提高风险投资引致的额外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增强风险投资的创新产出效应,且在对专利进行细分后发现,这一促进效应主要在企业的发明专利中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优化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政策、合理有效地发挥风险投资的创新增值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夏清华  乐毅 《科研管理》2021,42(7):189-199
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研究结果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本文选取2009-2018年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708家企业为样本,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构建创新生产模型研究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背景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显著影响;风险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负向作用;风险投资金额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企业创新产出则没有影响。进一步的检验揭示了研发投入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和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效应,企业创新产出主要源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累积效应下的企业研发投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附加效应视角和效率视角,旨在探讨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使用全国高新区高成长企业数据库中4年面板数据检验假设,并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及工具变量二阶段回归控制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正向影响创新合作。同时,补贴负向调节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但正向调节创新合作与产出的关系。综合以上,补贴与创新产出之间是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较,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在"技术创新投入一技术创新产出一竞争力水平"关系模型基础上,利用样本行业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行业中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研发资金的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产出水平以及与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研发人力的投入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呈现负相关.外资企业中研发人力的投入程度会对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外资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对其整体竞争力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本土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与企业竞争力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较,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在“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竞争力水平”关系模型基础上,利用样本行业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行业中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研发资金的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产出水平以及与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研发人力的投入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呈现负相关。外资企业中研发人力的投入程度会对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外资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对其整体竞争力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本土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与企业竞争力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2012~2018年涉及六个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不同研发强度下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双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2.500和9.280。在低水平和高水平的研发强度下企业资产负债率对于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较低,而中等水平下两者的负向效应较高。且三个区间的负向效应均远低于不存在研发投入变量时的负向影响水平。因而一方面说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最优区间,另一方面说明研发投入确实有助于削弱企业资产负债率对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在其他因素的研究中也发现,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等因素也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非线性的作用,企业应定期检测这些指标以确保其保持在最优范围内,全面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2007年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回归,考察技术距离对于知识溢出及创新产出的作用.结果表明,地理邻居的研发投入对于本地创新产出具有促进作用,而技术邻居的研发投入对于本地创新产出具有抑制作用.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便利地区之间的交通以及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扭转技术邻居之间的负向知识溢出关系.同时,各地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以及人力资源水平同样是决定各地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构建了企业创新的框架体系,将企业创新分为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然后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综合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联立方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关系,分析了两者的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互动关系显著,以自主研发为主导;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水平有待提高;引进技术不能有效促进自主研发;购买国内技术有助于催化协同创新;技术创新产出的动态反馈效应较好,静态反馈效应较低。  相似文献   

20.
企业研发机构是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但现有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上,较少关注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此,选取2013—2020年我国29个省份的高技术企业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其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静态线性关系、静态非线性关系和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并选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企业创新、研发机构规模、研发经费投入、研发劳动力投入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静态线性关系;随着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其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逐渐降低;随着企业创新成果水平的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增大;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实际会在滞后1期时对企业创新产生最大的正向作用,且持续性不强,而企业创新对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说明当企业达成现阶段的创新目标后,大多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创新,甚至适当削减其研发机构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