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面对新时期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大科普生态的时代命题,为探索构建大科普生态建设模式及发展机制,在厘清“大科普”“科普生态”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大科普生态是建立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更为广泛的科普共同体理念基础上更为优化的科普生态系统,并以世界最大的科技馆/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的大科普生态建设实践为对象,从横向聚合、纵向深化、纵横拓展三向度进行分析。广东科学中心近年来通过加强“馆政”“馆企”“馆校”“馆际”等合作模式,通过跨领域的社会化协同,系统集成推动工艺、产品、服务创新,开展异质演进的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与国际化合作,形成了包括以科技馆和专业设计团队为生态中心,由政府机构引导,展项制作单位、布展施工单位为供给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公众等为需求方的科普设计生态圈,通过不断地反馈和优化科普创新设计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设计范式,建成如“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低碳&新能源汽车科普体验馆”“云南白药体验馆”等一批以互动体验方式呈现的创新展馆,推动大科普共同体的异质生成与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广东科学中心开展科普"三进"战略和实践活动,将科普教育场馆与特色科普活动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创科普工作新模式.通过开展的科普"三进"活动,将科普渗透到学校、社区和农村,从而更好地发挥广东科学中心的功能,体现大型科普场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既扩大广东科学中心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其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又充分发挥了广东科学中心科普主力军作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国际众多科技馆在展厅内设立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的做法与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融合的趋势相契合,对尚待破题的“如何更有效地将科研与科普紧密结合”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因此,以日本科学未来馆驻馆科研项目为研究对象,对项目设置背景、申报、入选特征和成效等方面展开基本梳理与归纳,总结得出其主要两大经验做法分别为采用自下而上的实验室建设协同模式和基于实验室功能拓展的路径设计,形成多方合作的横向合作关系网络和科学传播网络,并通过科学教育、传播和创新层面的功能拓展营造全民参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由此结合我国情境讨论设立驻馆科研项目的可借鉴性,提出争取更多资源设立科普科研融合实验室项目、协同推进多方合作平台建设、完善科普科研融合项目评估机制等策略,为发展和全面提升依托实验室开展科普活动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科普教育基地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文化的重要场所,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科普教育基地自身的创新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加拿大的科普教育领域发展迅速,尤其以著名的安大略科学中心为代表,在中心的内部管理经营、展品研发和维护以及特色活动开发和馆校合作上,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一、加拿大科普教育基地概况在公众理解科学和参与科学的21世纪,加拿大的科普事业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科普  相似文献   

5.
正科普教育基地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文化的重要场所,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科普教育基地自身的创新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加拿大的科普教育领域发展迅速,尤其以著名的安大略科学中心为代表,在中心的内部管理经营,展品研发和维护以及特色活动开发和馆校合作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发展我国海洋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是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广东、山东等海洋科技、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海洋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已现雏形。采用比较和举例等研究方法研究山东发展海洋特色协同创新的优势和具体实践,分析传统的海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及"十一五"以来协同创新模式的表现和发展变化,通过分析提出新经济形势下应从四个方面推动海洋特色的协同创新并提出政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科普展品创新的基本特征、企业科普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的描述,从纳入国家重点领域计划、行业资源整合、加强馆企沟通、强化企业创新意识和鼓励支持个人创新行为等五个方面对科普展品行业创新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在新形势下科普展品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学会》2021,(3)
在梳理、分析国内外科普展示标准规范及科普行业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与实践基础上,立足广东科学中心历年来在科普展示标准化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导向,尝试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五大发展观视域下的新时代科学中心科普展示特征体系,即特色性、协同性、可持续、融合性、普惠性(简称DCSCI标准体系),旨在在迈入"十四五"的新阶段,采用新发展观的新理念,促进科学中心科普展示标准化研究迈上新的台阶,勾勒"十四五"阶段科学中心科普展示的群像,推动新发展理念在科普领域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化大科普背景下,不同行业、领域的科普呈现需求旺盛与高质量发展不匹配等难题。针对新能源汽车展示互动体验难题,广东科学中心开展新能源汽车科普体验馆展示技术研发与实践,形成具有可视性、互动性、体验感和传播实效的新能源汽车系统综合科普体验,成果在新能源汽车科普体验馆展示技术研发与实践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科普作为创新发展"一体两翼"中的一翼,区域科普工作也需协同高效发展。本文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长三角、成渝地区四个重大区域为评估对象,以2015—2018年全国科普统计省级数据为面板,从科普资源密集度和科普资源利用度两个层面建立区域科普资源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分析影响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社会化、法治化、数字化、专业化促进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加强粤港科技合作对促进两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按照粤港科技合作的发展演变过程,可将粤港科技合作划分为自发合作、政策引导和全面合作三个阶段,研究发现,在不同阶段,粤港科技合作的内在驱动力、合作模式及合作内容等均有很大差异,从最初的粗放式民间自发合作逐步发展到了现今的政府引导为主、市场发挥调配作用的全面合作阶段,并在科技制度创新、创新资源融合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成效,但是也存在诸如微观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渠道"不畅通、联合攻关能力不强等问题,最后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本自第四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启动以来,助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其产学官合作的核心目标。为全面系统把握日本“产学官”纵深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合作机制,从驱动因素、规划设计、落地实践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并以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计划中被评为优秀等级的“筑波创新生态系统”项目的建设实施为案例,具体分析其运作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创新驱动方面,科技创新作为产学官合作主体的利益联结点推动了政府、学术界、产业界持续深入地参与产学官合作活动;在制度举措方面,日本政府从构建“产学官”知识循环体系、提升产学官合作的规模与效能、加固并拓宽产学官合作桥梁、加速推进跨界主体的深度融合入手,对产学官合作政策进行了进阶优化。案例分析表明,立足区域优势规划设计、强化中介力量以推动跨界交互、促进协同运行以实现从知识生产到创新制造的循环迭代是日本产学官合作的实践特征。借鉴日本经验,未来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应在顶层设计上建立完善产学研融合发展机制、在驱动主体方面推动构建多元协同创新合作体、在动力核心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的知识生产作用、在运行保障方面注重引入中介协调力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科学装置的集群化发展趋势及其协同创新效应,探讨大科学装置的产业带动作用机理。以广东建设大科学中心为例,分析广东大科学中心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促进广东大科学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带动全省产业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国际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主要特征、发展和演进,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核心组成体系,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拓展创新系统研究对象,研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系统建设问题.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为例,运用创新价值链和创新机制等分析工具,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系统研究框架,分析松山湖科学城创新价值链,发现松山湖科学城已初步搭建链条完整的创新系统;全面解析畅通创新链条的协同机制、汇聚创新要素的保障机制和激发创新活力的动力机制,提炼国内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进经验,发现松山湖科学城存在基础研究薄弱、协同机制开放性不够、保障机制作用不足、动力机制激励性和全面性不足等问题,提出松山湖科学城要加强基础研究系统建设,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机制、汇聚高端创新要素的资源保障机制、全面激发创新活力的动力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广东省科普宣传受众抽样调查"对科普受众展开研究,采集特征数据并绘制受众统计图谱,旨在分析全媒体环境下广东科普宣传受众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启迪新媒体环境下科普宣传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为科技主管部门、科学技术协会、科学中心等科普机构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提供宣传策略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以色列主要科技创新政策并学习借鉴以色列先进经验,提出广东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广东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广东孵化培育政策,大力发展海外风险投资,建立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机制,培育复合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8.
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广州、深圳和东莞协同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科技创新发展。研究美国128号公路和101号公路的发展历史和成功因素,分析广州、深圳和东莞所具备的建设科技创新走廊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并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当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科创中心的案例、研究开发过程、管理经验和发展得失,得出建立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突破区域地理界限,通过多方协同促进的创新生态系统来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并以科技先导性、产业带动性和经济辐射性作为自身发展特征,将便利的投资环境与产业的持续升级作为科创中心战略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最后确保制定以人为本的政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