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本质上说,改革是对人类实践的自我超越。现代教育改革从来不把某一教育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比如,从我国现代教育改革走过的历程来看,无论是废止科举、兴办西学,而后确立起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的民主性和普及性初露端倪;还是五四时期的五育并举兼容并包、实用主义教育实验、平民教育运动等,民主和科学终究开始撼动人们的思想;还有后来的普及义务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等,均反映着人们对更为民主、平等、自由的教育的向往和追求。又比如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自明冶维新以来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其宗旨主要在于改变忽视“个性的尊重”、“个人的尊严”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如校内暴力、逃课、青少年犯罪等教育荒废现象,以自由主义、个性主义代划一主义,确立自由、自律以及自我责任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2.
以日本教职员工会(日教组)为代表的非官方的教育思想,是日本全部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本文具体分析了日本教职员 会对于指导官方教育政策的几种思想所作的分析和批判,阐明了他们对于教育投资论、教育荒废、军国主义复活倾向地于目前教育改革下策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现了“教育荒废”的严重现象,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负担虽然越来越重,但真正的教育被荒废了,因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已具一定规模,但其中的语文教育出现“荒废”现象。本文从人文角度对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疗救“荒废”,使高职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日本关于“教育荒废”的原因作了种种探讨,并且提出了种种改革的对策。但是,要害的课题——作为“教育荒废”的根本对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日本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这些教育改革背后体现了日本对现有学力观和学力结构的检视。日本教育界对于“学力观”的研究由来已久,只有仔细推敲日本的“学力观”,才能真正洞察日本的基础教育。基于对日本“学力观”的分析,探究日本从实施“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这一政策演变过程所取得的效果。日本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的政策演变及相关经验总结,对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双减”政策的启示包括:引导课后服务、减“量”不减“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制定执行标准。  相似文献   

7.
二战的数十年后,日本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力水平下降、逃学和校园暴力等“学级崩坏”、“教育荒废”现象。为了通过推行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使日本再次腾飞,日本政府于2005年10月颁布了有关义务教育结构改革的最终报告,它也是小泉内阁倡导的六大结构改革的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义务教育结构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实施现状,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相应带来人们的精神富足,反而出现了"教育荒废"现象。日本对此开出了"生命教育"的药方。日本生命教育内涵丰富,我们可以从生死关系、身心健康、生存发展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能比较真实、清楚地展现其面貌。  相似文献   

9.
日本“生存能力”培养与中国素质教育的三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和中国都在世纪末提出了自己新的教育改革方案,这有着一定的国际背景,且专门针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本的“生存能力”与我国的“素质”教育在内涵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又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两国都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日本的许多做法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社会原因与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一场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改革运动。从宏观层面看,这一改革是因为日本社会在向着国际化、情报化、少子化以及高龄化方向迅速进展以及经济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为了适应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要求政府各审议部门对教育提出的改革方案。从微观层面而言,它又与近几年日本学校内部出现的一系列教育问题有关。如校内暴力、恐学症、教育荒废等。但究其根源,又与教育理论界因受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对于教育的自由化、教育选择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11.
加强领导 把握规律 发展和繁荣教育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科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教育科学将会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发展和繁荣教育科学,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尊重教育科学的规律;要加大对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要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提高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教育财政能力的概念框架由两方面构成 :一是从中央政府、省政府、地方政府等教育投资主体入手 ,建立分析近代教育财政能力的框架 ;二是教育财政能力由教育财政汲取能力、教育财政合法化能力、教育财政调控能力组成。中国近代教育财政汲取能力逐渐增强 ,近代公共教育经费主要源于地方教育经费 ,在财政中所占比例较低 ,教育财政规模小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合法化能力逐渐发展 ,但在税收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调控能力加大 ,但由于教育财政投资逆向发展 ,使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处于不利状态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战略地位与新的奋斗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把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更加突出全民教育目标,更加突出教育质量目标,更加重视教育系统的功能目标,更加重视教育的现代化程度。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谈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云桂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2):71-72,78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育技术学专业也不例外,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仍不乐观。为了与市场接轨,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就必须与就业联系起来,改进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的局限性逐渐凸显出来,表现在: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定位不明,教育督导的职能定位偏颇,教育督导人员的非专业化。摆脱困境需实现行政过程中决策与执行的分离,变政府机构为法定机构。实现由"控制"向"服务"的转变,是21世纪教育督导追求的方向;实现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是教育督导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教育偏好和职业教育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西真 《教育科学》2006,22(2):69-72
职业教育受主观的教育偏好的影响,如果社会成员有强烈的职业教育偏好,那么职业教育就会蓬勃发展;而教育偏好的形成与对什么样的教育能够促使社会成员在日益分化的社会里向更高阶层流动的认识有关。本文分析了社会结构、教育偏好与职业教育之间可能的关系,希望能够深化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邬大光  林莉 《教育研究》2005,26(6):48-53,67
教育是一种交流活动,教育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是实现教育交流最有效的机构之一。教育服务作为现代教育交流的一种概念和形式,正在赋予原初意义上的教育交流新的内涵,而高等教育层面上的教育交流,正在催生着教育属性的变化,或者说是教育交流在本质上的一种异化。历史上,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影响因素和根本动力, 经历了由文化力量为主到政治力量为主,再到经济力量为主的转变,而每次转变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教会大学,集中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外教育交流背后的利益冲突与政治反抗;当代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舞台上,经济因素日益成为重要方面,其中,教育服务是一种具体的表现方式,但却是一种教育异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It is suggested here that there are three lenses that must b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educational, the economic, and the political, to obtain a more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whole'. Each lens presents a different agenda, with the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of each lens constituting an important impediment to understanding completely the educational reform experiences of the last quarter century. Creating a `varifocal' lens from all three will not ensure successful educational reform, but it is more likely to provide a more satisfactory interpretative framework across these divides and therefore some insights into further reform episodes than the much simpler educational planner's history of educational reform.  相似文献   

19.
鲁道夫斯·坦纳是教育家、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他所创建的华德福学校教育逐渐为许多国家所重视和实践.斯坦纳教育思想以人智学为哲学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本文通过对斯坦纳教育思想内涵的阐释和评价,分析斯坦纳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两大基本范式。近年来,由于认识到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质,日益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整合”,希望通过两种方法的整合来消除单纯一种研究方法带来的偏蔽,以更好地把握教育活动本质。但问题首先在于二者能否“整合”。其实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明显不同的两种研究范式,有各自的活动边界和独特的品质追求。性质不同的研究范式是难以整合的;教育研究的独特性要求二者的“结合”,即综合运用两种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