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一个汉字有多种读音,这种字通常叫多音字。多音字不同于异读字。异读字虽也一字多读,但这多读是不受语言环境制约的,不管读哪一种音,意义都一样(如“跃”过去是异读字,可yuè、yào两读。今已规范通读为yue)。多音字的“多音”是相对的,是就该字不与别的任何汉字组合而孤独地存在时说的,如果它不负“使命”,表示某一语素并记录和传  相似文献   

2.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互注”异音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的互注,是多音字的异读在不同处的加圈异注,即又音互见。该书为1419个多音字头共加3048圈,这些异读主要有同义异音、专名音变、音变构词三大内容。该书作为科考用书具有简明、通用的特点,对《广韵》、《经典释文》等的异读有传承也有取舍和发展,运用了加圈互注的音义分析方法来辨音明义并考词定字,反映了音变构词批量生成古今字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异读?人教社版高语一册知识短文《诵读的要领》解释说:“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这是对于异读字的一般特点的通俗的说明,不是定义,不能据此将多音字一概视为异读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说明”部分开宗明义:“本表所审,主要是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不列出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与字典、词典形式不同。例如:‘和’字有多种义项和读音,而本表仅列出原有异读的八条词语,分列于hè和huo两种读音之下……其余无异读的音、义均不涉及。“和”是多音多义字,但并不就是异读…  相似文献   

4.
穷尽式考察敦煌《文选音》残卷音注中切上下字与被注字重复的反切,发现这种反切是专门用于标记多音字异读的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切上字重,则以切下字凸显异读的声调差异;切下字重,则以切上字凸显异读的清浊变换。所注异读多与汉语音变构词相关,注音方式是以常读注异读,常读音义不出注。随着中古时期反切结构的改变,重字反切逐渐式微,文献中留存较少,后人遂以为讹误。  相似文献   

5.
多音字的异读情况,除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之外,最常见的还有复音合成词异读,而用的最多的则是意义音变(即破音异读),容易忽视的是复合音变。请看例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多音字并非朝夕形成,它是在若干年的演变和发展中沉积下来的。汉语多音字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并存形成多音字;2)文白异读造成多音字;3)某些词语的传统读音与今音并存形成多音字;4)汉字自身演变形成多音字;5)假借和引申造成多音字。  相似文献   

7.
傅海炎 《海南教育》2014,(12):25-26
多音字,又叫异读字,指一个"同形字"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和意义,包括异词异音和同词异音两类。据统计,《新华字典》里,约有百分之十的字是多音字,总字数约有700多个。一形多音字在不同的词中读音不同,意义也各异,需认真辨明、记清。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多音字的读音掌握不准,以至于在语言表达时,常常出现错误。多音字成了字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在中高年级词语教学中,多音字的教学,显得更为突出。小学语文的多音字大部分指一形多音。  相似文献   

8.
了解文言文异读的三种类型。文言文的异读有三种情况。1.破音异读,即通过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字的不同词性和意义。2.通假异读,即甲字通假乙字时。读乙字的音。3.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保留古音,应按传统或习惯的音去读。(有人把多音字称为多音多义异读) 掌握文言文诵读的要领。包括读准字音。即读准破音、通假和古音三类异读;读清句读,即需特别注意句子中无标点处的停顿;读出语气,即诵读时要特别注意词的感情色彩、句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要诵读出它们特定的作用来。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多音字,这些字中多音字的读音纷繁多变,而且一些多音字读音却难以抉择,学生学起来也是困难重重。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通过利用语境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与确认。  相似文献   

10.
1.多音字:切记据义定音多音字异读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这个字单用和构词,或用这个词构成不同的双音节词、多音节词时读音不同;二是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同;三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读音不同。多音字的意义不同,其读音也相应改变,以示区别。因此,考生可以根据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记忆其读音。  相似文献   

1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是高考语文第一个板块“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的第一个考点,本考点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和其他易误渎的字,其难点是辨析多音字的异读,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语文课本这三者中容易读错的字。由于本考点考查范围广且试题设问形式灵活多变,因此在要求考生按相关方法准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高考前夕的语文复习如何明确重点?在对2006年的高考命题和《考试说明》充分研究之后,我归纳出三个突破口。一、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字音:考试范围以常用多音字为主,声调不作为重点。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常用多音字”是指不涉及古音、异读现象的多音字,大概有320个,其中需要强记的不超过50个。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自己常错的重要字音,进行强化记忆。字形:考试内容包括能区分形近字、同音字,辨析错别字等。考查重点是词语(包括成语)中的形近字、同音字。结合作业和考试情况,我们可以筛选出200个易错词语强化记忆。词语(包括…  相似文献   

13.
1.多音字:切记据义定音多音字异读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这个字单用和构词,或用这个词构成不同的双音节词、多音节词时读音不同;二是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同;三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读音不同。多音字的意义不同,其读音也相应改变,以示区别。因此,考生可以根据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记忆其读音。如"间不容发",本义为"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距离极小",这里的"间"应  相似文献   

14.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考点简说]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高考只考字音的识记,不考拼写。命题以《现代汉语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据,常考内容有以下几方面:①多音字误读;②形声字误读;③形近字误读;④方言字误读;⑤已统读字的误读。  相似文献   

15.
多音字中有许多词语只在表示某种特定意思时读另外的音,其他情况下读音相同。如“巷”只在表示“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时读hàng其他情况下一般都读xiàng。我们暂把这种现象称为多音字中的“惟一”异读现象。很明显,一个存在“惟一”异读的多音字,只要记住这个异读的特殊的情况,辨析其读音时便再也不会因其多音而难以推断了。经总结,这类“惟一”异读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有关多音字的考试,不知始于哪年哪卷,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便有大量的多音字在试题中出现,诸如恶、胜、数、呆、从、凿、作等等。后来,虽然有一部分在1985年12月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被规定统读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留了下来继续被命题者拿着考人。仅以高考为例,1990年到2001年的12年中,除1994年无多音字和1999、2000两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多音字给人们识读和使用汉字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特别是那些不辨义的多音字,其多出来的音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可以适当加以“规范”和“简化”。可简化的多音字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一、同形同义多音字;二、同形近义多音字;三、同形多音只用于一些特殊场合:(1)姓氏、地名多音字:(2)因通假而形成的多音字;(3)用于个别词语或专名中的多音字;(4)文白异读多音字;(5)保留方言音形成的多音字。多音字简化应采取积极而慎重的态度进行。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中,将“阴”误写作“荫”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多是因为不了解“荫”已由多音字改为一个字音的统读字造成的。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视部联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荫”字取消了阴平的读音,统读去声。并指出“树荫”应为“树阴”,“林荫道”应为“林阴道”,也就是说,“荫”已不再是多音字了。  相似文献   

19.
方言中,往往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文白异读字,但我们仅以云南方言的红河州话中的文白异读字为重点进行研究。所谓文白异读字就是指用方言念书的音叫文读,用方言说话的音叫白读。我们研究的文读字是方言念书时的音,并不是普通话念书的音,但它们两者又有联系:即普通话对文读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收集了红河州话中比较有特点的建水、泸西、弥勒、蒙自等一些县的文白异读字。初步统计,得到了44个字。从中我们发现了红河州方言的文白异读字的一些特殊规律。我们主要采用分类法来研究:也就是把这44个字分成三类来进行研究。第一类为声变韵不变的字,它占总字数的25%;第二类为韵变声不变的字,它占总字数的36%;第三类为声变韵变的字,占总字数的39%。  相似文献   

20.
所谓统读字是指曾经有过异读,后经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审订,于1985年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公布了的被规定为“无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的那些字,一共有587个。在公布《审音表》的同时,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出通知:“自公布之日起,文教、出版、广播等部门及全国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本表为准。”这是到目前为止对587个统读字,272个异读字最标准、最权威的规定。然而,《审音表》公布十四年了,直到今天,部分统读字仍未统读,一些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