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论是课程教学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展开的教学研究。它研究的基本宗旨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具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特性的学科(课程)对教学的本来要求,将研究的重心置于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内容”展开的逻辑轨  相似文献   

2.
与哲学认识论相比,课程论认识论所要探讨的是课程论研究当中特殊的认识问题.就我国课程论研究的现状而言,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论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课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也谈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论与课程论并非是平行发展的,教学论较课程论根基厚实一些,理论体系更完善;教学论经历了“求善”、“求真”到既“求真”又“求善”并在两者之间保持张力的过程,课程论是以“求善”为背景产生的;课程论与教学论应是平行的两个分支,目前,两者正处于分化期;现代教学论将从知识教育论转向主体教育论,课程论将逐步进行课程论的本体与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无论如何,哲学都应是关涉课程与教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就更不必说了。哲学更是关涉人的关涉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即人学!在育人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活动里岂能没有哲学!尽管“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已进入到一个对种种主义有更大容量的时期”,但在课程与教学论界“称得上主义的东西可能是太少了”(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前言》),以致尽管很多课程与教学论者打着哲学的旗号、喊着哲学的口号、讲着哲学的话语,却令我们闻不着哲学的味道。这使得人们发出“课程与教学论”是不是理论、有没有理论的质疑。甚至很多人为了不致降低自己高贵的学术身份而不…  相似文献   

5.
搞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帮助学生学好其它课程,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哲学无用论”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哲学教学要改革坚持以提高学生思维方式为主要目的,使哲学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以追求内在目的为主的思维活动过程,使学生最终能够树立“哲学有用论”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关于课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课程在哲学面前具有能动性、选择性。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用于课程研究,作为课程论的哲学基础,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建立实践课程论,这是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用实践哲学审视课程历史,探究课程本质,反思课程问题,把握课程规律及其特点,是实践课程论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课程论研究作为教育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与哲学这个母学科的关系值得深度探讨。本文拟对近5年来(2006年-2011年)核心期刊中相关的典型论文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尝试对“课程哲学”的研究类型进行划分,进而提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改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搞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教改,真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哲学素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生的文化结构以及教育培养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几种关系,即以“史“带论,处理好哲学与历史、文学的关系;以“比”带论,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关系;以“人“带”论,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文性的关系;以“实”带论,处理哲学与中国当代现实的关系;以“新”带论,处理好哲学与批判性的关系。真正把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摆脱哲学教学的困境,达到形而上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论体系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已出版的教学论著作因为教学论传统的延续、理论研究的哲学取向等原因在形式与实质上主要是“教论”。由于终身学习、课程改革等原因促成了新形势下“学”的张扬,教学论要重新纳“学”为内涵。在体系构建上,可从主体论、目的论、实施论、反馈论四个大部分,从“教”与“学”及其辨证关系的角度来安排纳“学”为内涵的教学论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试析课程哲学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课程哲学基础的研究 ,内容包括 :课程研究的哲学范式 ,作为方法论的哲学与课程建设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课程理论的建构 ,教育哲学与课程论思想等  相似文献   

11.
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兰的复杂范式理论目前已在世界上引起了普遍关注,其理论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理念,包括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原则,理性的开放性原则以及基于"此时此地"的主体观对于解决我国课程管理领域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比如,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协调好课程开发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课程管理的过程中,要弱化传统技术理性的支配,从而恢复课程管理系统本身一定程度的"无序"化环境;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课程实施者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从牛顿的单纯位置观念到休谟的简单孤立印象,被怀特海指为是一种误置具体性谬误。课程变革中也存在着误置具体性谬误,这在理论研究以及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均有具体的表现。只有依据过程哲学思想构建课程理论,开展课程实践,才能规避课程变革中的误置具体性谬误。  相似文献   

13.
孙杰远 《教育学报》2006,2(4):31-35,57
人的本质认识是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本文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即人的本质的认识出发,解读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深刻内涵,继而对现代教育的本质观、目标观、课程观、教学观和教育技术观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4.
"五I课程方案"是张楚廷教授在《课程与教学哲学》等著作中阐述的一种课程构想,具有逻辑严密、针对性强等特点。该方案是一个中西结合、结构严谨、充满人文关怀、直指教育本质、力促社会和谐的教育哲学理论,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广泛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课程与教学论: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文化哲学观的视角看,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作为特殊精神文化,实质上是人们进行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殊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知识与经验形态。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新内容体系,包括“课程与教学概论”“课程与教学系统”“课程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管理及领导”以及“课程与教学美学”等五个相互联系的领域。基于“学习为本”价值观.当代课程与教学论需建构“学程式”新教材结构.以强化其实作性并促进有效教学。新教材的章节组织和结构特征,遵循教育心理学规律和教学法原则并依托互联网,应当从“激发学习动机”“丰富教学环境”“提供练习机会”以及“开发网络资源”等方面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遵循高职教育应突出职业性和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摒弃学科导向的课程模式,按照理论与实践教学渗透,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构建了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并对实践教学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技术知识难言性特点的职教课程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哲学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技术知识难言性的特点为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要实现课程哲学观的转变,确立整体主义课程哲学观;研究专业技术知识特点,开发潜在课程和体验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即学术研究关注课程改革,为课程改革提供背景素材;理论工作者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并参与支持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进行深度反思。统观这一过程,可见理论研究成果经历了一个从"学术理念"到"治国策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理论研究从高层理论设计、标准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专业支持、理论基础研究、评价标准制定、问题研究与反思等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支持,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也为课程改革培养了理论工作者与研究型的实践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教授和学习领域贯通的过程,在这一动态运作过程中,课程综合共同体作用的发挥,是保证综合课程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为此,应当确立其构建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析课程综合共同体内部各维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综合共同体在课程综合化过程中的运作程序,从而为我国综合课程的研制与实施提供另一种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