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在传承本国优秀历史文化方面的特点,其成功的经验值得举办北京奥运会时去借鉴,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相似文献   

2.
对于奥运会组织者来说,奥运会开幕式都是精心设计,下本钱弄出特色的。人们常说“搞好开幕式,奥运会就成功了一半。”巴塞罗那奥运会组委会的官员深谙此理,在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到聘请有经验的国外专家,据开幕式团体操设计者曼努坎尔·乌埃尔和约瑟普·罗加说,组委会特邀了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的策划者,澳大利亚人里克·比尔克和洛杉矶  相似文献   

3.
以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为参照,围绕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展开讨论,并就“中国8分钟”、奥运歌曲评选活动及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理念,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体育民俗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民俗文化学视角出发,对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育民俗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体育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一要做到中西合璧,注意文化的世界性;二要突出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中华风土民情,同时又能渲染开幕式的气氛。该研究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具体设计与创意。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融体育、音乐、舞蹈、背景、灯光舞美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体育文艺表演.随着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其涉及到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作者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现代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所体现的本质特征,并提出了创编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对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奥运会开幕式中,团体操的表演内容、表演形式及其设计思路的特点,希望通过对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中团体操表演的分析比较,能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策划和编排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特征、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特征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文化的贡献进行归纳分析,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阐述奥运会开幕式对世界不同文化间传播交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4月18日海淀中心学区13所学校在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运动场召开了"手牵手微笑迎奥运——2008海淀中心学区小小奥运会"。和着运动员进行曲模拟奥运会隆重开幕。北京奥组委副主席王伟秘书长,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彭,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于军,北京奥组委教育处处长杨志成等重要领导出席,同时开幕式还邀请了国际冬  相似文献   

9.
漫画     
《新体育》2008,(9):49-49
据统计,8月8号全球超过40亿观众收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而在中国,收看奥运开幕式的就有8亿4千万。据CMS媒介研究所9日发布的数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收视观众规模占到全国电视总人口的68.8%,本届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创下了自国内有收视率调查以来的新纪录,在李宁环绕鸟巢飞奔点火的这一刻,收视份额攀上90%。  相似文献   

10.
高羽文 《新体育》2008,(3):15-16
“开幕式成功了,奥运会就成功了一半”——这是每届奥运会举办前耳熟能详的一种说法,由此可见开幕式对于奥运会的重要性。在整个开幕式中,点燃主火炬的方式与最后一名火炬手人选,往往是开幕式盛典的“核心机密”。试想,当经过全球传递的奥运圣火抵达开幕式会场,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由意想不到的人引燃高耸在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巨型火炬时,那该是一个多么震撼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开幕式音乐编排和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通过对第24~27届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歌的特点和表演音乐的选择及应用效果分析,进而对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编排和创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言-象-意-道”的符号学方法,比较分析全球化变奏时代语境下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叙事模式及其叙事逻辑,发现: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符号选择、视觉修辞、呈现国家形象、传达主题意旨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接续。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以民族文化展演为特征,建构了复兴的文明古国形象,意在融入国际社会,宣示重回强国之林。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则更进一步,突出共识性对话风格,塑造了自信的现代大国形象,旨在融合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底色和价值内核上,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坚守了“和合”之道。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言、象、意”的差异和接续反映了中国奥运传播应对全球化主题变奏的语态创新,一以贯之的“和合”之道则是对中国“和合”外交定位的战略配称。表明:“和合”之道作为元叙事在国际交往中具有极大的竞争潜力,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揭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进路,也说明了“和合”之道之于体育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圣火点燃创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圣火点燃仪式历来都是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受关注、最为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创意行为,点火仪式被看作是整个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具画龙点睛的一笔,是开幕式水准高低的判定标准之一。文章通过对历届奥运会的点火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中华民族特点,提出可供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点燃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54-154
3月30日,距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31天,来自北京16所高校的41名校级领导云集北京大学第一体育馆.参加“国强杯”2008年北京市高校校长乒乓球比赛。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彭.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席杨宾,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秘书长刘启孝,山东国强集团董事长宋国强,北京大学体育协会乒乓球协会主席史桂兰出席了开幕式。北京大学副校长、工会主席岳素兰在开幕式上说:“希望能通过校长杯乒乓球比赛,让校长们在运动中体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情怀。”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新体育》2008,(7):4-4
“震憾。”——6月初,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郊区的一处模拟场地成功地完成第一轮合练。演员们对节目内容的话题十分忌讳,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震撼”  相似文献   

16.
胡亚 《新体育》2008,(6):14-15
如果说点燃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的人选只是开幕式上的一个悬念,那么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天气,将是老天留给大家的一个共同悬念。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2006,(3):I0002
2006年4月23日的北京还带着几丝寒意,北京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隆重落下了帷幕,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落实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本次运动会奥运特色突出,包括开幕式上的奥运会旗、福娃登台、火炬传递以及延庆县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表演,整个运动会非常成功地展现了奥运特色本次运动会形式新颖,  相似文献   

18.
厉智 《新体育》2008,(3):12-14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火炬点燃仪式和最后一名点火者历来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也是历届奥运会的“核心机密”。在已经进行过的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后引燃主体育场巨型火炬的,绝大多数都是曾经在奥运会上夺金揽银的体坛名将。将于8月8日揭幕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担负最后点火重任的,应该以现役或体坛老将希望最高。  相似文献   

19.
北京残奥会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世人带来无比的惊喜和感动.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恢宏气象不同,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主题更关注"人".它是对生命意义、生命的超越、融合、共享的艺术展现,凸显出生命与人性之美、体育之美的融合,体现着残疾人对生命的渴望和人类对生命的关爱.人类只有关注生命,才能体悟生命的真谛,整个社会才会更显出人性的温暖.  相似文献   

20.
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美学角度,对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主题演出所体现的和谐的社会美与自然美、各要素交融的形式美、多元民族文化和谐共融的艺术美以及现代与历史、世界与民族交汇的科技美几个方面的美学特征进行了简要剖析。重新审视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主题演出的成功,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演出的构思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