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武述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剖析技击与套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论过武术运动中技击、套路的产生和发展i剖析了技击与套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套路演练的表现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各类武术套路比赛,我们发现运动员表现力水平的不同对其运动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翻阅各类武术教材却很难找到关于表现力的论述。那么,表现力是否存在于武术套路运动中呢? 武术界自古就有一种片面的“惟技击论”。认为武术产生于技击,因而武术即搏斗技术,并由此斥追求演练效果的武术套路为“花拳绣腿”,失去了武术之本源。正因为“惟技击论”以“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属性”作为排斥武术套路追求演练效果的理论依据,因而使人们回避对表现力的研究和实践,束缚了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武术界对技击和套路运动的发展观点不一。其中有的人认为套路动作没有攻防作用,技击和套路不属于同一个范畴,从而主张技击和套路运动分途发展;有的则根据武术的固有形式,主张“打练结合”(打即技击运动,练即套路运动),以之共同组成鉴定运动员水平的武术竞赛。“打”“练”关系的确立,直接影响武术运动的发展方向。本文试从“打”与“练”的关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对“套路是技击的基础,技击是套路的运用”这句在武术运动中常常听到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证实套路运动和技击运动虽有着很深的渊源联系,而实际上应是两种不同的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武术技击本质论限制了对套路审美特征的认识与探索,人们在是否保留套路中技击的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研究认为:现代社会武术唯技击的发展是行不通的,相反甚至有人认为技击就不属于武术范畴;套路阻碍武术技击性,因此,要想发展套路就要弱化技击;撇开“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的矛盾阐述,放手将武术以体育的模式发展;应肯定武术套路的艺术形式,并用艺术的审美眼光,摆脱技击的绝对束缚,任其自由创新发挥。最终将高度发展的套路艺术作为代表武术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并以此为契机,饮水思源,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3):F0002-F0002
2009年,在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标准化研讨会将武术界定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耍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而在1988年召开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则将武术的定义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7.
齐贵春 《武当》2010,(6):1-1
中国武术的最高技击境界是法无定法。这是武术界所公认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最高层次的技击运动。新的武术定义是,“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老的武术定义也没有将中国武术分为内家和外家,所以从武术的定义来说,  相似文献   

8.
张志雷 《体育师友》2010,33(5):60-62
分析技击和武术套路的关系,包括技击在武术套路中的表现方式,技击赋予武术套路的功能,以及技击与武术套路演练、教学、创编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武术套路将技击的技术动作进行提炼加工,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来自于技击,而又对其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是武术最突出的特征,强烈的攻防意识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和艺术的鲜明标志。武术套路的美,  相似文献   

10.
吴强 《体育师友》2006,(4):42-42
武术运动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这种审美价值,产生于技击美与技艺美融合的武术美。武术套路的技击美,是以人们对武术攻防、功利的认识为基础,通过演练动作的攻防含义表现出来,同时也从勇敢、力量、合理的攻防法以及健壮的体魄中获得美感。而武术套路的技艺美,是充分发挥人体运动能力,表现出武术动作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在武术套路运动中还通过传神、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加强武术动作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武术技艺美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田野调查、对比分析法等方法,从传统武术视野下审视散打的发展。研究发现,气、桩功、整劲、短打为传统武术的技法特征,与散打腿法具有很好的互补效应;提出了散打应从武术基本功、传统武术短打、传统武术拳理三方面入手改进的建议。通过传统武术与散打的融合升华散打文化,有利于调节武术界长期对散打发展的诸多争议,促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功夫",以浓郁的武术散打文化意蕴更好地传播于世界。  相似文献   

12.
武术在服务国策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武术是国宝、国粹 ,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的课堂教学不单是纯粹的技术传承 ,而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 ;国家把武术作为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必修课程 ,这对培育广大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国人习武术 ,符合国家实际 ,体现国风、国色特征 ;武术能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独特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泉森 《体育科技》2011,32(4):21-23
苗疆边墙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封锁苗族人民而修建的一种军事工事,在边墙的压迫下,苗族人民对统治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反抗斗志。边墙促进了苗族武术的进一步传播,因为文化封锁的因素,也使得苗族武术的传承体系更加的封闭,同时也是苗族武术能原汁原味的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边墙的缘故,苗族武术的价值功能也发生重要转变,使苗族武术成为了单纯的搏杀技能。随着历史的发展,边墙和封建阶级已经土崩瓦加,苗族武术又重新回到了其应有的轨迹之中。  相似文献   

14.
传统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现在却处在失传或正在失传的边缘。本文通过对传统武术文化历史形态的阐述及其对传统武术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发展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实现传统武术的社会化;发展传统武术的技击本质,强化现代军警格斗技能;发展武侠文艺,推进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周勇  姜凤云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1):38-39,42
目的:探讨过早大强度专业化训练武术步型是否对人体下肢的形态存在消极的影响,从而科学地进行武术训练。方法:将陕西省武术队(包括已退役的)一级以上的武术套路队员35名与体育院系武术学生35名以及普通高校学生35名的下肢形态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体育院系武术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下肢形态无明显差异(P>0 05);武术专业队员与普通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01);武术专业队员的腿部趋于"O"型和步态内扣。武术动作影响下肢形态主要是其步型。结论:过早大强度专业化训练武术步型对人体下肢形态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番子拳按基础、功力、技击、套路四部分进行分类整理,并就番子拳的训练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7.
峨嵋武术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传统底蕴深厚。作为与少林、武当并肩齐步的中华武术三大流派之一的峨嵋武术,其发展现状却令人担忧。而禁锢其发展的顽疾有三:(1)缺乏市场意识,思想解放不够;(2)缺乏市场组织,规模经营不够;(3)缺乏团队意识,整体联动不够.使峨嵋武术走出困境,发扬光大的对策建议:(1)加强武术行业基础设施建设;(2)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3)建立峨嵋武术发展专项基金;(4)武术产业与其他服务业有机结合;(5)进一步优化传统,大胆改革,适应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教学实验方法,对情境教学对武术教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通过情境设计来展现、预示教学内容,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加快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形成;注重对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充分体现武术的实用技击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东方文明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武术的普及和发展,准备把这一文化精髓推向世界,推向奥运,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中小学生"喜欢武术而不喜欢课"的尴尬现状,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普及的严重障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专家访谈法等对这一尴尬现状进行了分析,查找其原因,并从多角度出发,探讨了培养中小学生习武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温力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41-143,14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武术科研的基本思想方法。为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需要,武术而被不停地创造和发展着。武术的产生是基于人们的自卫需要,在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时代军事需要对武术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火器的发展是武术直到明清才得以“集其大成”的原因。武术概念的形成是有条件的。今天任何形式的武术都面临着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