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几何证明题都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中已知部分就是题设,求证就是结论.而已知部分的每一个题设都含有一个待证的结论.这些题设中的每一个条件都是为求证铺路、架桥的.在证明几何题时,只要将已知部分的全部题设顺理推出所需结论,求证也就达到目的了.所以几何证明题的因果关系实质是题设与结论的关系.初学几何证明的同学,只要善  相似文献   

2.
几何证明题都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中已知部分就是题设,求证就是结论.而已知部分的每一个题设都含有一个待证的结论.这些题设中的每一个条件都是为求证铺路、架桥的.在证明几何题时,只要将已知部分的全部题设顺理推出所需结论,求证也就达到目的了.所以几何证明题的因果关系实质是题设与结论的关系.初学几何证明的同学,只要善于寻找题中的因果关系,就能很快入门.现举例如  相似文献   

3.
尽管课程改革对几何问题进行简化,但许多学生对几何的学习仍然有点害怕。出于什么缘故呢?几何总是伴随着已知、求证,求证部分就是结论,做几何题就是通过充分的理由和合适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的成  相似文献   

4.
尽管课程改革对几何问题进行简化。但许多学生对几何的学习仍然有点“害怕”。出于什么缘故呢?几何总是伴随着“已知”、“求证”,求证部分就是结论,做几何题就是通过充分的理由和合适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的成立。理由除了从已知条件中寻找,还要从已学过的知识库中寻找。理由充分后要组织过程的书写。  相似文献   

5.
尽管课程改革对几何问题进行简化。但许多学生对几何的学习仍然有点“害怕”。出于什么缘故呢?几何总是伴随着“已知”、“求证”,求证部分就是结论,做几何题就是通过充分的理由和合适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的成立。理由除了从已知条件中寻找,还要从已学过的知识库中寻找。理由充分后要组织过程的书写。  相似文献   

6.
证明就是由题设(或已知)出发,经过一系列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或求证)正确的过程,也就是说,正确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在初学几何证明时,很多同学往往找不到正确的证明思路,甚至感到无从下手,怎样才能学好几何证明呢?请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几何题有三类基本题型:作图题、计算题、证明题。证明题是几何中最常见、最具特色的题型。几何证明题不同于代数式的演算,也不同于解方程的演算,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几何》第一册第93页指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几何证明的过程,像一篇小文章,是由几何语言“编织”而成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每一步中又怎么写才是最合理、又最简  相似文献   

8.
初中几何证明题不但是学习的重点.而且是学习的难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的解题能力呢?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我认为要提高证明题的解题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读题1.读题要细心,有些学生一看到某一题前面部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直接写答案,这种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取,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  相似文献   

9.
初学几何证明题时,同学们往往觉得有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证明题的三个“关键点”. 一、要掌握读题、画图的技巧要认真阅读题目,弄清题目中几何术语的意义,分清题设和结论,然后根据题设、结论的内容画出图形,再结合图形在已知部分写出题设内容,在求证部分写出结论内容.例如: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为了分清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可以将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即“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因此,该命题的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这样,上述命题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如…  相似文献   

10.
平面几何的证明一般都是根据几何公理、定理进行逻辑推理论证 ,似乎与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没有关系。事实上 ,借助于锐角三角函数证明几何题 ,则出奇制胜 ,巧妙之处 ,令人拍手叫绝。现举例如下 :一、求证线段及线段的乘方间的关系图 1例 1.已知 :如图 1,∠BAC=90°,AD⊥ BC,DE⊥ AB,DF⊥AC,垂足分别为 D、E、F,求证 :AB3AC3=BECF(教材第二册 5.4 B组第 3题 )证明 :设∠ C =α,则∠ BDE=∠DAE=α在 Rt△ABC中 ,tgα=ABAC,∴ AB3AC3=tg3α;在 Rt△ BED中 ,BE=DEtgα;在 Rt△ CFD中 ,FC=DFctgα;在 Rt△ AED中 ,tgα…  相似文献   

11.
添辅助线是几何证题中的一种手段,当题目由已知条件不易推出求证结论时,常须要添加辅助线.如何添辅助线,是几何证题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谈谈圆中一些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逻辑推理的过程是应用语言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聋生因听力障碍导致语言障碍并影响思维发展,其思维方式基本以形象思维为主.做几何证明题,关键是找到从已知到求证的通道,即证明的思路.它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生正确认识“已知”,和“未知”,“因为”和“所以”初学几何的学生,往往“已知”、“未知”,“因为”、“所以”搞不清楚,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靠想当然证题.尤其是证明一个命题形式的题,判断已知条件、求证、作图都得靠自己动脑,就感到更困难.这时,我先要求学生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以便分清题设和结论,接着告诉他们题设就是“已知”,  相似文献   

14.
几何证明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一个问题中,数学思维的起点(即平常所说的解题“突破口”)往往不止一个,如果能抓住这些“突破口”,寻找“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途径”,就能变一道题为一组题,使我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快速提高学习效率.几何教科书中就不乏这样的例子和素材,现就人教版《几何》第二册P70例5加以说明.例: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已知:如图1,在△ABC中,AB=AC,DB=DC,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DE=DF.分析1对于DE=DF,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来证明.证法1…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天津市中考数学试卷第21题是一道非常灵活的几何证明题,题目是: 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BC切⊙O于B点,OC平行于弦AD。求证:DC是⊙O的切线。 该题求证直线与圆相切,在初三教材中,证明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定理只有一个,即“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所以;连结辅助线OD是判定切线的必要题设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初二几何学习中开始接触到一些几何文字题,要想准确地证明(或求解)出几何文字题,前提是正确地写出文字题的已知和求证(或求).如何做好这关键性的一步,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几何、代数是互相联系的,有些几何证明题就可以用代数方法来解答,下面举例说明用三角函数证明几何题.例1如图1,△ABC中,AB>AC、CF、BE分别是AB、AC上的高.  相似文献   

18.
从“平行线”起将频繁接触几何证明题.解几何证明题时,应先明确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各是什么,然后根据题中的条件与所要证明的结论,回忆学过的知识中哪  相似文献   

19.
旋转法是几何证题中一种很重要的解题技巧.在同一平面内,将图形的某一部分按特定的条件旋转一个角度,把分散的条件和结论相对集中起来,使图形中的相关部分发生新的联系,能使已知和未知得到更好的沟通,从而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现就旋转法在几何证题中的应用举例加以说明,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几何证明吵,求证题是由边、角、线段等待证要素构成的,这些待证要素之间的联系又常常是非显性的,给证明增加了难度,越难的证明题,待证要素之间的联系越掩盖得暗密,挖掘待证要素之间的非显性联系是解证几何题的关键,挖掘待证要素间的非显性联系是有规律可循的。将分散在不同图形中的待证要素集中到一个几何图形中,对证明几何题很重要。“集中”通过造角、平移、旋转、点反射等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