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周邦彦的咏物词,论数量不足二十首,不及《清真集》的十分之一.与北宋的词人相比,他咏物词的数量也不是最多,远比不上苏轼和赵长卿,但是它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他们.在开以咏物为词题的风气,把咏物作为词作的重要内容,显出宋词自己特色的发展流程中,周邦彦的咏物词的成就与影响是不容低估的.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周邦彦的咏物词贬斥颇多:《清真集》“有许多是写景咏物之作.……说明了宫廷词人生活的空虚,只能把  相似文献   

2.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是北京词人晏几道《临江仙》的名句,前人曾谓之为“句句千古,不能有二”(谭献《谭评词辩》卷一)正是这两句,使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的绝唱。 然而,小晏却也颇受了近人一些责难,理由是早于他的五代词人翁宏,写有一首《宫词》:“又是春残也,如何也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相似文献   

3.
《梅溪词》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史达祖其人 南宋史达祖的《梅溪词》,当时评价很高。张镃认为:“可以分镳清真,平睨方回,而纷纷三变行辈,几不足比数”(《梅溪词序》)。姜夔也称许他的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引姜夔《梅溪词序》)。陈造甚至认为,史梅溪与高竹屋的作品,“皆周、秦之词,所作要是不经人道语。其妙处,少游、美成若唐诸公亦未及也”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故后主之词,天真之词也,他人,人工之词也。”可见王国维极为推崇南唐后主,认为他的词是自然天成的词,而其他人的则是人工雕饰的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李词的真淳之美。李煜,字重光,曾为南唐君主,世称李后主,亡国之后为宋所俘,从此过着屈辱的囚居生活,他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名。前期词多描写宫廷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多抒写亡国之痛,表现了浓重的感伤情绪。本词亦是作者囚居汴…  相似文献   

5.
史达祖的《梅溪词》被姜夔称为"有李长吉之韵"。这一说法被历代词人广泛引述并表示肯定。"有李长吉之韵"是梅溪词在意味和风格上学习李贺的结果,并表现在"意在言外"和"警迈"两个方面。这种现象可以从梅溪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找到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是清初一位颇有成就的满清贵族词人,他轻富贵,重情义,个性率真。王国维评论他的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他的词作风格清新隽秀,自然超逸,哀惋动人,被认为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格接近,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对于后人的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虞美人》千古传诵不衰,因其结构“有篇有句”,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更因词人深厚、强烈而悲恨激楚的感情.该词的艺术成就是超时代的,而词中李后主的纯性率真也因极为难得而独具魅力.从自身情况和客观环境看,李后主如何坦白、纯真到不加任何一丝掩饰的程度,其内心真实的最深处是什么,从这点出发去观照他的被毒死具有怎样的必然性,去考量他的死是否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试作赘述.  相似文献   

8.
自元代陆辅之提出“史梅溪之句法”后,直至清代尤其浙派词人对《梅溪词》的句法一直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学其句法进行创作。梅溪词句法的确做到的张炎所提出的要求“平妥精粹”,而且更以其大量精彩的警句、清新自然的语言,增强了其词作的艺术魅力,更因此得到了古今众多词论家的肯定和称赏。  相似文献   

9.
<正>温庭筠是文人词的开山词人,对词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自宋以来,词论家对温词的评价,褒贬不一,而最有权威的是王国维的意见。他在《人间词话》中有三处谈到温词:“刘融斋谓飞卿精妙绝人,差近之耳。”“‘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晶似之。”“温飞卿之词,句秀也。”其实他说的这些意思,早被宋人说的“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见《苕溪渔隐丛话》)两句话讲清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说温词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古往今来,人们也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来进行研究和评价。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对李清照词的绘画美的关注,却显得极为薄弱。因此,从审美角度来分析李清照词的绘画美对于全面地、完整地认识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是有一定意义的。古人写诗强调“诗中有画”,认为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因而“诗画同源”之说也源远流长。北宋孔武仲曾经说过:“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诗如此,词亦如此。清代著名画家戴熙在《习苦斋画絮》中写道:“画有诗人之笔,词人之笔。高山大河,长松  相似文献   

11.
五代词人冯延巳是一个多情善感的词人,这一点在他的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词一开始就是一句反问:“谁道闲情抛掷久?”意思是说“闲情”困扰自己已经很久了,下决心要抛掉它,却无论怎样努力也摆脱不掉。这一句写得百转千回,极为曲折。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词艺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好问不仅是金元之际首屈一指的诗人,也是一位卓越的词人.唐圭璋先生的《全金元词》辑录其词作凡三百七十余首,这与他现存诗的数量(一千三百六十余首)相比是少的,但与其同时代的词人相比,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高他人一筹.他的词,在内容上曲折地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生活,抒发了亡国的哀思;在艺术上,“乐章之雅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①.清人翁方纲说:“苏、黄之后,放翁、遗山二家并骋词场,而遗山更为高秀.”②放翁与遗山二家词,孰优孰劣,姑且不论,但元好问确为金元时期器识超拔的词人,他以豪放的山水词、婉丽的言情词,给金元词坛增添了光彩.惜前人对他词作的艺术成就很少提及,偶有所述,也多为浮光掠影,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正> 词人姜夔虽不是南宋政治显要,也不是文坛巨子,但其词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而被誉为“格律”词派代表,一向为词学研究者所重视。姜夔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浪迹江湖。曾寓居、往返于合肥及江淮间。在他的七、八十首词作中,有三分之一左右与合肥有关。词人似与合肥结下了不解之缘、合肥成就了词人的创作业绩,是他创作生涯中一个很值得纪念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是个成就很高的词人,小令优于长调,凄怨哀惋,令人不能卒读.但人们对他的诗的价值却估计不足,这种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呢?纳兰性德既填词也写诗,还有学术著作《渌水亭杂识》等.《通志堂集》中有诗四卷,354首,词四卷309阕.诗比词多45首,后来词又补遗39阕,至348阕,与诗相比,还少6首.是不是诗写得不好呢?不是,在《本传》中说:“性德善诗”.在《纳兰墓志铭》上他的老师徐乾学说的更具体:“(纳兰)善为诗.在童子,已旬出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间丰格.”他的好友张纯修也说:“其诗之超逸,词之隽婉,世共知之.”可见纳兰诗词并重,当时是互誉并美的.  相似文献   

15.
陈贤 《现代语文》2006,(10):20-21
南宋词人史达祖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千百年来历代词论家对史达祖其人其词的评价很不一致,毁誉参半,意见纷繁,有些观点还是根本对立的。请看:毛晋《梅溪词跋》:“余幼读《双双燕》词,便心醉梅溪,今读其全集,如‘醉玉生香’‘柳发梳月’等语,则‘柳昏花暝’之句,又不足多矣。”《白雨斋词话》又卷五:“独怪史梅溪之沉郁顿挫,温厚缠绵,似其人气节章,可以并传不朽。”  相似文献   

16.
史达祖是南宋后期有着重要影响的词人。他的《梅溪词》在语言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讲究琢旬炼字和长于音律这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论述较多,本文试就《梅溪词》在韵律方面的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一简略的探讨:其一:在继承的基础上对词体进行了革新,这具体表现在他自创新调和改造旧调两方面。词本是倚声歌唱的文学,可歌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之一。下字用语必须符合曲度的要求,才能使声韵和谐,圆转动人,不然就会走腔落调,佶屈聱牙。宋代多数词人只能倚声填词,真正精通音律,并能自度新词者并不很多。而史达祖正是这为数不多的通晓音律的作者之一。他的词集中不乏自制新调,这一点,在两宋词坛上只有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大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与音律的运用看清真词的审美取向潘裕民享有“集大成”之誉的周邦彦,其词作以独特的艺术成就,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并被南宋及后世婉约词人视为最高典范。对周邦彦在意境创造、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成就,笔者曾在《周邦彦词的美学特征》(《安庆师院学报》1993年...  相似文献   

18.
西圃词苑晚香馨——评田同之的《晚香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同之晚年致力于词学之道,既有理论著述《西尉词说》,又有创作成果《晚香词》集。遵照词要“别有寄托,另具性情”的词学主张,《晚香词》集中的作品,虽少重大社会生活的题材,却是词人躬耕西圃、苦心孤诣之作,清新婉丽,寄托遥深,艺术水平很高。叶恭绰的《全清词钞》选录了他的三首小令;《晚香词》集中的作品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咏物词、登临怀古词、唱和题照词;另外还有一首《莺啼序》长调。  相似文献   

19.
今体诗和词     
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论词:“《花间》以小语致巧,世说靡;《草堂》以丽字取妍,六明偷也.即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他把《花间》、《草堂》看成词之代表.于是认为“小语致巧”、“丽字取妍”无可登大雅之堂,得出“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的结论.一大棒扫倒历代词人和词这种艺术形式.使后来一些人也称词“闾巷之语”、“俚曲”而加以排斥,影响可谓深矣.  相似文献   

20.
《国语》虽然也是一部“衣被词人非一代”①的不朽之作,但它的遭遇要远比“楚辞”不幸得多。“楚辞”自它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立足于文坛以来,学习、模仿、研究者不绝如缕;而《国语》则“门前冷落车马稀”。虽然也曾出现过“近代之《国语》”,然终未成蔚然之势,早在汉代,遂“《国语》之风替矣。”②《国语》问世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但人们却对它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研究甚少,甚而至于连它的作者为谁都确定不下来。虽然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