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经营之神”王永庆吴肇贵王永庆先生,是台湾塑胶企业集团董事长,在台湾久负?企业第一人”盛名,被誉为“经营之神”。他既是一位保留着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华人企业家,又是一位为海内外同行所称道的国际企业家。“台塑”,已经成为宝岛制造业的排头兵,年营业额达到2...  相似文献   

2.
楚丹阳 《今传媒》2023,(9):107-110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演绎,线上、线下的“破圈”传播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赋新提供了思路。本文从场景建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传统文化的主题内涵、意蕴风格和“破圈”传播上的赋新之道,旨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3.
阚迪  吴哲 《兰台世界》2014,(2):124-12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朱熹对礼学之中“文末”的探究以及对中华礼仪的研究和修订活动,对于勘明“辨析文末”的意义所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说《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千秋美誉.文化学者余秋雨评价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无疑也是超越时空的知音之言.质言之,《史记》不仅是一部为后世呈现了中华历史之美、文学之美的文史经典,也是一部关于中华传统精神、中华道德风骨的长篇史诗,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诗与真”.  相似文献   

5.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中原地区有“居天下之中”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较早开发和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素有“文明摇篮”之称.中原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与发展华夏文明必不可少的主要元素.中原传统文化对历史记忆和文明元素的承载需要保持、发展、传承和创新.增强中原传统文化传承,有效发挥其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文化属性,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6.
周百义 《出版参考》2017,(12):26-29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0世纪80年代伊始,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以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岳麓书社为代表的出版社抢救性地系统整理了一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解决了因“文革”而造成的书荒,掀起了出版界的第一次传统文化图书出版热.第二次传统文化图书出版热是时隔数年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带动下而形成的.其中于丹《<论语>心得》先后销售数百万册,创下传统文化图书走进读者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文化一以贯之地“闻于道”“立于道”“志于道”“合于道”。思想、精神和信仰构成“道”的本质内涵。对“道”的追求,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具特色的价值取向,从而也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而对“道”的追求又具体通过中国哲学的重人的心性,人的价值和意义,人的生活和生命等问题得到呈现,由此也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是要将重点落在对“人之为人”的德性的光明和安止之上。“以伦理为本位”“以人为本”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对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伦理德目一一“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并最终确立了以“仁爱”为中心的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饶翔 《青年记者》2017,(9):27-28
报纸副刊是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作为一家以思想文化为特色的中央级党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举国上下皆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古籍整理出版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这样新的时期,古籍编辑作为古籍整理出版的主要参与者,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担当与社会责任。工匠是指手艺工人,其身上凝聚着沉浸于精湛的技艺、不为名利所动、潜心打磨、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的精神特质。在古籍编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做好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出版为例,剖析其选题策划过程、审稿编辑加工过程、营销推广过程中的策略与经验,探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马美著 《出版广角》2018,(10):17-19
岳麓书社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所出版的古籍图书和古典名著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古籍图书出版过程中,岳麓书社重视地方文献的整理,积极开发古典名著普及读物,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以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雪贞  高昕 《档案》2022,(10):45-51
考察中华优秀传统家训的社会功用,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目标。宋代家训在当时发挥着创新社会治理、巩固社会统治和醇化社会风气的功用。家国情怀是寓于宋代家训中的“合理内核”,反应出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士大夫阶层围绕治家和治国展开的全新思考与实践,以及“士”精神的升华与勃发。  相似文献   

13.
韩汶璐  李蔓荻 《今传媒》2023,(11):37-4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标识,也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永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新媒体时代,各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举措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解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新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教育平台、教育形式、管理机制四个角度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旨在为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注入崭新力量。  相似文献   

14.
李玮 《大观周刊》2012,(41):35-36
叙述学是关于叙述、叙述本文、形象、事相、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的理论,这样一种理论有助于理解、分析与评价叙事文。叙述是一种参与文化进程的文化现象。从叙述学角度来看,大多数叙述本文的素材显示出与真实的某种同源关系,或同质性,即与“真实生活”相对应。以辛格为代表的犹太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波兰文化传统和人类面临的普遍境遇既是其深刻历史文化蕴含的具体体现,也是运用叙事理论即素材与真实的同质性对其解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陈明  刘伟  李伟 《大观周刊》2012,(38):51-51,6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包括先进军事文化在内的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培育战斗精神,我们应避免仅运用当代先进思想文化开展培育,而应该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战斗精神培育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革命军人战斗精神培育的源流关系,提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途径,以期为培育战斗精神进而促进战斗力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精神力量。在“两个结合”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十年中积极进取、百花齐放,创造了新的学术高峰。文章在整理和分析了部分代表性期刊的选题与刊文后,观察到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选题与专栏开设中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解读”“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话题,深刻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与此同时,其核心学术成果也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未来向度等主题。这表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发展时,更加注重实践路径中的人文与价值内涵。在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广大期刊应该坚持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内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价值关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7.
河北电视台播出的《中华好诗词》是一档文化类季播节目,以中华诗词为骨,以娱乐精神为髓,闯关娱乐形式与诗词内容核心巧妙结合,文化与娱乐并重. 我们常常看到众多娱乐节目大红大紫,文化节目却总显得冷冷清清,而《中华好诗词》独辟蹊径,靠"形神兼备"获得巨大成功."形"是指以夺冠元素为核心,辅以命悬一线、心有灵犀等形式的创新;"神"是指以诗词为核心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为古法小榨点亮明灯资源可以强大一个品牌的肢体,文化则可以强健品牌的灵魂。有形、物质资产始终会枯竭、会过时,而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丰沃的土壤,孕育出中国特色产品的精、气、神。如一颗希望的种子,经过现代系统的品牌运营而枝繁叶茂。对于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品牌、企业和产品本身具有无可比拟的"天成"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其传播与传承离不开媒介的作用。本文以短视频、直播为例,探究以分享与共创为核心的新型视听媒介之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价值,并从“可见”“可感”“可及”“可触”四个层面分析其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价值与媒介逻辑,进而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电视戏曲栏目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它不仅体现出先进的现代传媒电视技术手段,而且展示出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华戏曲艺术魅力。两者的结合,使之能够在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上不断创新,稳步发展;并且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展示中华艺术风采、活跃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