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倾听是指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地听。人只有懂得倾听、善于倾听,才能理解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而只有理解语言才能与别人交流和沟通。婴幼儿学习语言就是从"听"开始的,要经过先听后说、先理解后表达的过程。幼儿在学习与他人交谈时,倾听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首要的是养成倾听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幼儿语言交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而许多幼儿不善于倾听,影响了他们在人际交往时对语言的理解水平,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幼儿的听觉中枢发育较早,其听音、辨音能力和对词意最初的理解力的发展早于发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早在6个月的婴儿,对母亲的嗓音比对陌生人的嗓音更为敏感,婴幼儿通过…  相似文献   

3.
倾听与言说是人们言语沟通的两个基本环节,二者一起构成了日常言语交际的基本结构。倾听作为一种交流行为,是对对方态度、情感的反应,它是言语沟通的基本前提。社会生活中,倾听不但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有效方式,它在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中的师幼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学前阶段,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的倾听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师幼双向交流的能否达成,关系到师幼交往的质量。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由于种种原…  相似文献   

4.
<正>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即仔细、认真地听他人说话,而且还要理解他人话语的意思。就幼儿语言的学习和发展而言,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在以往的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有关倾听行为的培养虽然常叨念在口中,但真正如何来实施往往缺少可行的措施、方法,从而影响了幼儿在人际交往时对语言的理解水平,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对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里明确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幼  相似文献   

5.
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幼儿园应将良好的倾听习惯作为幼儿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创设支持性环境,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将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良好个性等各方面能力综合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51):161-162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通过语言的交流和运用,幼儿可以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也能通过倾听他人交谈,参与交流沟通,共同建立起双向甚至多向的信息传递渠道,因此,在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基于语言教学的几大核心经验,来更好地指导语言教学的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7.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让他们会听、会说并会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为幼儿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可见,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留守幼儿受父母教育相对缺乏、家庭环境不太稳定等因素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如语言倾听能力欠佳、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等.留守幼儿语言发展的改进策略有:创设利于"倾听"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的能力,加强对幼儿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9.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前提,它对语言发展是十分有益的。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学习、游戏、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可见,在课堂上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倾听与言说是人们言语沟通的两个基本环节,二者一起构成了日常言语交际的基本结构。倾听作为一种交流行为,是对对方态度、情感的反应,它是言语沟通的基本前提。社会生活中,倾听不但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有效方式,它在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际交往也日益频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成了人们社会生存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之一。面时复杂的社会现实,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和欲望,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信任缺失的行为现象。因此,建立完善的信任机制,是人际交往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发展中人际交往走向成熟的重要标签。  相似文献   

12.
公式化语言是语言研究中的重要言语材料,它在话语交际中具有规约性和复现性的明显特征,在交际中具有压缩信息处理时间、维持社会交际和增进人际交往的功能。同时,公式化语言的使用对语境有提示功能,有助于实现社交目的。遵守会话的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及人际功能对等原则是公式化语言得体使用的基本原则。了解公式化语言的基本特征与人际语用功能,这对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语言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变革是整个教育变革进程中难度最大、最复杂的部分,它的每个环节都深受社会变革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道德是影响学校德育变革进程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不良社会道德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的最大阻力。社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宏观文化环境和人际交往起作用。儿童节目中的敏感内容、负面教育新闻等媒体文化,公众对社会信任、社...  相似文献   

14.
Trevarthen’s theory of innate intersubjectivity is relevant to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sensory disabilities. Trevarthen and Aitken used the term “intersubjectivity” to describe “the ability of humans to detect and change each other’s minds and behavior”. When children lack auditory and/or visual means of interaction, they may not be able to fully develop intersubjectivity, which impedes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complex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review of 31 studies about intersubjectivity in children with sensory disabil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subject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sensory disabilities is often delayed. The studies also describe similar strategies for mediating intersubjectivity in children with sensory disabilities and in typical children, but say that specific adaptations may be needed. From an intersubjectivity perspective, symbolic communication delays in children with sensory disabilities may be improved through specific, purposeful forms of social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研究了1791名不同年级、性别、学校类型中学生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的特点,结合同伴特征和问题行为分析了学校氛围对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探讨了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师生关系总体上重点校好于非重点校,初一、高一好于高二,在亲密性和支持性维度上,年级与学校类型、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2)中学生的友谊质量总体上重点校好于非重点校,高一、初一略好于初二,女生好于男生,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3)重点校拥有不良同伴的学生和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比例均显著少于非重点校;(4)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各维度可以预测中学生社会适应过程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烦扰和社会疏离感。  相似文献   

16.
听力理解在现代社会交际过程中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他们受情感因素的影响,缺乏听力策略和技巧,还有母语的“负迁移”,使他们很难提高听力。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分析原因,觉得应采用“培养情感,指导听力技巧,分阶段教学”等方法来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  相似文献   

17.
团体心理辅导在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它特别适合于以认知发展水平滞后、言语和社交能力发展受阻、情感发展存在偏差、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人格发展不够健全的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原则、方法用于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疆独"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威胁国家安全,需要对"疆独"恐怖主义犯罪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探究。作为犯罪心理成因之一的个人因素,包括"疆独"分子个人的不良需求、个人品质低下和反社会心理的影响显著;"疆独"恐怖主义犯罪的另一个心理支柱是犯罪人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社会心理,包括犯罪人相互间的模仿与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有序心理互动、他人的教唆、暗示,来自组织的命令或强迫等。"疆独"恐怖主义犯罪的心理因素是内隐的,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国际大环境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共同支配着恐怖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9.
对商务英语听说语篇的人际功能进行分析有利于揭示其语篇、语言特点,这对于商务英语听说教学和交际都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对SRAPR(Sales Review And Performance Report)类商务英语听说语篇的人际功能进行的分析可以揭示该类语篇的一些特点,如时态以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为主;语气多半不卑不亢而又不乏谦虚;语气附加语,特别是表示程度的语气附加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些特点都可以从语境中交际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中找到原因,并服务于交际目的 。  相似文献   

20.
口语交际是人类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一种基本的社会行为,也是一种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人际交往。针对中学生不容乐观的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对中学生语交际障碍作了一些心理学上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