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1年4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了有关探望权的内容,这一规定不仅为司法实践中久已存在的子女探望权纠纷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同时也强化了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探望权的保护力度,是婚姻立法的一大进步,也是法制人性化的重要体现。但是在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探望权案件"判决容易执行难"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利益,维护法律的尊严。笔者从分析探望权案件执行难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在现实中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对解决探望难的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婚生子女推定 ,即推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或出生的子女与生母之夫有血缘关系 ,是生母与其夫的婚生子女。这一制度在国外立法中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我国司法实践中有婚生子女推定的作法 ,却没有明文立法 ,不久前颁布的《婚姻法修正案》也未采纳设立婚生推定制度的立法建议。我们认为 ,在我国建立婚生女子推定制度是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无效婚姻制度是我国修订后的《婚姻法》新增设的一项制度,它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一个空白,是对我国婚姻立法的重大发展,也是我国婚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它不仅完善了我国婚姻法理论,有利于婚姻法向民法典的回归,而且为人民法院审理违法婚姻案件提供了审判依据。但是,新婚姻法对于无效婚姻制度立法方面的设计还存在一些缺陷,所以对无效婚姻制度的内容、无效婚姻的确认、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进行深入的剖析,对于当前的司法实践及其婚姻立法相关内容的完善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婚姻法第三次司法解释》与2011年7月颁布,核心直指如今婚姻财产纠纷的主要问题房产所有权问题.婚后一方父母为子女买房的房产的产权划分等热点问题引发全社会热烈讨论.有法律学者认为此次关于房产所有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有削弱对于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者的嫌疑.对此笔者从此次司法解释所遵循的立法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可能达到的效果角度分析,以及对于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界限问题三个方面尝试就此次关于房产所有权的婚姻法解释是否削弱了对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者的保护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婚生子女推定,即推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或出生的子女与生母之夫有血缘关系,是生母与其夫的婚生子女。这一制度在国外立法中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我国司法实践中有婚生子女推定的作法,即没有明文立法,不久前颁布的《婚姻法修正案》也未采纳设立婚生推定制度的立法建议。我们认为,在我国建立婚生女子推定制度是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法律语言包括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对于目前我国最早的法律文本—《睡虎地秦墓竹简》(以下简称《睡简》)来说,尽管其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界限并不是那么严格清楚,但从各篇目的句类选择运用及其分布来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法律语言特点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从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对《睡简》中的句类进行静态描写分析,描写我国古代法律文本在立法、司法等语言中对句类的选择要求,试图探寻现代法律语言对古代法律语言在句类上的继承和发展,整理出句类在我国古代法律语言中的功能特点,这对于研究我国法律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股权作为一个重要的财产标的,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何认定仅在一方名下的股权归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首先是夫妻离婚时必然涉及夫妻财产分割,那么该部分股权,能否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需要通过股权的性质来分析。其次当夫妻中的一方擅自转让股权后,股权转让协议效力与第三人能否善意取得股权等法律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因为《公司法》和《婚姻法》的立法目的不同,在法律利益保护的侧重也不太一致,从而出现法官在具体适用《公司法》或是《婚姻法》时作出不一样的判决。为了调和部门法之间法律适用冲突,通过提出完善夫妻共有财产登记制度和健全股东处分程序的建议来明确股权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根据笔者在一个法律语言规范化会议上的报告整理而成。主要讲述立法、司法层面的语言问题,以及语言法律问题。在立法层面,法律语言与法律思想伴生伴行,立法过程就是法律语言运作的过程;起码也应当将语言看作最为重要的立法技术。司法活动是一连串的语言行为,研究这些行为,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司法文书的规范化,是应当重视的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邮件、博客、微信等语言新媒介,各种新的语言技术、声像技术,已经成为司法证据研究的新课题。此外,法律语言学还应当关注为语言、语言活动所建立的语言法。在全球视野里,关于语言的法律已经成为公共事业领域的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9.
透过我国法律对同居义务规定的演进,我们找到了我国《婚姻法》至今未加以规定同居义务的部分缘由。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对同居义务加以确认的立法现状,促使我们对同居义务规定与否的利弊进行再思考。我们应该在婚姻法的条文中明确规定夫妻互负同居之义务、同居义务豁免之理由及违反同居义务规定的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10.
《家长》2005,(1)
刘文娟同志:按照法律规定,子女成年后,非因特殊情况,父母不再负担抚养义务,上大学和结婚所需的费用父母可以不负担。当然,父母基于感情自愿继续承担的,法律不予干预。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2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  相似文献   

11.
法律本身所具有的权力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处处小心,他们必须从语用学指别的角度对司法语言中人称指别的角色定位,语篇指别的自指话语中的指称,以及社会指别的头衔等角度,充分体现司法语言的权力意志,还必须顾及英汉法律文化的差异,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减少权力缺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差距较大,人们的文化水平高低有别,尤其是法官在面对农村案件当事人时,怎样引导他们正确参与诉讼是值得认真思考之事。司法能动是中国大法治环境下积极倡导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农村基层人民法官处理农村案件时积极引导案件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现状。语言是法律诉讼的媒介,基层法官与当事人沟通的同时,还要掌握语言的深浅,避免与法律相违背的语言缺陷。农村案件当事人需要法官给予更为直白的诉讼指导,由于司法语言承载着司法公正,司法语言运用成为司法实践中很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第三人制度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司法实践和法学理论探索的共同产物。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设立有利于简化诉讼程序,减少诉讼成本,彻底解决与案件有联系的利害关系人之间的争议。仲裁制度作为一项维护民事实体权利的程序法律制度,只有引进“第三人”程序,才能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民事权利,彻底地解决多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节省时间、金钱和提高效率。第三人加入仲裁程序可采用仲裁协议当事人申请第三人加入仲裁或第三人主动申请加入仲裁等方式。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立法语言还是司法语言的运用,都离不开逻辑这个工具,法律语言在句子的运用上也要遵守逻辑规范原则。本文试从三方面对法律语言在句子运用中所遵循的逻辑规范原则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English,fuzzy words are poured into legislative language and judicial practice constantly.Hence,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and fun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fuzzy words in legal English.  相似文献   

16.
网络言论是公民以网络为媒介所表达的一种言论,它是现代社会公民言论的重要表现形式。网络言论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由于其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存的特征,因而具有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的双重价值。在个人权利领域,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有利于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而网络言论的不当表达则极易导致对其他公民合法权利的侵害。在司法权力领域,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是促使司法公正的积极因素,而其不当表达则会侵犯司法权,损害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不起诉制度包括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不起诉制度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环节,适应了我国司法实践的具体需要,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但是经过近十年的运行,不起诉制度逐渐显露出较多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法律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目的语言,有其特殊性。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恰当处理好对等和空缺现象。刑事起诉书是刑事诉讼开始的重要文件,其关键词的翻译准确性是司法公正的语言保障。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借助权威字典的解释,在对等和空缺理论的指导下,或归化或异化,力求实现最大限度的对等。  相似文献   

19.
近代的理性主义在限制封建司法专断的进步层面上,也造就了对法典式立法的崇拜和司法机械主义的产生,由理性至上主义排斥法官释法的主体性和法官释法权所衍生出来的司法机械和司法不公日益凸现,加之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想的兴起所引起的对理性至上主义的反思,欧陆各国立法和司法中理性主义思想的传统垄断地位正趋衰落,反观我国之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解释中的绝对理性主义之盛.并剖析其痼疾,适当调整认识的立场和解释的理念,并实现司法权的归位,不失为及时之需。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法律解释学比较偏重于对西方理论的介绍性研究,而忽视对本国司法经验与智慧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对司法过程中所累积下来的案例缺乏系统的研究.我们没有看到:法律解释学不仅要关注法律解释及其方法,更主要的是对已有的法律解释结果的反思.对判决的研究是法律解释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