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并受到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人们仍在不断地探求其产生的运动生化和生物学机理,并且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也产生了多种比较成熟的说法。本文就运动性疲劳国际运动生化学术会议上所下的结论认为:运动性疲劳是机体生理过劳的机制问题,对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论述,为促进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入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2.
1.运动性疲劳开展人类疲劳的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生理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其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一直是世界各国运动生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虽然目前对疲劳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不同时间和不同运动形式产生疲劳的机制是不同的。运动性疲劳是生理疲劳和精神疲劳综合表现。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本身是训练-疲劳-恢复周而复始的过程。人在运动时,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的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肌肉持久重复收缩而使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被称为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外周性疲劳,它包括除神经系统外各器官在疲劳时的变化。可以认  相似文献   

4.
对排球运动员运动生理性、心理性疲劳的诊断和恢复方面的探讨,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有实际意义。1排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和产生机制1.1排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可将排球运动员的疲劳的概念理解为:在排球训练或比赛达到一定程度后,运动员本身各组织器官及全身  相似文献   

5.
运动生理学     
G804.2 20023930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刊,中,A]/陶玉流,王铭一//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2.-18(1).-52~55参3(SJ)运动性疾病//运动生理学//机制//恢复//研究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了综述,介绍了有关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其判断与恢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性疲劳比疲劳更有针对性,它区别疲倦和筋疲力尽。运动性疲劳发生顺序是由代偿性疲劳发展到非代偿性疲劳,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正常生理现象,是一种综合性的生理过程,所以近年来发展到以综合性研究运动性疲劳,朱司道夫提出F=(-△P)+S,爱德华兹提出疲劳控制链,并用突变理论解释。鲍格提出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表(R·P·E)它和HR、VO_2、VE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与消除手段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 ,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因此 ,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随着科研方法的不断进步 ,研究发现 ,机体进行大强度运动时 ,体内氧自由基的大量增加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寻求简便、快捷又无毒副作用的清除体内多余氧自由基的方法势在必行。通过文献资料法 ,从生理角度 ,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途径进行了全方位地研究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 ,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8.
自从1880年生理学家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对人类疲劳的研究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但是一百年来,尽管对疲劳的研究报告不少,但是对疲劳发生的生理原因等问题仍众说纷纭。著名生理学家奥斯特朗(Astrand)在他的著作中说:“疲劳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说明疲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生理问题。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疲劳称运动性疲劳,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体力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它对机体并无损害而正是对机体的一种保持性信号或称保持健康的保险阀,提示人们要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但是,这种在运动中体力的暂时下降是怎样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不少生理学家从他们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文章对近年来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恢复,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与消除手段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因此,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随着科研方法的不断进步,研究发现,机体进行大强度运动时,体内氧自由基的大量增加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寻求简便、快捷又无毒副作用的清除体内多余氧自由基的方法势在必行.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理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途径进行了全方位地研究,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的七个方向:以运动性心理疲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研究是一个包含概念解构、测量方法、群体差异、相关因素、作用功能、发生机制和行为控制7大方向的系统工程.尝试以这7大方向作为研究框架,探讨运动性心理疲劳的8个具体研究问题:1)如何有效区分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2)Raedeke和Smith(2001)提出的运动性心理疲劳三因素结构是否完备?3)如何依据ABQ分数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4)可以用生理和生化这两类指标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吗?5)执教年限不同的教练员,其心理疲劳会有差异吗?6)运动性心理疲劳对训练质量、比赛效果、成就动机等有何影响?7)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和中枢机理是什么?8)在理论上,运动性心理疲劳应当与哪些心理学构念和心理学现象有关?介绍了在以上8个问题上的实证研究成果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指出,自我控制与心理疲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今后继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田径长跑运动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运用大强度、大运动量、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方法,而训练又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疲劳,经常会出现全身无力,反应迟钝,运动能力下降等身体反应,这是由于长时间从事激烈的大运动量训练所产生的运动性疲劳。1983年在第5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上,把运动性疲劳定义为: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值得注意的是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运动,而不是疾病、药物、环境和营养等因素,运动能力下降是暂时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通过调整和适当的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到恢复,甚至会超过原有水平。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会发展成为过度性疲劳,引起身体某些器官的病变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与运动训练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G804.7 9800747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的研究[刊,中,I]/王荣森,任保国,李光富∥体育学刊.-1997(4).-119-120 参8(XH)疲劳∥恢复∥生物学∥因素∥机制为了加速疲劳的消除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恢复过程的生物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及消除疲劳的特殊营养补充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G8U4.7 20033391运动性疲劳的细胞机制及研宄进展=Cellularmechanism of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and itsupdated researches[刊,中,A]/侯春丽(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闫守扶(首都体育学院),孙红梅(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1).-89-92参21(SJ)运动性疾病//疲劳//细胞//酶//调研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人们对其产生的机理仍未达到一致的看法。本文就运动性疲劳的机制问题对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及最新进展情况试作闸述。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人体在进行运动训练时,其机体必然产生运动性疲劳,通过对运动疲劳的机制研究,能够找到消除的最佳方法。而随着科  相似文献   

17.
疲劳是机体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一九八二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对疲劳概念作了统一,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在体育运动实践中,人们只有充分认识疲劳的本质,才能更为有效地预防和延续疲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运动技术水平。目前的认识包括两大方面:①就疲劳发生的部位而言,有中枢疲劳,神  相似文献   

18.
略谈运动性疲劳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涛 《安徽体育科技》2000,21(4):100-102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机体本身所引起的,是由于肌肉活动达到一定程度,身体所表现出的必然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面访等方法对国内外学者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学说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以便科学有效地指导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9.
张换鸽 《精武》2012,(4):18-20
有关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机制是近年来疲劳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理解的不断深入,对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的研究也在加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相关的氨基酸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旨在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化机制及其消除的生化手段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1.竞技体操训练中出现的疲劳1.1竞技体操运动性疲劳的概念1982年在美国举行的第5届国际运动医学生物化学会议上对疲劳的定义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据此体操运动员的疲劳定义理解为:在体操训练或比赛达到一定程度后,运动员本身各组织器官及全身机能暂时下降的一种身体状态,也是机体自身正常的一种保护性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