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课程的教学都出现了学生厌学的现象。体育课也不例外。少年儿童本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他们讨厌体育课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课的内容、方法太枯燥,导致学生反感;有的则受教师中心论的影响,把学生置于“被管理、被训练”的被动从属地位;有的是只从教材内容来安排组织教法,很少考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态与情感。由于忽视了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怕上体育课,只要一上体育课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头脑一片空白,呼吸和脉博加快,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问卷调查、教学实验、数理统计和分析比较 ,研究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得出体育课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效果是显著的 ,尤其是在学生的自尊自信、情绪稳定、意志品质和适应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适当增加大学生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次数 ,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白震  易春燕 《体育学刊》2004,11(3):65-67
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研究体育课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学生的自尊自信、人际交往、意志品质和适应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适当增加大学生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次数,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受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学校,每遇到雨天和恶劣天气时,因为操场泥泞不堪,所以体育课不得不选择在室内上。那么,何人去上室内体育课呢?我们看到大致有二种现象:第一,体育教师将体育课"被迫委托"给班主任或"主动送给"其他文化课教师。第二,体育教师亲自上课。然而,体育课的活动性、趣味性致使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是情有独钟,每当遇到恶  相似文献   

5.
章平 《少年体育训练》2013,(3):34-35,61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学生文化学习,忽略了学生的身体锻炼。体育课学习也受旧的体育教育理念的影响,表现出厌学情绪,体育活动的单调化、无序化,致使学生把体育课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体质的严重下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6.
每一堂体育课都是从组织学生开始。在上体育课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这种状态会持续到体育课中,导致学生心情难以平静,心不在焉,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如何使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集中注意力,对于体育课极其重要。一、停顿静候与目光巡视法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培养人材的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目的、任务的指导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然而这些目的、任务的完成与实现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中意志努力的能力就是体育课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  相似文献   

8.
<正> 合理安排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对提高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认为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不能孤立地就一堂体育课本身去考虑,而应该从一堂体育课、一个学期的体育课和各学段体育课这三个层次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充分考虑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各种积极因素与约束条件,才能真正提高安排运动负荷的科学性。一、一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一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我们认为受下面一些因素的制约。首先,受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制约。一堂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负荷过程要体现出由小(低)到大(高)、再由大(高)到小(低),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与教学是教育学领域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教学实施以课堂为依托,高效的课堂为教学实践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体育课的教学环境与其它学科存在明显区别:首先,体育课一般都是在开放环境下授课,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动作的学习都需身体力行,学习行为很容易受主观意  相似文献   

10.
顾大成  钟宇 《体育科技》2014,(2):151-154
为了解田径运动在我国小学现阶段开展的情况,从课时比重、态度认知、客观条件和课余活动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表明田径课仍然是小学体育课主要内容之一,但没有培养出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喜爱体育课受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田径运动需求并不了解。师资、场地、器材并不是影响小学田径课教学的原因。80%的学校有经费支持开展课余训练,大课间安排田径运动的形式单一。  相似文献   

11.
<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体育教师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在学校里,有些教师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就是看着学生玩,什么人都能教体育课,这些偏见日积月累,加上"高考指挥棒"也没有在体育这一学科上"点"一下,使得体育课和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体育教师、体育课不被认同,受社会政治、经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以学生为核心,以体育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活动。通过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洛阳市涧西区中学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市涧西区中学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总体较高,但也存在以下特点:该校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随年级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且女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在对影响体育课学习兴趣的相关因素中发现,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学校领导正确对待体育教学都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兴趣,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场地等方面的不足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理,不仅好动,并喜欢竞争。体育正是他们从中获得这些心理满足和生理需要的机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喜欢体育活动。但是,喜欢活动并不完全等同喜欢体育,更不等同于喜欢上体育课。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不少学生喜欢自由的活动,对上体育课感到受拘束,认为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满足心理要求。到了高年级甚至有个别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上体育课有抵触情绪。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体育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大面积的提高。怎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诱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状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有怎样的客观现实,产生怎样的心理状态;同时人们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客观现实具有反作用,人们从事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调节下完成的。因此重视对学生体育课前心理状态的研究,对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施教,从而提高体育课质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厌学体育课学生自我归因的内容及结构,以及比较厌学体育课学生和非厌学体育课学生的不同特点,从中了解到一些带有代表性和有规律的因素,找出影响厌学体育课学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主要归因,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最终目的。目前的体育课由于受原高教部部颁大纲(1)的影响,选用项目庞杂(二年级140学时内设置了20多项);另外片面追求体锻达标率,体育课变成“测验课”。因此,对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学生享受不到体育锻炼应有的乐趣,课后更不会主动去进行练习;有些学生既使在90分钟的体育课上体质有所增强,但他们没有真正学到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方法。针对上述现象,各校都对现行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笔者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不断发展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个性的过程。上好体育课是体育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只有用最新教育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掌握体育课的特点,把握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素,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体育课的性质与特点 1.体育课是中小学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教育法令、教育制度都把中小学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程。在我国,体育课也是教育计划所规定的必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体育素质较差,高校体育课每周只有一次,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向大学生布置课外体育作业,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与爱好,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它是体育教学的补充与提高,也是督促学生进行自觉锻炼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踏入高三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喜欢和愿意上好体育课,但也有小数学生不大乐意上体育课,甚至有些错误地认为:“体育课是主学不考的次要课”,可上可不上,个别学生往往躲在教室里学习或借故病假。有的上课了,也敷衍了事。对此,应采用何种办法上好体育课?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一、抓好学生思想工作在开学第一次理论课上,对学生灌充体育对锻炼身体的意义,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每节体育课应坚持点名制度,发现问题及时  相似文献   

20.
探讨教师因素对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的差异。以上海市284节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其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测量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分析不同学段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教师因素(包括性别、教龄和教学行为)与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小学和初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均未达到50%的课堂时间标准,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课堂管理行为上的用时均为最高,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和动作示范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初中教师,而初中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和观察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小学教师;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男教师执教班级的MVPA时间百分比均高于女教师,而教龄仅与小学生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教师的促进健康行为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观察行为仅对初中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因素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