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日本政府为提升基础制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非常重视对制造业细分行业领军企业的扶持.自2014年3月以来,表彰了两批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同时加大了在技术创新、资金补助、人才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及隐形冠军企业的支持力度.总结了日本两批隐形冠军企业及其评选标准,隐形冠军企业在市场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日本政府的扶持政策.对我国制造业应对目前面临新国际竞争带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挑战,加快制造业产业基础结构体系的重塑,推动我国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细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与国外隐形冠军企业“专注、聚焦”的发展战略不同,近一半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选择“多元化”突破发展瓶颈。已有多元化战略影响因素研究大多考虑某单一或多个要素,尚未深入探讨各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因此,基于21家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数据,采用fsQCA方法,结合“隐形冠军”及多元化战略研究,探究“供给侧—需求侧—外部环境”前因条件对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产业内多元化分为需求侧协同型、关系驱动型和技术驱动型3种模式;产业间多元化分为能力驱动型、混合驱动型和环境驱动型3种模式。其中,需求侧驱动为产业内多元化提供内生动力,外部环境是产业间多元化的重要推动力,企业核心能力以不同形式对两类产业多元化起到显著驱动效应。本文基于组态观的整体视角,检验和拓展了中国情境下隐形冠军企业多元化发展路径,对于克服隐形冠军企业“成长的天花板”,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在各个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持续深入,逐渐涌现出一些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本文首先给出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的定义和判别标准,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对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创新的动因、形式和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为军队和民用需求而创新,有时也因创新而开拓新的市场需求;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创新通常是连续不断的、多元化的,不仅是持续的军民两用技术创新,还有非技术创新如商业操作模式创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注重生产经营效率,建立对接需求方和技术方的公关部门,同时还拥有鼓励职工创新的企业文化。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数量较少且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建议政府应健全军民融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制度环境、完善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法规、打破军民融合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壁垒,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应强化自身“问题解决商”的定位,努力构筑“人人创新”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4.
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视角,分析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路径,并利用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部分数据实证检验其实施效果.结果 表明当前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了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获得创新产出,但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增加短期内未反映在企业的发展上;进一步检验发现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具有明显的企业规模差异性.具体是研发费用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具有企业规模差异,而科技人员人均研发费用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则不具有.研究可以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一种尝试,也可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国内外通用的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政策扶持企业创新的重要依据之一。政府对农业上市公司一般性财政扶持力度比较大,且开始对创新活动进行重点支持。本文以2012~2016年48家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研发经费投入量而非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对农业企业绩效提升具有正向作用,政策侧重点需要转变;政府一般性财政补贴对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并不明显,为提升创新驱动效果,需要更好地与农业企业创新活动结合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政策效果,采用AHP分析法,建立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模型,从科技创新创业政策特性、效应、主题、创业态度、创业活动指数、创业抱负和创业幸福感7个方面25个指标评价科技创新创业政策效果,最后从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政策的顶层设计、实施区域均衡的科技创新培育政策、科学优化科技创业企业扶持政策投入比例等方面提出优化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探索何种创新驱动路径更有效,对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提出企业"六位一体"创新驱动要素体系模型(人力资本、资金来源、技术获取、政策激励、研发合作以及国际化程度),并从线性驱动和协同交互驱动两个维度探索了各个创新驱动路径的差异。对河北省274家高新技术企业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外部资金来源对企业创新的驱动作用强于其他路径,其次是技术获取路径,而研发合作和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消极效应。人力资本驱动路径与技术获取、激励政策以及国际化水平路径之间发挥了较好的正向协同效应,而资金来源与政策激励以及国际化程度之间的协同作用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2012~2018年涉及六个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不同研发强度下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双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2.500和9.280。在低水平和高水平的研发强度下企业资产负债率对于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较低,而中等水平下两者的负向效应较高。且三个区间的负向效应均远低于不存在研发投入变量时的负向影响水平。因而一方面说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最优区间,另一方面说明研发投入确实有助于削弱企业资产负债率对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在其他因素的研究中也发现,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等因素也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非线性的作用,企业应定期检测这些指标以确保其保持在最优范围内,全面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9.
从创新驱动主体要素、创新驱动发展投入要素、创新驱动发展产出要素、创新驱动发展环境要素等4个方面构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加权关联法评价全国31个省市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分析北京、陕西、江苏、浙江与江苏等5个创新型省市的创新驱动要素差异,最后分析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素并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激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雇主—雇员匹配调查”数据,从用工模式视角考察灵活用工模式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灵活用工模式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抑制效应;从劳动力要素配置角度来看,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下降是造成灵活用工模式抑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重要机制;扩大企业规模以及增强企业工会劳动保护效果均可以削弱灵活用工模式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抑制效应。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关于用工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认识,而且为创新研发投入决策理论以及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建设新型研发组织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梳理先前文献的基础上,拓展PSR模型,构建山西省新型研发组织培育的“驱动力-状态-响应策略”的分析框架,即从国家、横向对比和山西省自身等层面挖掘山西省新型研发组织培育的驱动力,从创新变革观念滞后、政策缺失、体制机制不健全和竞争力弱等方面阐释山西省新型研发组织培育的现状,从经验借鉴、顶层设计、政策完善、融资多元化、评价科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山西省新型研发组织培育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持续创新是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的关键所在,而创新投入是衡量家族企业创新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受制于营商环境和融资结构等因素,我国家族企业长期处于创新投入不足状态,这一局面的存在将不利企业长期发展。因此,本文以2015—2018年间506家家族企业为样本,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以及企业所处营商环境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这为家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融资方式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股权融资有利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而债权融资则起到相反的效果;加入营商环境因素后发现,营商环境在两者关系中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当营商环境存在不足时,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当营商环境相对完善时,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与创新投入的关系中,营商环境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是商业生态系统中参与合作及创新的重要主体,其商业模式在企业绩效和持续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探索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特性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对江浙290家中小企业进行数据调研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商业模式的价值共创性和创新性对其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商业模式的难以模仿性在价值共创性、创新性与企业绩效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一方面深化了商业模式特性与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通过改善商业模式特性提升绩效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东北振兴亟待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但我国东北地区科研机构的大量科研成果并没有在东北本地转化。文章以中国科学院为例,在总结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成效的基础上,从主体和环境角度,对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虽然东北地区创新资源匮乏、中介机构能力较弱、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不强等因素在短期内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但全球经济发展长波也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创造了新空间,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创新资源集聚的主导因素研究:以浙江为例/FO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菲琼  任森 《科研管理》2011,32(1):89-96
    摘要:区域创新是当前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往往从产业、制度、文化和过程等方面研究区域创新行为,对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演化规律则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整合几个主要学派的观点,以浙江省为例研究创新资源集聚的主导因素及创新资源禀赋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时间序列因子分析,本文发现:1人力资源因子和物质资源因子是浙江创新资源集聚的主导因素;2浙江省创新资源投入的增加会带来本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改善;3浙江省创新活动正在经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浙江省应当注重创新资源的投入和培养,遵循创新的市场化规律,以企业为主体,增强企业和高校的创新合作,优化地区创新资源配置,使创新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全球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中国经济发展也步入新常态,判断当前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范式转换,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研究分析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企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和范式转换,并通过对1023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进入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2)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外延式增长仍然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3)规模经济性仍然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4)创新活动是决定企业未来成长性和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企业向创新驱动发展范式转换的建议和后续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李后建 《科研管理》2018,39(11):158-165
利用官员更替数据匹配世界银行提供的关于中国企业营商环境质量调查数据,旨在从实证的角度探究官员更替、银行授信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官员更替和银行授信都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官员更替这种强烈的外生冲击会强化银行授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影响。不过,官员更替和银行授信对规模不同企业的研发投入的直接和交互影响存在着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丰富和完善官员更替制度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程聪  谢洪明 《科研管理》2012,33(11):129-136
既往的文献在研究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策略对于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时,很少将企业外部环境与绿色经营策略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同时也忽略了环境效益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以环境效益为调节变量,提出了企业外部环境、绿色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理论模型,并结合我国浙江绍兴与江苏吴江89家化工印染企业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企业外部环境对绿色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环境效益在绿色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明确了企业外部环境与环境效益在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策略中对于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实施正确的绿色经营策略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实施R&D国际化现状的调查 ,本文从R&D国际化的促进因素、抑制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 ,分析了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各种影响因素。本文认为 ,R&D需求方面的因素不是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R&D供给方面的因素是我国企业进行R&D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成本过高、与国外沟通渠道不畅是抑制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我国企业的R&D国际化程度不高 ,一方面与企业的经营实力不强、国际市场的开拓程度不高有关 ,同时也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意识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