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书籍装帧是书籍存在和视觉传递的重要形式.书籍装帧艺术随着书籍的演变而逐步发展,纵观书籍装帧的发展史,不同时期的书籍,有不同的装帧概念与艺术形式语言.本文简要介绍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详细阐释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封面设计、色彩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的艺术形式关系,体味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视觉艺术要素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2.
期刊插图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插图在期刊中占有重要位置.精美插图的产生,是一个平面艺术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策划创意.构图设计和色彩的合理运用.插图设计的构图必须确保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坚持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是重要的,插图色彩要反映期刊文章的性质和特征.插图设计与期刊文学性存在内在联系.插图设计艺术活动有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木刻插图教学中有关构图部分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构图定义和研究构图的目的、构图的理念、基本框架、原则、木刻插图中的构图的特殊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代书籍装祯设计旨在营造一个形神兼备表情丰富的生命体,而这仅靠文字的变化是永远达不到的。插图是书籍装祯设计中独创性较强,艺术性较浓的一项,有着文字不具备的特殊的表现力。从书籍发展的历史来看,插图并不仅是从属于书籍的,随着科技的提高,材料纸张和表现手法、技法的不断丰富。现代书籍插图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与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插图不断拓宽其领域,在商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宣传中,根据其特定内容的需要,构思、创作、表现,以特有的形式服务于该行业。商业插图因紧密配合商业设计的创意构思而引起读者的注意;文学插图是在忠实体现原作品精神内涵基础之上的再创作。无论是商业插图还是文学插图,脱离了从属性也就失去了它特有的含义与魅力。  相似文献   

6.
郑超 《华章》2011,(29)
书籍设计需要从构想一直贯穿到出版,通过从内部到外观的一系列设计,把书籍的思想、内容、作品及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呈现给读者.一本书是一个整体,是由不同的角色共同创造出来的.在市场上可以作为人们思想、愿望和幻想的传递者,可以表现手工的、技术的和艺术的创造.书籍设计不同于一般包装设计.书籍设计不在于表现和反映人们生理上的刺激和要求,而在于通过视觉设计产生心理上的影响.在书籍设计中任何色彩和构图的运用,都应该给读者带来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书籍装帧领域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书籍封面与插图的设计精美、视听说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印刷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等等。市场上儿童书籍种类繁多,一本好的书籍除了有健康的知识和精美的装帧,还必须符合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这是需要教育、编辑、设计师、印刷技术等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顺应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书籍封面设计呈现多元发展的局面。该文通过对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不同阶段的艺术风格与形成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视觉表现下蕴含的深层精神文化内涵,并加以反思,对我国当代书籍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儿童读物对于儿童的成长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书籍整体设计的发展也使儿童读物出现了新的面貌,主要体现在书籍审美形态、印刷与纸张、传播形式、材料选择、封面、插图与版式、内容等多方面。我国在以上诸多方面与国外同行还有一定的差距,这需要作者、出版者、编辑、设计者以及印刷装订者的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曾多次慨叹过自己少年时代的不幸遭遇,读的书都是黑压压的一大片,没有一张图画,读来枯燥无味,昏昏欲睡。他非常羡慕西洋儿童能读到图文并茂的读本,自己一生曾为儿童读物如连环图画、课本中的插图作过许多呼吁,做过许多具体工作。他认为“书籍中的插画,原意虽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却能补助文字所不及。”因此,他主张教科书中应该有精美的插图,其他文学书中也应该有精美的插图。  相似文献   

11.
列藏本《红楼梦》与“蒸锅铺本”在许多地方极为相似。列藏本中还存有“红色点断的痕迹和名字旁边的红线标记”,这是民国图书特有的标志。由此表明列藏本当是个民国时期的“蒸锅铺本”。因此,必须重新估量列藏本的价值,不应盲目推崇。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是中国书籍装帧的黄金时代,书籍装帧开始打破单一的面貌,呈现出风格多样、富于变化的艺术特点,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进行重点审视,探寻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风格,挖掘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韩学研究经过清代的巅峰阶段后,进入到一个风云动荡、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碰撞最为激烈的时期——民国。民国时期的韩愈研究一方面继承前代优秀成果,一方面不断追求创新,在韩集整理与校注、生平思想研究、诗文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多成果,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诸如在研究主体、研究方式、研究重心、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的阶段性方面都发生较多新变,形成了韩学研究史上又一个小高潮。考察此期的韩愈研究状况,对韩学史研究、民国文学学术史研究以及中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比亚兹莱的插图散发着浓重的情色意味,它对于海派小说的影响也是包含着正负价值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海派作家的创作对性持有着开放的姿态,另一方面部分作家的小说流露出世纪末的享乐主义情怀,从而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思想深度.比亚兹莱的插图以诡异的变形夸张而著称,这种怪诞之风在部分海派作家身上也有体现.海派插图中受比亚兹莱影响最明显的是叶灵凤的插图.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缺乏针对民国时期旧书交易的专题研究。民国时期的旧书交易市场非常繁盛,其旧书的来源也非常广泛,如来源于私人藏书、学生、破落大家或"搜旧人"等等。但是民国时期的旧书交易受到日本人、政府、战争等多方面的影响,使旧书市场经营跌宕起伏。日本人对旧书的搜罗和洋纸的倾销使旧书市场一度活跃,政府的干预规范了旧书买卖的秩序和保护了文化,而战争使旧书市场极度萧条,对旧书及其文化也是极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6.
在民国时期,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西方近现代学术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并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随着"哲学"一词及其观念的传入,"老子哲学"研究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民国时期老子研究的各类文章和书籍中,一个不同于封建时代的老子研究范式逐步被确立起来,其中许多观念一直延续至今。从金声这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册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西思想强烈撞击的时代背景下老子研究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古旧"游记"是从事旅游事业、研究旅游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介绍日本东洋文库和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清人熊宾著《滇南壮游集》、民国士青著《游滇纪事》、胡嘉编著《滇越游记》三书,及其有关老昆明的记载。希望引起对古旧"游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分析说明并研究,表明其中的两小部分是敦煌壁画底稿《观无量寿经变稿》,并认为应是莫高窟第55窟《观无量寿经变》的壁画底稿.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国文学史(简称民国文学史,后同)被粗暴超越或不应遗忘半个多世纪了,文章作者从文学与政治关系、现有的文学史分期法失误、学术自由、中华民国史体系建树等方位予以分析,呼吁开展民国文学史研究,以弥补国内外此一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