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些孩子,缠人、闹事、小题大做,占用了大人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称为“难缠”孩子。他们的“难缠”行为往往会让父母大为恼火,父母不光是嫌孩子缠住自己,更担心的是孩子独立性太差,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照顾他们生活的同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的心理逐渐自立起来,让父母从被“缠”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2.
(1)父母用催促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此时他不喜欢父母干涉他的生活,凡事喜欢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2)孩子白天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大脑已经疲劳。  相似文献   

3.
(1)父母用催促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此时他不喜欢父母干涉他的生活,凡事喜欢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2)孩子白天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大脑已经疲劳,所以,孩子回家后,不要立刻逼他做功课,让他先玩一会儿,这样可恢复体力,从而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5.
让孩子自己往前走——婴幼儿自立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立是个体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而我们常听一些父母抱怨如今的孩子依赖性太强;媒体上也曾出现“中学生不会剥鸡蛋皮”、“大学生父母陪读”的惊人消息。养子不教,谁之过?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忍心或怕麻烦不愿让他们独立做事。孩子大了,父母想让他们自立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缺乏自立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成人的角度来说,似乎不与他们对着干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听话的孩子”、“乖孩子”。当然,这其中的“不对着干”包括对父母的安排“惟命是从”,不与父母吵嘴,不“顶撞”父母、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秀,绝对听从老师的教导……总而言之,对师长千依百顺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很受大人们喜欢的,因为令他们省心。但是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评价听话的孩子呢?本文作者采访了几个孩子,他们的想法有的是在成人理解的范围之内,有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吃惊了。  相似文献   

7.
陈功苹 《山东教育》2010,(1):106-106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皇帝”,父母的手中宝,爷爷奶奶的心肝。现在的孩子,他们很少知道去体会父母的艰辛,更不懂得体贴老人的身体。面对操场上那些蹦蹦跳跳的身影,我常自问该如何让他们去更多地明白父母的不容易,该如何让他们明白爷爷奶奶的疼爱和呵护,又如何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付出……  相似文献   

8.
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氛围和孩子们保留特定的时间,晚饭是分享家庭时光的重要机会,但往往被忽略。父母对孩子每晚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孩子就会觉得有种被尊敬的感受。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这种非对抗性的环境对父母、孩子都很适合。特别是父亲,他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这样可以避开所谓的“冲突”。作一个顾问,而不是经理。父母给孩子建议,甚至好的建议,他们也会不理睬。他们需要的是顾问、支持者。当你知道孩子…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人们会用乖来形容一些孩子,他们容易管教,不争抢也不吵闹,让父母非常“省心”。医学心理学专家却提醒家长,对这样的“乖”孩子,应多加注意,他们有可能是“退缩儿童”。  相似文献   

10.
过度保护型有些父母总是过度保护子女,因为他们总认为孩子没有能力面对外部世界。“这种类型的父母本身就很胆小,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危险,所以从来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一切都由他们包办。然而他们不知道,以爱的名义过度保护孩子,这只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过度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他们对于外界的批评非常敏感,并且极度依赖父母。成人后,在面临重大抉择时,他们往往要花费比其他人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过度赞誉型对子女的优点过度赞誉或夸大也非常危险。“这类父母总是忙于让子女在各个方面出…  相似文献   

11.
信息窗     
一项儿童调查惊人:“父母让我们真心烦”在孩子心里,最让他们烦心的是什么?济南市青少年宫对济南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200名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小朋友道出了让大人们吃惊的答案。问到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时,49%的孩子认为“父母唠叨”最让人心烦;20%的孩子认为“大人常打牌、麻将”让人心烦;19%的孩子为父母“很少让自己出去玩,或不让其他孩子到自己家”而心烦;15%的孩子认为“父母经常抽烟、喝酒”让人烦;14%的孩子对父母“让自己多做作业”感到心烦。即使感到心烦,仍有40%的孩子不敢给家长提意见。给大人提意见会怎么样,他们能接受吗?3%的孩子认为“大人根本听不进”;40%的孩子认为“大人有时能接受”。  相似文献   

12.
星期天我尽量让孩子“无所事事”,除了帮忙家务外,原则上不催促他读书。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15.
尴尬的父母     
当今的孩子确实是“人精” ,你看 :“他们早早地会爬会走会说外语 ,不足周岁就能拆玩具听电话和使用遥控器……” ,我想 ,如果说年轻的父母们看着自己的孩子几岁便能烂熟游戏机玩残电脑仍然喜忧参半的话 ;那么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孩子 10岁便开始春心萌动悄悄“恋爱”并开始嫌弃自己时 ,一定是坐立不安、如临大敌的了。可怜的父母们这时才发现自己精心培育的“希望”竟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在高度竞争的现代社会里 ,父母们当然不想使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父母们的良好愿望 ,于是教他们说外语 ,用遥控器 ,玩电脑 ,…  相似文献   

16.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根据自己最近的调查发现,一些孩子的家长总是无法摆正“心”的位置,以至于走入了四大“心”的误区。平常心变补偿心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孩子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专家指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让孩子好好地做一个平常人,这才是父母应该具有的平常心。正常心变反常心一些孩子的举动明明很正常,但按父母设计的模式却变得不正常了。一位孩子贪玩,父亲就认为他得了多动症,带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很正常,可是父亲…  相似文献   

17.
在生活节奏日趋紧张的今天,许多家庭的早晨都像打仗一样忙碌。父母一边忙着准备早饭,收拾床铺,一边反复地催促着孩子起床、穿衣、洗漱、吃饭、去幼儿园。父母忙得心急火燎,可孩子却慢慢腾腾,还不对地忙里偷“玩”。  相似文献   

18.
《父母必读》2009,(5):96-96
“养育孩子根本没有必须遵守的规则,只有一些指导,并且需要针对每个父母和孩子做出改变。”“根本没有完美的父母。重要的是你能够一直向着好父母的方向努力。如果你对于自己的处境保持诚实,那么你的孩子对你的信任会增加。他们更关心真相,而不是完美,让一个人去扮演上帝的角色是不可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1.有时间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家中父母希望居室整洁,周围的邻居又喜欢安静。孩子一旦开始喊叫、跳跃,父母便会想办法制止,孩子只好越来越乖了。表面上,是父母管教有方,但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孩子的心灵也感受到了压抑。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像力尽情地玩耍,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2.关心他人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和社会有价值的成员,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5,(Z2)
秘密是孩子长大的营养品,得到父母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自尊自信的人。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秘密,让他们有一片自己的“野地”,给他们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你有权保守个人秘密,但是当你意识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难以面对复杂处境的时候,应及时向父母求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