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中考文综试卷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历史发展中的联系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挖掘历史发展的纵横联系、中外联系、历史与现实联系,构建起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联系现实的目的联系现实是历史教学中一种必要的方法,也是更好地贯彻历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的一种手段。历史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并通过历史知识来向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又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所以,联系现实必须从学生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受到思想教育着乎。“历史教学”1月号的三篇文章都只着重地提到思想教育方面这是不够全面和不够明确的。从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历史知识来说,把重要的历史事实跟现实有关的问题进行联系对比,可以加深认识两者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更深刻地弄清历史事实,事件的本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已经消逝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活动着的历史。历史和现实在相互碰撞中,彼此呼应、回荡。司马迁《史记》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得名。近代历史学家梁启超曾批判经学“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事实,而不知有理想”。同时心理学研究证明,高中生求知欲强,思辩能力已初步发展,他们关注时事政治和国际关系,较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探索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实践等经济活动是密切相联系的,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生物学。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与要求.考纲明确指出,高考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以现实问题为背景命制试题已成为高考试题的一个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植物的生理与作物的栽培管理”正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组织的一个专题.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日益临近了,现正是备考复习教学工作极为紧张的时期。高考文科综合的命题“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目的就是要“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历史学,“求真”、“求实”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历史学的意义还在于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为人类社会提供历史知识和规律,以资进步;同时这门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必须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直面社会现实,用历史规律、历史知识考察、分析、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指归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打破学生对“权威”的信仰。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政史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个性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历史知识体系是历史知识集合体及其局部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是客观历史全貌的真实反映。历史知识体系的认知能力,即是在历史学习中对历史知识达到融汇贯通的一种学习能力。它包括发现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认识现实的能力手预测未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应做到:改变教学观念,设计出符合厣怕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认知历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苗祥 《中学文科》2009,(12):62-63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日益临近了,现正是备考复习教学工作极为紧张的时期。高考文科综合的命题“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目的就是要“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1.
王建成 《文教资料》2010,(7):141-142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应“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重视发展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提出,应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依托,利用名诗名词与《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初三中考复习时,把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前现实联系起来,发现这种历史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来历史课堂单调枯燥、学生对所学内容漠不关心的局面,把学生较了解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与相关的历史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使历史课变得“有用了”。  相似文献   

13.
当今正处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 ,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是课改对各学科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就历史学科而言 ,一项重要功能便是“以史鉴今” ,所以 ,如果能在历史学习中 ,通过合适的选题 ,将历史与今天学生关注的热点巧妙的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推动其多渠道获取知识的热情 ,促使其积极思维与探究 ,完成对主题的多方面的丰富与组合 ,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下 ,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从而达到“回顾历史 ,关注现实 ,启迪明天”的功能 ,应当说是历史学科在教育改革中对新教学理念的一种很好的实践 ,也是大有可为的一种尝试。现以在教学中的一次实践活动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有道是“文史相通”,“文史不分家”,这说明语文和历史是两门密切相关的学科。经常在历史教学中注意文史联系,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利用语文教材,将历史与语文联系起来。中学语文课中同历史教学内容有联系的课文共有五六十篇,大多数内容可以与历史教学联系起来。如语文教材中的《大渡河畔英雄多》和《红军鞋》这两篇课文,对于讲述“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课很有启发。另外还有《扁鹊见蔡桓公》、《活板》、《冯婉贞》、…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教学”一月号发表的三篇有关联系现实问题的讨论文章中,主要着重讨论联系现实的做法问题,这是比较具体的。但要彻底解决历史课联系现实的问题,还必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我认为要解决联系现实的问题,首先必须对“联系现实”这一概念的含又有正确的理解,其次正如编者所提出的应了解联系现实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我仅就个人的理解发表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主要以社会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为背景来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历史教学必须关注社会现实,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这不仅关系到历史的生命力,也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适应新课程下历史备考的要求.那么,历史教师应如何加强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从而培养者生更好的高考适应能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高中历史的教学经验来简单谈一谈如何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联系     
历史教学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历史课“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体现这一课程理念,在讲授历史问题时注意联系现实问题,包括联系当前国际局势的问题、现实社会问题、实际生活问题、学生思想问题,等等,力图为历史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是山东省高考历史自主命题的第三年,也是山东高考进入“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第一年。作为山东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历史学科等级考试从知识、情境和素养等维度反映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命题取向。在知识维度上,注意培养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生成新知识的能力。在情境维度上,通过多类型、多层次的情境建构考查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进行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在素养维度上,则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维度和层次进行系统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上有“面镜”和“透镜”的知识点,这些都是讲光线的问题。其实世间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把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比喻成“光线”的传播,那么在历史新课程中,运用“透镜”原理来指导教学,也许会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历史解释”涉及历史学习的多项核心素养和能力,具有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特征,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要求。我以为对“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理解可简化为“史料”“史观”“问题”“现实”四个部分,也就是说要对历史作出解释,首先要占有足够的史料,其次要有基本的历史观知识,再次还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提出合适的问题,最后还要有关照现实的眼光。下面笔者以历史地图与“史料”“史观”“问题”“现实”为线索,以《中外历史纲要》的中国古代史为例,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不当之处欢迎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