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和成分法原理,计算了白沙一中、中牟一高以及河南大学的生态足迹。结果显示:人均生态足迹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呈依次递增的趋势。分析认为人均生态足迹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1)学生的饮食量;(2)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以及不同的消费观念;(3)学校的办学条件;(4)学校管理系统完善程度。降低学校的生态足迹,要从中小学生开始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并要加强管理,减少浪费。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新版国家生态足迹账户(NFA)核算方法对中国城市生态足迹研究的适用性,并更准确展现近年福建省漳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运用NFA核算方法(2010版)计算并分析2005—2011年漳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适度调整的新版NFA核算方法可以运用于我国城市生态足迹研究。有关漳州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栽力的结论是:2005—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由1.4238gha持续快速增长至2.1854gha,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8823g11a轻微增长为0.9003gha,生态赤字由-0.5415gIla持续快速增加到-1.2851gha;未来人均生态足迹将继续增长,预计于2013年进入快速增长期,人均生态承栽力可能小幅下降,生态赤字势必日趋扩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展示国外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研究最新进展,并更准确和全面地揭示近年宁德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运用NFA计算方法(2010版),计算和分析2000-2009年宁德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0-2009年宁德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持续快速增长,由2000年0.9615gha增长到2009年1.6662gha;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轻微增长,由2000年1.5100gha增长到2009年1.5664gha;生态平衡从2009年开始由盈余变成赤字;碳吸收地从2003年开始在生态足迹结构中占据第一位,且呈快速扩大趋势;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日前仅高于印度和我国平均水平,低于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生物物理量的定量测评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在获取大量基础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楚雄市1993--2007年的生态足迹。通过计算发现,楚雄市的人均生态足迹逐年上升,从1993年的0.68hm2上升到2007年的1.02hm2。其中,耕地生态足迹增长对人均生态足迹上升的贡献率最大。生态足迹的上升与GDP的增长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0.803),通过曲线拟合,发现二者CUB曲线拟合度最高,为0.829。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福建省2003年生态足迹,结果表明:福建省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1214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5985hm^2,人均生态赤字达0.46161hm^2,总生态赤字1.61×10^7hm^2.说明在省区尺度上,福建省的生态足迹占用已超过了生态承载力,构成了对生态系统的巨大压力;与全国人均生态承载力底线0.681hm^2相比,福建省生态足迹超过了全国人均承载力,在国家尺度上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从全球人均2hm^2生态承载力底线的角度看,福建省生态足迹仅相当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的56.07%,生态盈余达0.87854hm^2,因此,在全球尺度上处于可持续范畴.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青海省1985—200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85年的1.2287 hm2/人增加到2009年的2.7850 hm2/人,青海省生态足迹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能源资源消费量的增加;万元GDP/生态足迹大幅提高,生态足迹/万元GDP大幅降低,表明青海省资源利用率和生态效率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广东省高州市2004年生态足迹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高州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73hm^2,耕地和苹地是足迹最大的两类土地,猪肉和禽肉消费分别是两类土地足迹的主要消费项目。人均生态承栽力仅为0.49hm^2;高州人均生态足迹为人均生态承载力的3.55倍,表明高州市正承受着生态压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本论文针对高州市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高州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定量分析湄潭县的生物资源消费足迹、能源消费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科学判断湄潭县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2009年,湄潭县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580hm2/cap.高于贵州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态足迹为1.1833hm2、cap,低于贵州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赤字-0.5253hm2/eap.,低于贵州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足迹整合模型,并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整合模型对安徽省池州市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在此基础上从生物产品、能源等多个账户对该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池州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5.8903hm2增长到2010年的12.501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1年的6.7385hm2增长到2010年的16.4547hm2。生态盈余由2001年的0.8482hm2增长到2010年的3,9532hm2。说明池州市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且生态盈余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池州市处于相对可持续的发展之中。但从分账户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来看,池州市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了池州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措施,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等。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01—2007年三门峡市居民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了三门峡市经济发展对生态足迹供需变化的影响,旨在探寻引起生态足迹供需变化的驱动机制,以期为作为中原经济区组成部分的三门峡市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随着年人均GDP的增长,三门峡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1年的1.48hm2增至2007年2.04hm2,共增加了37.8%。,年人均生态足迹和年人均GDP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与年人均GDP的关系进行拟合,推算出当年人均GDP达到3.04万元时,年人均生态足迹达到拐点,此时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16hm2。对比了周边城市的生态足迹、承载力,得出三门峡的年人均生态赤字最低(1.19hm2),具有明显的生态资源优势。结合三门峡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调控经济发展进程,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布局,加大新型能源的推广力度,不断推广高科技农业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研究了1791名不同年级、性别、学校类型中学生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的特点,结合同伴特征和问题行为分析了学校氛围对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探讨了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师生关系总体上重点校好于非重点校,初一、高一好于高二,在亲密性和支持性维度上,年级与学校类型、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2)中学生的友谊质量总体上重点校好于非重点校,高一、初一略好于初二,女生好于男生,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3)重点校拥有不良同伴的学生和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比例均显著少于非重点校;(4)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各维度可以预测中学生社会适应过程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烦扰和社会疏离感。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初中学生最难教,初中教师最难当,初中校长最难做。缘何?因为教育观念莫衷一是、误区太多,初中学生又处于人生中的“多事之秋”,初中教师恰好处在教育系统链条中的“咽喉要塞”,初中校长更是置身于社会批评教育的“风口浪尖”当中。初中学生的鲜明特点在于强化“人生支点”的自我意识,初中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培植“人生支点”的坚实根基。初中校长的特殊使命在于扬起“人生支点”的前进风帆。夫如斯,不可不重视初中教育,不可不善待初中学生.不可不珍视初中校长和教师。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是以认知诊断理论为指导,以化学用语内容为载体,在初-高中这一关键衔接期,以高一年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的认知诊断研究。研究过程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化学用语认知诊断的设计。编制两份平行的认知诊断测验,通过认知诊断测验一的诊断报告了解高一新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第二,化学用语补救教学的设计。根据认知诊断测验一的诊断报告设计并实施补救教学,并通过认知诊断测验二探讨补救教学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认知诊断理论的补救教学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化学用语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核心。本文根据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高中生应重点培养的八项积极心理品质:思维与洞察力、谦虚、信念希望、持重、执着、真诚、创造力、领导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五项策略:牢固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心理体验;积极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网络。最后,本文用实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文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建立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提供有效依据,采用SCL-90量表对198名文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后筛选出异常个案,进行个案访谈。结果显示:高中文科生在SCL-90量表九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我国正常青年组常模(t=10.26,p0.01),女生的总分显著高于男生(t=-3.48,p0.01),高一的总分显著高于高二(F=3.40,p0.05),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非独生子女,本科以上学历父母的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高中、本科(F=3.00,p0.05),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专制型、放任型。最后得出结论:文科高中生存在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以95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对从初一到高三的六个年级中学生的友谊质量的特点进行横断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友谊质量多个维度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女生的冲突解决能力均显著地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7.
对重庆市初中生的科学史学习现状开展了调查。调查表明,初中生对科学史学习持认同态度,但对科学史学习缺少主动意识;科学家的生平轶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认为学习科学史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其学习兴趣;升学的压力和教师对科学史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科学史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教师应充分挖掘科学史的"渗透"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科学史素养,以及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学习科学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黑龙江省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黑龙江12所农村中学1 052名初中生进行了MHT测验,同时为了与城市初中生作对比研究,对10所城市中学的1 061名初中生进行MHT测验。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偏常人数检出率为7%;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初一,初一优于初三,初三的心理问题最严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极其显著地低于城市初中生。  相似文献   

19.
俞瑞康  孙玲  陈艳 《中国德育》2007,2(6):32-37
通过对小学、初中、高中851名学生文化判断力发展状况进行问卷测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在10~13岁表现为趋从性判断力,14~16岁表现为情趣性判断力,17~18岁表现为反思性判断力。对于不同内容,其文化判断力存在一定性别差异。文化判断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初中阶段,15岁是较易陷入文化判断误区的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