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际化视角比较研究工程造价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上以英国为代表的工料测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是高等教育与执业资格一体化、国际化。文章通过时英国和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国高校调研,深入分析了这些地区工程造价高等教育系统的输入、输出、转化机制,即行业学会对高校课程体系的认证制度、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专业人士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等,并对其工程造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程造价能力标准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外工料测量师能力标准体系与课程体系设置响应关系的分析,得出了工料测量师能力标准体系在课程设置中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内造价工程师能力标准体系与高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的对应关系,给出了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制度已成为教育界、工程界的广泛共识。认真研究相应的国际专业认证(评估)组织及其认证制度,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与国际认证制度具有实质等效性的高等工程教育评估认证体系,是提高我国高校土建类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比较台湾IEET专业认证(评估)与大陆高校土建类专业认证(评估)之差别,进而完善大陆高校土建类专业认证(评估)体系,必须确保专业认证(评估)机构的中介性和权威性,明确国际互认是大陆土建类专业认证(评估)的努力方向,制订科学合理的土建类专业认证(评估)标准,严格执业资格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联手高校,共建广联达软件"认证基地"广联达建设行业信息化应用技能认证(Glodon informtization Application Skills Cert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简称GIAC,是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高校相关专业在校生和社会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专业软件技能、应用经验和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的平台。目前,GIAC主要针对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相关专业的在校生和社会工程造价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认证。平台针对建设工程行业工作岗位特点设计的考核内容、级别和标准,得到中关村绿色发展联盟、GIAC专家委员会等40家机构和企业的签约承认。通过广联达认证的人员,具有利用广  相似文献   

5.
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为目标 完善高职院校专业评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认证是提供一种资质认定的证明, 它遵循一定程序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率, 它是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质量的重要保障. 但我国专业认证体系中的高职院校专业评估制度严重缺失. 构建专业认证体系的对策是完善并切实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评估内部自评机制和制定与社会行业一致的专业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推动专业改革的重要推手,其提出的认证标准是专业发展的导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在新时期下应结合本专业特色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重新评估原有的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设置等进行定量化评判,形成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培养标准为根本、课程体系为支撑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工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得到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工程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哈尔滨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探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及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的建立,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到学生毕业上岗认证制度的建立,探索高职“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是我国工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地方高校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和认证标准要求,以临沂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在总结目前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工程认证过程中存在典型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地方高校需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师资工程素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等方法,构建各地方高校的区域特色与行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整体水平,达到国家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程力学专业的教学和培养,通过调研比较了国内外著名高校工程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以美国高校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了其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成功经验,对国内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本科向硕士层次的拓展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工程硕士培养相较学士培养,在学制、学分、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培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综合分析国内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差异性,在明确工程硕士与学士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联性基础上,考虑大多数学校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以及工程硕士通用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对工程硕士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素——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三项提出了具体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双证书认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行业协会与高校之间的认证关系不成熟,国内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认证采用了一种双证书认证模式以适应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双证书认证的核心内容是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认证考核。但是由于认证考核的能力标准缺失、认证程序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双证书认证实施过程中认证目标的扭曲,不利于建立行业协会与高校之间的认证关系。通过对发达国家及地区工料测量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方式分析,对其专业认证考核的关键要素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国内双证书认证试点工作需要改善的环节,最终提出我国内地开展专业认证的建议,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工程专业认证作为专业建设的有效手段在国内已经得到政府、高校、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已有二十余所高校的自动化专业通过了工程专业认证。 文章基于国际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分析郑州大学自动化专业在工程认证过程中培养目标、毕业标准、课程体系的修订和改进,强化“自动化专业导论”,调整“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学内容和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课程体系更加有效地支撑毕业标准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其他参与自动化专业工程认证的高校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制订的评估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特点,结合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木工程专业的现状,提出了适应土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已成为我国"五位一体"的高教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本文结合长沙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介绍了该专业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在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专业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6.
常丽 《教书育人》2022,(5):74-77
师范专业认证是师范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培养目标实现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本项研究基于课程发展的基础理论,借鉴国际教师教育认证有益做法,结合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管理要求,在对高校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各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视角提出了俄语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旨在为高校师范专业认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行业特色高校办学和学科优势,结合工科材料专业的特点,结合国内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现状,就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涉及的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实施研究型教学方法、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及构建国际化合作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为行业特色高校工科专业实施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工程教育认证在我国的发展,分析了自动化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和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培养模式的区别,研究了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对自动化专业实施工程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对开展高等教育专业评估与认证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专业评估(认证)工作在我国高教评估体系中尚属一个薄弱环节,除个别部门开展了一些专业的评估之外,全国范围内的专业评估尚未开展,整个专业评估与认证工作还处于初级探索和借鉴经验的阶段。本文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评估(认证)制度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开展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二十年来,湖南省高校专业认证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认证水平位于全国前列,高校通过专业认证受益良多。同时,也存在着高校参与专业认证意识较弱、“重认证轻整改”现象较为普遍、通过认证的院校和专业分布不均衡、区域内专业认证或评估的实践探索有待加强等几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全省组建各类专业评估或认证委员会、建立省高校本科专业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价系统、建立高校专业质量评估结果发布制度、本科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高校专业认证信息管理系统和专业认证的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