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所以在英汉互译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理解和表达方面的禁忌现象。这些禁忌现象如果在英汉互译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会使译文的质量大打折扣。提出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英汉互译水平,也是翻译课的教学质量的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2.
由于语言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不同国家的语言之间存在大量的不对应现象。本文以中英两种语言为例,主要介绍英汉两种语言互译时颜色词存在的不对应现象,以及英汉互译时要进行语言的转移以达到两种语言在所表达意思上的对应。本文主要从颜色词方面举例说明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现象及在翻译时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英汉互译中,英汉语言都有被动语态的使用和表达,由于文化的差异和使用的习惯不同,两种语言被动结构的意义和使用存在巨大差异。该文通过分析两种语言被动语态的异同,探索英汉被动语态在互译上的路径,以便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英汉互译中,英汉语言都有被动语态的使用和表达,由于文化的差异和使用的习惯不同,两种语言被动结构的意义和使用存在巨大差异。该文通过分析两种语言被动语态的异同,探索英汉被动语态在互译上的路径,以便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的精华,习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凸显着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对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互译,更是文化背景差异的交流与融合。通过对英汉两国人文气息、文化差异的深层次分析,讨论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时的依据和方法,做到在英汉两国语言交流过程中,表达更贴切更精准。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方式,是源语文化到目的语文化的一种转变。在翻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换成为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翻译者对文化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文化内涵的表达效果。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与文化的沉淀与结晶。英汉谚语的互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转换,同时也要考虑文化的转换。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旨在研究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英汉谚语互译策略——归化与异化,何为主,何为辅的问题。翻译者在英汉谚语互译中应将异化作为主要翻译策略,它不仅能够传递源语的文化情调,而且能够扩展目的语语言的表达。然而,归化在英汉谚语互译中能很好地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汉成语各自承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色,这给跨文化翻译带来很大困难。只有掌握英汉成语文化内涵的异同,对造成英汉成语表达差异的根源进行探讨才能成功地进行英汉成语互译。本文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了英汉成语的文化异同。对英汉成语的互译进行了探索,提出应针对具体的语境采用不同的译法。  相似文献   

8.
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互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汉双语互相转换的能力。实现英汉互译教学目的,需要从英汉互译教学的定位出发,了解教学实践中现存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走出目前英汉互译教学的困境,改变“教师专注讲,学生糊涂听”的现状,促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多阅读、勤背诵、常思考、重交流,熟练掌握英汉互译的技能。  相似文献   

9.
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所以语言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英汉互译中,翻译并不能简单地按这两种语言中的一种的表达语序直译为另一种而不考虑各自语言的表达方式。笔者就英汉互译中的多种不对应进行一些探究,旨在更多地重视翻译要符合各自的表达习惯而不失原意。  相似文献   

10.
英语在表达否定概念方面,从词汇到表达方式都和汉语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英汉思维方式及否定方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在句式表达方面有各自的结构和特点。本文对英汉句子的基本结构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在英汉互译时结合句子结构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让译文忠实原文和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2.
英汉互译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只有融入文化因素的英汉互译才是完整的、有灵魂的。然而,不同领域甚至不同方面的英汉互译对文化因素的体现和运用程度各有不同。本文将从诗歌互译、题目互译与习语互译三个方面分析文化因素扮演的角色,从而为文化翻译甚至文化交流服务。  相似文献   

13.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英汉习语所表达的意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两个民族各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习语的翻译。本文分析了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提出了英汉习语互译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魏荣耀 《成才之路》2009,(18):50-50
英汉两种语言在倍数的表达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验证和分析,总结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翻译方法,对英汉倍数的理解和互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堃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95-96
从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优化英汉互译课程的必要性入手,理论上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英汉互译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通过问卷的方式加以考查、反馈,在理论、实践上均证实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应用于英汉互译课程是可行而且有效的.这将为英汉互译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较新的思维空间,解决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我国学生英汉互译练习中在词汇、语法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常见错误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归类分析母语 (汉语 )在英汉互译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7.
英汉句子表达方式差异是影响学生英汉互译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探讨英汉句子表达方式的差异 ,以期对学生的英汉互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英汉习语互译的几种主要方法以及英汉习语互译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英汉互译是彝族地区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拟就英汉互译标准、步骤、技巧及其相关技能进行探析, 以期彝族地区大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英汉互译的有关技能, 以实现信、达、雅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20.
英汉互译教学的特点及规律决定了学生必须具有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英汉互译技能的掌握.我们可以通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信息化教学,分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英汉互译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